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舒:为何说劝修净土,其福不可穷尽?

王龙舒:为何说劝修净土,其福不可穷尽?

劝人善道,名为法施。此净土法门,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轮回,非其它法施之比。故其福报不可穷尽。劝人行善道,叫法布施。传授净土法门是大的法布施。得到此法的人信受修习,就能直超轮回,不是其它法布施可比的,所以它的福报无穷无尽。法有很多种,有人天乘...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

精华推荐
亲友和怨敌,不过是你分别心的幻影

亲友和怨敌,不过是你分别心的幻影

上半生敌下半多为友,今时爱惜之友于明朝,反目成仇断命亦可能,怨亲无定贪嗔有何义?——《此世现相厌患歌》很多上半生是敌方,下半生因缘一变就成了亲密的朋友;又有很多今天爱惜的朋友,来日却成了断命的仇敌,可见怨亲关系是不定的。既然不定,为何一定认定他是亲而贪著不舍?认定他是怨而嗔恚不已呢?没有任何意义。譬...
为何要令善知识欢喜、怎样令善知识欢喜

为何要令善知识欢喜、怎样令善知识欢喜

为何要令善知识欢喜、怎样令善知识欢喜智圆法师开示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念这一颂时,应当发愿:依于悲愍以无染心为我开示大乘道的诸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法,在我未证得菩提期间,愿我与这些说法的善知识恒时共住;共住后,何时也不违逆他的心,不说一句不悦意的话,专一地...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稻和盛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
法相:尘沙惑

法相:尘沙惑

尘沙惑【尘沙惑】FROM:《三藏法数》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尘沙惑】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以尘或沙之无数譬喻凡夫内心之无知,故谓之尘沙惑。详称恒沙惑,略称尘沙。为...
佛学基础之三不退

佛学基础之三不退

佛学基础之三不退【三不退】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名数)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也。此三不退配于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
佛学基础之三惑

佛学基础之三惑

佛学基础之三惑【三惑】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名数)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为三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嗔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三界,声闻缘觉以之为涅槃,菩萨更进而...
略说八关斋戒(慈诚罗珠堪布)

略说八关斋戒(慈诚罗珠堪布)

略说八关斋戒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很多人在守八关斋戒,但却对八关斋戒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八关斋戒可以从种类、差别、授戒者、受戒者、受戒时间、受戒方式、学处与功德八个方面来阐述:一、种类八关斋戒有四种:第一种,是人天乘的八关斋戒;第二种,是小乘的八关斋戒;第三种,是显宗大乘的八关斋戒;第四种,...
居士五戒(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居士五戒(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居士五戒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因为出家人不用处理很多的...
人生佛教的特点

人生佛教的特点

  人生佛教的特点  (编者按:人生佛教是人天道吗?人生佛教有何必要?如何让人天善行成为人生佛教的真实实践?请大家学习济群法师的开示。)  济群法师开示  人生佛教的弘扬,为佛教在当代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佛教在社会的推广普及拓展了道路。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肤浅化的倾向,使...
怎样才能和本尊相应

怎样才能和本尊相应

(南无弥勒菩萨)  怎样才能和本尊相应  (按:无著菩萨十二年的苦修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和本尊相应。菩提心的根本或要因是慈悲心。一切本尊法,包括阿弥陀佛法门作为本尊法,相应的根本也在于慈悲心。)  索甲仁波切开示  无著是四世纪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圣者。他进入山中闭关,专心观想弥勒(意为“慈”)菩萨,热切希...
念佛怎样对治昏沉散乱

念佛怎样对治昏沉散乱

  念佛怎样对治昏沉散乱  智谕法师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善男子善女子持念佛名,一天乃到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称之为得“念佛三昧”。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尽量想办法念到一心不乱。  求一心不乱会遇到两大障碍:一个是散乱心,一个是昏沉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