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欢喜佛子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60破二行差别疑

欢喜佛子 2023-09-06 181


QQ图片20230907003944.png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60二行差别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戊六、二行差别疑


[解]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这一问答,破二行差别疑。《要解》在正宗分一开始分科时即说:“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这里便问:“既然将持名判为行行,那就是助行。什么是正行呢?”

按一般讲法,慧行修慧,从理观入手,于观慧中具足禅定。行行修定,从事禅入手,于禅定中具修观慧。般若观慧能断惑证理,乃正功夫,故慧行为正行。诸禅定能助发观慧,乃助功夫,故行行为助行。但《要解》所说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与通常慧行是正行,行行是助行之说有所不同。

回答说:“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前面为了方便易解,说信愿行三,判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现将此三融合于一心之中,依一心说,一心中圆具信愿行三法,举一即三,全三即一。既然三者同处一心,则无先后,也不定是三。下面解释这个道理。

“盖无愿行不名真信。”如果你不发愿、不念佛,却讲你真相信极乐世界。这个话说得不合理,你的信肯定是假的。因为避凶趋吉、厌苦欣乐乃人之常情,你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难道会不想去吗?想去难道会不采取实际行动持名念佛吗?

“无行信不名真愿。”如果你既不念佛,也不相信,却说你发愿了。这不合逻辑嘛。你不相信有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你怎么会想去呢?你不念佛,又怎能满你想去西方之愿呢?你那个愿肯定是虚假的。

“无信愿不名真行。”如果你没有真正的信心,没有恳切的愿心,而在念佛。你那个念佛肯定是悠悠忽忽,敷衍了事,不会认真执持名号的,因无信愿之动力推动你。即使你念得很认真,甚至念到妄想不起,因你无信愿作前导,方向目标不明确,不能目足并运,则不能生西方。搞得不好,有盲修瞎炼,步入歧途之险。那怎么能叫真行呢?

“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现在你由真信发切愿,由切愿起实行持名,则信愿行三,慧行与行行二行,共居一心。由此圆具信愿之心,一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则正持名时,信愿已在其中,故此持名之一念心,已具足慧行、行行,二行不可分,持名之行行,即为正修。《要解》判信愿行三为慧行与行行,非通常所说的正助关系,而是如正宗分一开始分科时说的:“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以信愿慧行之前导,导持名行行之正修。故持名虽曰行行,仍是正修,即正行也。

你念这一句佛号是行。你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因为我读了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经》,相信佛的话句句真实。又看了蕅益大师的《要解》,进一步明了娑婆和极乐两个世界的苦乐胜劣,所以一心求生西方,以期早成佛道,广度众生。你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信愿,那你念的这句阿弥陀佛,便与信相应,与愿相应,与行相应。你能如是一心念佛,则你念的声声佛号自然圆满具足了信愿行。

“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在本科的开端,蕅益大师即解释了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善根是亲因,福德是助缘。指出二乘善根少,人天福德少,皆不得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可见以圆具信愿之心一心称名,即多善根福德因缘。

下面引《观经》证明,信愿持名,即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第十六观中,关于下品下生的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往生西方之事,经云:“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里的“至心”二字是关键。至心即至诚心,心诚到了极点。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因为临终要堕恶道,求救心切。由善友处得知生西乃唯一生路,当即生强烈的信愿,至诚恳切念佛。虽然只念了十声,但声声佛号皆圆具信愿行,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故能灭除亿劫生死之罪,而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个道理。“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反之,若念佛福德善根不多,怎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大罪呢?

信愿行三也好,慧行行行二行也好,皆是说法的方便,不必多加分别。但能将此收于一念,以真信切愿一心称名,便是多善根福德,即能消无始以来重罪业障。你真能如是念佛,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定得生。


【说明:根据达默法师《弥陀要解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