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58破七日不乱、十念一念疑

云中君 2023-09-06 295



QQ图片20230906065327.png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058破七日不乱、十念一念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戊四、料简七日一念


[解] 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答。平时也。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这一段文有两个问答,破七日不乱疑。问题是由《阿弥陀经》上说的“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一段经文引起的。第一个问题是:“七日一心不乱是平时,还是临命终时?”回答是平时。这就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必须平时修,平时预先办妥此事,临命终时便自然得生。

第二个问题是:“七日得一心不乱之后,又起烦恼造业,也能往生吗?”回答很干脆,果真得一心不乱的人,则不会有再起烦恼造业的事了。你想想看,得事一心不乱的人,已伏断见思,肯定不会有心起烦恼而造业之事。得理一心不乱的人,乃法身菩萨,已破无明,更不可能再起惑造业了。由此可推测,他问的七日不乱后再起惑造业的情况,实际上当初他并未真正证得一心不乱,只是那种境界暂时现前了一下。因烦恼未伏断,故经不起诱惑,会再造业。真正得一心不乱的人,烦恼断了,至少见思烦恼已伏住,其心不再为内惑外境所动乱,能永远保持正觉不迷,故曰“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解]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


这一段文也有两个问答,破十念一念疑。第一个问题是:“大本讲的十念,宝王讲的一念,指平时还是临终时?”大本即《无量寿经》,讲到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发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十念必生愿,前面转述过。这里说的大本十念,即指十念必生一事。宝王即唐朝飞锡法师著的《念佛三昧宝王论》,在《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第九)一章中,回答“一念十念往生净土,何者为正”之问时曰:“但一念往生,住不退地,此为正也。如佛所说,谤佛毁经,打僧骂尊,五逆四重。皆一念恶业成,堕无间狱,犹如箭射。今之念佛生于净土,亦一念善业成,即登极乐,犹如屈臂。前一念五阴灭,后一念五阴生。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尚不需两念,岂要至十念哉。”这里问的宝王一念,即指此文讲的一念往生。这两种说法,十念必生与一念往生,适用于平时还是临终时?

回答讲得很清楚:“十念通二时。”二时指平时与临终时。“晨朝十念属平时。”晨朝十念即慈云忏主所倡晨朝十念法。慈云忏主即宋朝遵式法师,我们在讲娑婆极乐十种苦乐对比时介绍过。十念法的修法是,每天清晨起身后,盥洗完毕,在佛像前,焚香顶礼。若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便,免焚香顶礼,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也一样。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三五声,或七八声,不拘多少。共念十口气,再念回向文一遍,礼佛而退。晚上睡前,亦如是念十口气佛号,然后睡觉。这是专为事务特别繁忙的人设的方便法,每次费时不过五分钟。十念法的诀窍,在藉气摄心,念十口气佛能不打妄想,念的佛号虽少,但质量高。你能尽形寿一天不缺,临终决定蒙佛接引往生。顺便说一句,十念法仅限十口气,不可念二十、三十口气,每一口气不要贪多念而憋气,否则会伤气,希望大家注意。

我在这里提个建议。十念法是为极忙人订的简单早晚课,一般有时间的人还是应该按照正规的早晚课诵做。但即使你有正规的早晚课,我建议你在每天的早晚课之前,加修这个十念法。这十口气念佛非常要紧,乃根本之根本。什么道理呢?因为你要防备特殊情况。例如突然老母亲往生了,你不去照料,等做好早课再去。那不行!做早课来不及,修十念法来得及,只要五分钟嘛。再如碰到喜事,娶媳妇了,家人忙得不得了。你不管,先把早课做好再说。这也不行,儿子媳妇有意见。你可将正规的早课停一天,简单做个十念法。除了婚丧喜事这些特殊情况,身体健康的人,也要防备生病的时候,发烧头痛,上吐下泻,站也站不起来了,何况拜佛?早晚课做不成怎么办?十念法还是得做,躺在床上合掌念十口气佛。在死之前,十念法每天早晚都要坚持,这是我们的本命元辰,我们的命根子啊!

“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观经》中第十六观讲,造作五逆十恶之人,本应堕恶道。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他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念得生,即同《观经》中讲的,临终时念十声阿弥陀佛名号,便往生了。所以说十念通平时与临终二时。

“一念则但约临终时。”《宝王论》中讲的一念往生,仅指临终的时候,最后断气时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则决定往生。我们念佛的人,平时要看得破,放得下,到临终时无任何牵挂,心地清净,最后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得生。若临终时尚牵挂娑婆世界的人与事,最后一念不在佛号上,哪怕你平时佛念得再多,一天几万声,福修得再大,也照样不能往生。

有的人吃素念佛十几年了,临终前生大病,甚至得癌症,非常痛苦。这时千万不能怀疑念佛不灵。要知道那是重罪轻受,后报变现报,将宿业报掉,便往生了。如果不是吃素念佛,死了则去三恶道受苦。所以不管病苦怎么折磨,行人一定要抱住这句佛号,口里念不出声,心里念,于此生死关头,拼命向阿弥陀佛呼救。若能坚持念到最后一口气,则决定往生。所以临终一念很要紧很要紧。一个人有没有往生,怎么判断?有人说:“摸他头顶最后冷,关节柔软,或有瑞相。”这都不是主要的,关键看他临终时的最后一念,能念佛决定往生。

蕅益大师的文章做得非常巧妙,层层深入,扫荡到底,直将你心中之疑破尽,无丝毫残留之地。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既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何必要七日克期念佛,乃至经年累月念佛呢?”言下之意,平时我们可以不念,该忙世间事业的便去忙,该享受的便享受,到临终时再念一声或十声佛,即可往生。

蕅益大师说:“如果没有平时七日念佛的功夫,哪里能临终十念一念?”这就告诉我们,确保临命终时能十念一念,功夫须靠平时做。举个例子,我们平时习惯八点钟看电视,八点前便急着做好事,准备八点看电视。每天到这个时候都不会忘记,习惯成自然了。我们念佛亦是如此,平时要养成念佛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提起一句佛号,这就是念佛有功夫,则临终时肯定还是念佛。如果你平时懈怠放逸,甚至胡作非为,没有念佛的习惯,更没有念佛的功夫,到了临终,百苦交煎,万缘牵缠,神识昏昧,自己作不了主,哪里还能念佛?佛都不能念,又怎能十念一念不乱?心乱则无法与佛感应,当然也就不得往生净土了。这时唯有随业受报,强者先牵,依然沉沦六道,岂不枉来人间一趟?所以一定要平时将一句佛号念熟,随时随处不忘失,临终时善友一提,自己即能念佛,往生净土方有指望。

“纵下下品逆恶之人”,这是讲的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临终能十念一念往生者,如前述唐朝杀牛的张善和,“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他过去世中也是念佛修行人,今生因无机缘闻到佛法,迷惑颠倒,造作恶业。现宿世念佛所种之因成熟,所以才能在临终时有感应,得遇善友开示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他一听即深信不疑,发愿求生。于此生死关头,如落水求救,念佛之心十分至诚恳切。虽然只念了十声乃至一声佛,其心力之猛利,远非一般念佛人之所能比。这就与佛十念必生之本愿相应,故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

临终十念一念得生之事,一万人中无有一个,怎能平时不务真修,希冀临终抱佛脚,存此侥幸之心?“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净土或问》乃元代苏州狮子林天如维则禅师所作,文中对这种侥幸心理痛加呵斥,讲得非常详细。该文被蕅益大师选入《净土十要》,列于第六。文章以问答方式,释有关净土之疑,共有二十六个问题。其中第二十问曰:“一生造恶的人,临终念佛,能仗弥陀愿力带业往生。那我生前且做世间事业,到临终再念佛行吗?”回答斥此为愚谬之言,毒过砒霜酖酒,非但误己,而且误人。天如老人解释逆恶凡夫临终能念佛者,乃宿有善根福德因缘,方遇善知识,自肯念佛得生。此等侥幸之事,万万人中,无有一个半个。哪里人人临终都能有此侥幸?

老人引《群疑论》中讲的十种人临终不能念佛为证。一遇不到善友劝导。二业苦缠身,没有功夫念佛。三中风不能讲话,无法称佛名。四狂乱失心,不能想佛。五遭水火,不暇至诚。六遭遇豺狼,又无善友。七临终恶友坏其信心。八饮食过度,昏迷致死。九军队打仗,忽然阵亡。十高山悬崖,坠落丧命。以上十种恶缘,皆是业障现前,无法逃避。谁能有神通,知道自己临终有无业障现前,是好死还是恶死?你只要碰上一种便完了。

就算你无此十种恶缘,而是病死,未免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你为死苦逼迫,也念不成佛了。就算你能无病而死,或世缘未了,贪生怕死,加上妻啼子哭,后事未交待好,放心不下,也念不成佛了。想想你自己未死以前,稍有病痛,即叫唤呻吟,求医问药,祈祷忏悔,杂念纷飞,不能一心念佛了。就算你没病,年纪一大,衰相现前,便整天想着如何保养这个衰老之身,也念不成佛了。就算你现在还年轻,稍或狂心未歇,俗务缠身,攀缘乱想,也念不成佛了。就算你清闲自在,有志修行,于世间事稍有看不破,放不下,一遇境界,便随境而转,自己作不得主,也念不成佛了。所以,平时稍有一事牵挂,便不能念佛,何况临终时?

再说世间事业,皆如梦幻泡影,哪一件替得了生死?你说且做世间事业,到临终再念佛,真是痴人说痴话,错用身心了。老人苦口婆心劝诚:“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思之思之。”

有人听了上面讲的,临终遇十种障碍,即不能念佛,便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念佛的人有没有可能遇到这些障难,甚至恶死呢?”有可能。这是宿世及今生未学佛时所造恶业招感的果报。《净土圣贤录》上记载,清朝顺治元年,江苏青阳有一吴氏家的仆人吴毛,笃信佛教,平时持斋念佛,兼修众善。左良玉兵渡江,吴氏全家避难远走,留下吴毛一人守屋。兵至,他被打了七枪而死。兵走乱定后,主人返家。吴毛死而复苏,对主人说:“我以宿业,当受猪身七次。因今生斋戒念佛,以七枪散怨。今佛来接引,往生西方矣。”言毕即合掌而逝。因此你不要担心,你若念佛能念到相应,临终遇大难也知念佛,便能往生。遇大难是重罪轻报,如刚才说的吴毛,本该堕恶道,今以横死酬偿宿业,免堕恶道受长时苦,而得往生极乐,一生成佛。所以你要记住,平时要多念佛,养成习惯,千万不要存侥幸心,到临终再念。打个比方说,平时念佛犹如练兵,临终即打仗。你练兵练得勤,功夫纯熟,打仗方有把握得胜。若平时不勤操练,打仗则无丝毫把握。同样的道理,你平时念佛功夫做好了,才能保证临终时佛号提得起,这很要紧。天如老人的《净土或问》讲得非常好,修净土的人一定要读,而且要认真去读,会帮助你解答很多疑问,坚固信愿。


【说明:根据达默法师《弥陀要解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