王龙舒:为何说劝修净土,其福不可穷尽?

王龙舒:为何说劝修净土,其福不可穷尽?

劝人善道,名为法施。此净土法门,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轮回,非其它法施之比。故其福报不可穷尽。劝人行善道,叫法布施。传授净土法门是大的法布施。得到此法的人信受修习,就能直超轮回,不是其它法布施可比的,所以它的福报无穷无尽。法有很多种,有人天乘...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

精华推荐
早晚十念法

早晚十念法

《早晚十念法》《净土或问》:“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印...
马鸣菩萨开示如何摄护信心

马鸣菩萨开示如何摄护信心

马鸣菩萨劝修西方净土:“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
净土诗:净土杂咏(智达禅师)

净土诗:净土杂咏(智达禅师)

(智行居士读诵)净土杂咏(智达禅师) 叠叠叮叮嘱劝,切切弥陀悲愿。滔滔的苦海深,层层的业债牵。闹闹喧喧,轮回了千遍。早早登安养归船,时时礼古佛垂怜。逍逍遥遥西方古路,永永住无生国里证真诠。急忙忙浮生如电,痛煞煞轮回千遍。浪滔滔苦海无边,一心心谁肯把弥陀念。最堪怜,无端爱欲牵,无常一到,只恐...
依师楷模宗侍者

依师楷模宗侍者

依师楷模宗侍者(出《憨山大师梦游集》)……越丁丑,山阴檀越以书抵清凉,属宗从事法门,因著入槽厂。宗跃然负米采薪、履水踏雪、百务惟先、日夜无隙,众皆推其精勤。奉慈旨,求皇储,荐先帝,建大会于台山,日集万指,宗独任点茶汤,昼则周旋不失一人,夜则以余力课诵。粤省会亦遭疫疠、骸骼蔽野。余命宗率人亲捡埋葬,不...
语音书:什么叫念好佛,往生到底靠什么——印光大师

语音书:什么叫念好佛,往生到底靠什么——印光大师

(元度居士读诵)十念往生——印光大师 (出自王慧常《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印光大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
印光大师:观经四帖疏重刻序

印光大师:观经四帖疏重刻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人生世间,祸福吉凶,相为倚伏。其所得损益,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因思所受苦报,由于过去恶业所感。而所造恶业,由于当六尘境,不了如幻如化,妄起贪瞋痴心之所致也。是知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从兹以戒定慧,断贪...
昌臻法师:忍辱功德略述之三

昌臻法师:忍辱功德略述之三

昌臻法师:忍辱功德略述之三忍辱能解除烦恼,利于修清净心我们从早到晚都在烦恼当中。烦恼来了靠自己用忍辱来使烦恼转化为菩提,就是修清净心。要懂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晚上做梦,白天也是在做梦。梦境本来就是空的,哪里有人我是非,也没谁侮辱我。我们能够把一切事情看成梦幻泡影,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
昌臻法师:把“小我”扩大到“大我”中去,逐步去掉自私贪著心

昌臻法师:把“小我”扩大到“大我”中去,逐步去掉自私贪著心

  ****那么,在日常生活实际生活中,怎样放下烦恼呢?  具体的道理和方法很多,这里着重提出四点:  第一个要求:要把“小我”扩大到“大我”中去,逐步去掉自私贪著心。  自私贪著的病根在于有我。执着于我,是错误的根本,痛苦的根本。一切烦恼归纳之,即产生一个“贪”字。贪欲,为一切祸患之根本。  大乘...
轮回痛苦之思维八苦(正果法师)

轮回痛苦之思维八苦(正果法师)

  轮回痛苦之思维八苦  正果法师著  在思惟诸苦中,特别是思惟生老等八苦,最能引发出离心。生等八苦,在《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第六十一卷中,各说五相,修解脱行的人,应如理思惟。  一、生苦五相  (一)众苦所随故苦  即有情生于地狱趣,及一向受苦的饿鬼趣中,并诸胎生和卵生有情生时,为种种逼迫忧苦之...
轮回痛苦(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轮回痛苦(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轮回痛苦(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苦谛,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迫为义。《华严经》云:“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聚、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一切有漏色心,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迫,故名为苦。  苦有多种,所谓二苦,三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