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48信愿关要

云中君 2023-08-24 291
目 录
  • 丁三、点出净宗
  • 丁四、专重信愿



  •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48 信愿关要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丁三、点出净宗


    [解]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是点示净宗要旨。“具此深信”,此深信即对上述不思议三力真实深刻的信心。具足这三种深信,才能切实发大愿,因信能启愿故。经文中“应当发愿”,此应当二字,就是指从真心里深信,而后发切愿。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常常讲发菩提心,可是搞不清楚具体的怎么发菩提心。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讲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八种心相。全部理解这些内容,亦非简单容易之事。《观经》上讲,往生西方要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上讲,菩萨修道,首先要发三种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些都是讲的菩提心。最一般的讲法,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讲了这么多,我们还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蕅益大师在这里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你能相信净土法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而且发的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呢?我们就以菩萨的四弘誓愿来说明。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前面一再说,我们求生净土,不是为自己享受,而是去学度众生的本事,目的是为了广度一切众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在娑婆世界,连见思烦恼都很难断,所以同居这一关一直透不脱,更何况尘沙、无明?我们生到净土,便能圆断诸惑。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在娑婆闻法难,寿命短,一个法门尚难学成,何况无量法门?所以才求生净土。那里有情无情同宣妙法,无量法门同时演说,六时闻法不断,又有诸善俱会、寿命无量等胜缘,可以广学法门。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娑婆了生死出同居就难,更别说成佛道了,所以无量劫修到现在,还是生死凡夫。求生净土,可横出生死,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可见菩萨的四弘誓愿,到了极乐世界,方能圆满成就。所以你能深信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就是发四弘誓愿,亦即发菩提心。

    现在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使自己的心地清净,预备往生的资粮。同时,随时随地随缘劝人念阿弥陀佛,把这个当生成就的无上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者,也悉发念佛求生净土的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将来到了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好好学,将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全学到手了,然后倒驾慈航,回入娑婆,化现十方,象阿弥陀佛一样,教化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发菩提心,而且发的是无上菩提心。

    “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前面讲过,信愿是慧行。深信加切愿,在前面引导我们,是往生西方净土的指南针。“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由此信愿慧行,而起持名行行。持名念佛,须有信愿慧行为前导,求生西方,了生死成佛道的方向目标明确,如目足并运,二行相持,方是正行,持名功德,方能不落于人天小果。

    有的人念佛拜佛,供养三宝,布施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其目的是要求来生富贵。那么好,就如你的愿吧。因你持五戒,修十善,来生能再得人身。这一生行大布施,来世便富贵。你不杀生,来世便长寿。到了第二世就慢慢地享受吧,寿命又长,家庭又好,吃的、穿的、用的一样不愁,这个人活得开心啊!我们佛教徒的眼光应该看远一点,印光老法师讲,念佛修福不求生西方的人,第三世怨。什么叫第三世怨?他今生修行用功,第二世享受荣华富贵,遇不到佛法,便迷惑颠倒,造诸恶业。到了第三世,他得还债。因其福报已享完,以前吃的鸡鸭鱼肉皆有生命,便来讨命债了。所以到第三世,先堕地狱,再去变这些畜生还命债。这就叫第三世怨。

    我们念佛的人也不求长命百岁。世上没有老不死的人,这个色身有生则必有灭,这是规律。历史上有一个人长寿,活了八百岁,最后还是死了。再说在人间看,八百岁是寿命很长了,在天上的人看则不稀奇。以切利天说,它的一昼夜等于人间一百年。那个八百岁的人,在切利天人看,只活了八天。天上寿命最长的是非想非非想天的人,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寿命够长的了吧。八万大劫到了,他还是要死的。娑婆世界一切皆无常,没有不死的人。你真正想长寿不死,只有一个办法,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民与佛一样,无量寿啊!

    所以你念佛不求生西方,而去求来生人天福报,等于拿一句佛号这个无价之宝,去换一根棒棒糖吃,岂不可惜?这些人就是因为没有信愿作指南,方向目标错了。所以信愿行三,缺一不可。慧行、行行,二行齐进,如目足并运。如是念佛,方是修净土法门之正行。


    丁四、专重信愿


    [解]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这是强调信愿为重。“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这个话的语气,非常肯定。修学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建立坚固的信心,从内心发起求生西方的恳切大愿,将往生西方见阿弥陀佛,作为我们这一生中最要紧的头等大事。有这样坚固的信愿,便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临终时哪怕只念十声乃至一声佛号,也能蒙佛接引往生。在正宗分一开始,蕅益大师便告诉我们:“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里再一次保证,信愿坚固,决定得生。佛恒顺众生,你一心一意求生,佛肯定满你愿来接引。

    《净土圣贤录》里所载唐朝的张善和,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他一生以杀牛为业,临命终时,业报现前,见许多牛头人前来讨命。他即喊妻子速请僧人救度。僧人来后告他:“你杀业太重。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仗佛慈力,方可得救。”僧人即点了几支香,叫他拿在手上。张善和求救心切,就折命喊阿弥陀佛。喊了几声,即对人说:“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便含笑跟阿弥陀佛走了。此即临终十念得生之铁证。

    张善和今生未遇佛法,造作重业。但宿世善根深厚,故临终感善知识,得闻净土法门。一听即深信不疑,因苦逼迫,求生之愿特别诚恳迫切,正符合这里讲的信愿坚固的要求。信愿加上一心念佛的心力,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得以十念功成,带业往生。

    大家听了张善和的事,千万不要误会:“反正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那现在不用念,到临终时再念也来得及。”你要知道,人到临终,四大分离,众苦逼迫,神识昏昧,有几个人还能念佛的?下面第三科讲持名,专有一段文警诫大众,不可存此侥幸心理,以免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老实念佛,及早备好生西资粮要紧。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蕅益大师警告我们,如果你不相信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正在那里说法,你不愿意往生西方见阿弥陀佛,虽也念佛,但为求来世人天福报,或是用佛号压伏妄想,那你纵然将一声佛号持得绵绵密密,六尘之风吹不进,妄想之雨打不湿,万缘俱息,一念不生,坚如银墙,牢如铁壁,亦无得生净土的道理。因你无信愿慧行作前导,如同驾船航海,虽将机器马力开得很足,船驶得飞快,但因无指南针,无方向目标,只是在海中乱转,不能到达彼岸。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恒顺众生,知道你不信西方,无意往生,决不会硬拉你去。

    “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我们持名念佛修净土的人,不可以不知道这些道理。一定要以信愿为先导,着重在坚固信愿上狠下功夫,再加上老实念佛之行持,则往生极乐稳操胜券矣。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大本《阿弥陀经》,即《无量寿经》。我们在玄义教相中说过,《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因内容广略不同,而有大本小本之称。《无量寿经》上讲三辈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是强调往生的人,不论什么品位,皆得发菩提心,和这里强调信愿为重,正是同一个意思。

    所有一切大乘法门,皆将发菩提心列为首要。念佛法门也不例外,也是特别强调发菩提心。极乐世界纯为大乘菩萨所居,你想去那里,不发菩提心怎么行呢?满益大师在这一科中告诉我们:“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并再次强调,得生的条件是信愿坚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上殷勤劝嘱:“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阿弥陀经》经文不长,这样的话世尊说了三次,可见此话重要!我们千万不要将佛祖的话当耳边风,一定要在深信的基础上,发起求生西方净土的大愿。

    我们应当知道愿的重要。愿是什么?愿是志向,发愿即立志。世间少年读书,先立志,即先立一个目标,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当科学家,或当医生,做老师。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志就是愿。世间任何一件事要做成功,都离不开发愿,何况我们学佛是办出世间了生死成佛道的大事呢?

    普贤菩萨在《行愿品》中告诉我们:“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诸根指我们的身体,命终时四大分离,身体便败坏了。“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威势指在世时的官衔、地位。“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一切身外之物,包括名利,都无法带走。“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只有他在世时修的十大愿王,不会离开他的神识,而引导他往生极乐世界。由此可知,愿是何等重要!

    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四十八愿,也是愿王。他生生世世没有一样东西跟随,唯此四十八愿不相舍离。所以他能生生世世不忘本愿,无量劫精进修行,终于愿满成佛,创建了这样美好的一个极乐世界,接引十方众生去那里修学成佛。假如阿弥陀佛当初没有发四十八愿,今天哪来的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经中一再赞叹:“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蕅益大师在《要解》中明确指示,此等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之所成就。愿力不可思议啊!我们今天也发愿,只要不退转,早晚一定也会满愿的。

    启信和劝愿二科都介绍完了,有信愿慧行作指导,我们的修行才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再通过持名念佛,即能满所愿,证所信。下面就讲正修持名。


    【说明:根据达默法师《弥陀要解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