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36 依报妙——约所受用释

云中君 2023-06-11 190
目 录
  • 己二 约所受用释
    • 庚一、总释胜境
    • 庚二、别明四土
      • 辛一、 明四土横竖
      • 辛二、明四土圆融
    • 庚三、问答破情

  • 极乐国.png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36 依报妙——约所受用释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己二 约所受用释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一段经文描述极乐世界地上空中之庄严,说明其居住环境殊胜。为何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呢?依报庄严嘛。栏楯即栏杆,庄严界畔。我们这里以围墙分界畔,他们用栏杆。罗网弥覆树上,庄严空界。行树庄严露地。栏楯围在树外,一重行树,一重栏楯,重重相间至七,上覆七重罗网。栏楯、罗网、行树皆以四宝交织而成。《无量寿经》和《观经》上有行树罗网等详细介绍,这里是略说。论表法,栏楯表戒,能防过失;罗网表定,以定覆心;行树表慧,道树高远,此三表戒定慧三无漏学。四宝是金、银、琉璃、玻璃,表常乐我净四德。

    七重四宝皆是略说,其实是重重无尽,众宝交错,周匝围绕佛菩萨之住外这样殊胜的环境,生活在其中怎么不快乐呢?所以那个佛国的名字叫极乐。


    △疏中分三。初总释胜境。二别明四土。三问答破情。


    庚一、总释胜境

     

    [解] 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这是总释极乐圣境。佛讲极乐世界的栏、罗网、行树皆是七重,宝是四宝,有其深义在,欲藉事以显理。佛教里讲数字七和四皆是表法的,有多种含义,蕅益大师在此仅举了一种: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

    七科道品,即三十七道品分为七个科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分,共有三十七个名相,容后细述。

    常乐我净,乃大般涅槃所具之四德,即我们的性德。常乃涅槃之体,即我们的佛性,永恒不变,无有生灭,上无始下无终。若有始有终,则不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为常。我们的佛性常不变而常随缘,常随缘又常不变,此即常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又运用自在,随心所欲,名为乐。涅槃之体自实名为我,如《涅槃经·哀叹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又,用自在名为我,通序中讲“如是我闻”之我字,曾向大家介绍过佛的八大自在我,即为四净德中之我德。涅槃之体解脱一切垢染,又,随化处缘而不污,名为净。以上是常乐我净四德的一般解释。

    娑婆同居,凡夫唯有四倒:无常执常,非乐执乐,无我执我,不净执净。极乐同居,人人实具四德:寿同佛无量,即常;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即乐;自在无碍,

    即我,如下经云:“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即八大自在我;身心内外清净无染,即净。

    “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阿弥陀经》介绍极乐世界,文字很简练,居住情况只讲了栏、罗网、行树,未提及宫殿楼阁。《观经》中描述极乐世界宝树宝网等情况比较详细,还说到“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这个界有宝网庄严的空界,有宝树庄严的地界。可见这些七宝庄严的宫殿楼阁四周皆有宝网宝树围绕。那些宫殿楼阁是谁住的?佛菩萨住的,他们都住在你的周围。这就是告诉你,你周围的邻居都是佛菩萨、诸上善人。

    “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皆四宝,如上所说,极乐同居人人实具常乐我净四德,说明自己的功德深,这是内因。周匝绕,围绕在自己周边的都是贤人圣人,没有恶友,这是外缘。简单说,极乐世界的人内因胜是心具四德,外缘胜是人事环境殊胜。二者合之,便是西方世界之所以极乐的真实因缘。此殊胜因缘,皆由持一句万德洪名修多善根多福德所成。

     

    庚二、别明四土

    分二。初明四土横竖。二明四土圆融。


    辛一、 明四土横竖

     

    [解]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由此往下,别明四土因果。这段文说明同居土因果。“此等庄严”这一句贯通下文,不单是说极乐同居土,而是总指极乐四土之依正庄严。我们先看同居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是如何修成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能感之因有二:一是增上善业,一是圆五品观。所感之果是缘生胜妙五尘。

    “增上善业”,即持名念佛。持名一法,具足四缘: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即佛乃成佛之亲因缘;净念相继是等无间缘;以佛号为所缘境即所缘缘;念佛得弥陀本愿威神加被及十方诸佛护念,是增上缘。这里说一个增上,即将前三种缘全包括在其中。念佛是修善业,这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善业。一句佛号含摄了阿弥陀佛从因地至成佛以来所修的万德,执持名号能将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样修的多善根多福德,能令人横出三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你说世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善的?所以,增上善业就是指的持名念佛。在净土宗讲,能信愿执持名号,未断见思,便感生极乐同居土。

    “圆五品观”,乃圆教观行五品位之修法,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一随喜。闻实相妙理,随顺信解,庆幸欢喜。二读诵。读诵大乘经典,明理破迷,以助理观。三解说。将自己所解,转告于人,说法开导。四兼行六度。自己理观稍熟,正观稍明,便能傍兼利物。自修理观为主,兼修六度事行利益他人。五正行六度。自修圆观已熟,涉事无妨,故具行六度,自他二利。兼行六度是随缘随喜做,正行六度是主动做。此五品观修成,即能圆伏五住烦恼,相当于净土宗的念佛功夫成片。这是不修持名念佛而修其他大乘法门的人,以修圆五品观的功德,也能感生极乐同居土。

    天台宗智者大师往生时,弟子问他证何位次,他回答说:“吾不领众,必得六根净。为他损己,只五品位耳。”领众即当住持,带领大众修行。那时寺院出家人多,他样样要操心。而且他常常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为教化众生而牺牲自己,不能独自专修,故降低了品位。六根清净位见思烦恼已断,无明亦伏,是圆教十信位,属于六即佛中的相似即,往生极乐方便土。五品位见思烦恼未断,只是伏住,属于六即佛中的观行即,往生极乐同居土。后人延用智者大师往生时的说法,讲到极乐同居土时,便说圆五品观所感。

    “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极乐同居土的体质,是缘生胜妙五尘。缘生即因缘所生法,通俗讲即因缘果报。我们娑婆世界同居土是缘生的,极乐世界同居土也是缘生的。二土体质皆是五尘,即色声香味触。有何差别呢?娑婆同居五浊重,土秽,五尘粗劣。极乐同居五浊轻,土净,五尘胜妙。

    极乐世界的人身体皆是紫磨金色,相好同佛,七宝池中有四色莲华,树上空中有奇妙杂色之鸟,眼见的是胜妙色。有风树作百千种乐,有众鸟出和雅音,耳闻的是胜妙声。池中莲华、天雨曼陀罗华,微妙香洁,乃至国土一切万物皆以宝香合成,鼻嗅的是胜妙香。众生吃的是天食,百味饮食,天厨妙味,舌尝的是胜妙味。穿的是天衣,冠带要珞,轻妙惬意;过浴宝池,流水悦体;德风融身,安和调适;经行天华所覆金地,软如足履兜罗绵,身觉的是胜妙触。这叫胜妙五尘,为极乐世界同居土之体。

    为何二土五尘有如此胜劣之异?因不同啊!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心里有烦恼,心地不清净,所造业有善有恶,非净业而是染业,故所感之世界也不清净,五尘粗劣。生极乐同居土的人虽烦恼未断,但能伏住不起现行,心地保持清净,修的是增上善业,故能感得清净的世界,五尘胜妙。如是因感如是果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阿弥陀佛加被之外缘。因同居土人自身烦恼未断,所受用的乃阿弥陀佛功德神通变现之胜妙五尘,有经文为证:“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解] 方便净土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这是说明方便土因果。能感之因有二:一是即空观智,一是相似三观。所感之果是妙真谛无漏五尘。

    “即空观智”,此即空非通教即有偏真之空,乃圆教即假即中之空,圆教的即空观智比通教的高明。

    “相似三观”,即修一心三观,任运断见思惑尽,伏无明,证入圆教相似位。由方便土往上,上三土之业因皆与一心三观密切相关,只是一心三观之功夫深浅不同,所证果位不同而已。一心三观是相对别教次第三观而言,这是利根菩萨所修的圆教观法,即于一念心中,以空假中三观,圆观真俗中三谛。

    空观相应即生方便土。在净土宗讲,念佛达事一心不乱,断见思惑尽,便感生方便土。

    “妙真谛”,真谛加一妙字,说明非藏通二教之偏真,乃圆教即俗即中之不思议真。“无漏五尘”,漏即烦恼,此无漏五尘乃无见思烦恼所感之五尘。可见方便土也不外乎以五尘为体。只是方便土人见思烦恼已断,心比同居土人清净,所感国土也比同居土清净,受用的是无漏五尘,比同居之胜妙五尘殊胜。方便土人不单受阿弥陀佛加被,还有自己断烦恼的一分功德,比同居土人胜一筹。

     

    [解] 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这是说明实报土因果。能感之因有二:一是妙假观智,一是分证三观。所感之果是妙俗谛无尽五尘。

    “妙假观智”,妙假即非别教次第之假观,乃圆教即空即中之不思议假观。圆教的妙假观智比别教的更高明。方便土众生见思惑已断,然尘沙惑未破尽,尘沙惑障碍教化众生,所以他还是偏重在自己断惑修行。实报土的菩萨尘沙惑已尽,无明亦破,本具之智慧德能显发,便能度生利他。故从空入假,为众生不请之友,有感必应,于十方世界助佛教化众生。

    菩萨修习的是如幻三昧,了知一切法皆如幻如化,当体了不可得,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知如幻,仍积极地度如幻众生,念如幻弥陀,求生如幻净土。所谓终日度生,而知实无众生可度。《金刚经》上讲无住生心,无住即空;生心即假;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即中。我们凡夫是生心而有住,二乘是无住不生心,菩萨是无住生心同时,故为即空即中之妙假。

    “分证三观”,即修一心三观,分破无明,证入圆教分证位,亦即常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假观相应即生实报土。在净土宗讲,念佛达理一心不乱,便感生实报土。

    “妙俗谛”,俗谛加一妙字,说明非别教三谛隔别不融之俗谛,乃圆教即真即中之不思议俗谛。“无尽五尘”,色声香味触五尘,随拈一尘,皆具一切尘,尘尘无尽。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尘,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尘中一切心,一一心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刹中一切尘。佛刹无量无边,众生无量无边,佛菩萨亦无量无边,此即中道无尽五尘。实报土人不仅见思、尘沙断尽,无明亦破,故心比方便土人更清净,所感国土自然也比方便土更为清净庄严。实报土虽亦以五尘为体,因实报土人自身断烦恼的功德更大,故受用的非方便土的无漏五尘,而是更为殊胜的无尽五尘。

     

    [解] 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这是说明常寂光土因果。能感之因有二:一是即中观智,一是究竟三观。所感之果是妙中谛称性五尘。

    “即中观智”,即中说明非别教次第之中观,乃圆教即空即假之不思议之观。圆教的即中观智最为高明。

    “究竟三观”,即修一心三观,证入圆教究竟位。

    这时无明烦恼断尽,佛法的修学到此究竟圆满,自性功德圆满显现,成圆教究竟佛,故感居常寂光土。

    “妙中谛”,中谛加一妙字,说明非别教相对真俗而言之但中,乃圆教即真即俗之不思议中谛。“称性五尘”,色声香味触五尘,皆称合真如自性,完全是自性之性德所现,圆融周遍,不可思议,此乃常寂光土之体。

     

    辛二、明四土圆融

     

    [解] 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这是说明四土圆融。“欲令易解,作此分别。”为何前面将四土分开,一一说明其因果呢?为了让众生容易了解,作此四土次第分别,同居是缘生,方便是即空,实报是妙假,寂光是即中。这是按照中观论中四句偈说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若据实理,四土圆融无碍,故说四土庄严,无不是因缘所生法,无不是即空、即假、即中。从带业往生板乐同居土的人民看,一切无非因缘所生法,方便、实报、寂光也是因缘所生法,极乐四土唯一同居土,则同居横具上三土。从断见思烦恼往生极乐方便土的声闻看,一切法即空,同居、实报、寂光无不是即空,极乐四土唯一方便土,则方便横具上下三土。从破无明证法身往生极乐实报土的菩萨看,一切法即假,同居、方便、寂光无不是即假,极乐四土唯一实报土,则实报横具上下三土。从断尽无明位居常寂光土的佛看,一切法即中,同居、方便、实报无不是即中,极乐四土唯一寂光土,则寂光横具下三土。故极乐世界任何一土皆圆具四土。

    “所以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极乐同居,具足四土,圆融无碍。其中人民表因缘所生法,就是同居土。声闻表即空,就是方便土。菩萨表即假,就是实报土。佛表即中,就是常寂光土。凡圣同在一居而无碍,故曰圆融。若非圆融之理,何得有此一土具足四土圆融之事?故引此极乐同居圆融净境,以证圆融之理。真俗圆融,即真俗中三谛圆融,性德圆融。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故修德所成之境必定也是称性圆融,一土具足四土,故曰不可限量。下文有显理之处,皆是仿效此说。

     

    庚三、问答破情

     

    [解] 问。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庄严。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这是问答破情。蕅益大师唯恐有人不通达寂光乃即事之理,而落偏理废事之见,故假立问答,以破情见。有人认为前三土是事,有种种庄严事相,而寂光乃理,如何也有五尘庄严呢?这种说法的毛病,在于将事理分隔,偏在理性一边,而否定事相。

    答:词解释得清清楚楚:“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理事本来不二,理由事显,事得理成。三土原由寂光变出,三土之一一庄严乃至寂光之称性五尘庄严,全体就是寂光理性,玄义明宗中讲全事即理嘛。

    寂光理性本来具足无量庄严,玄义辨体中告诉我们,一念心性具造百界千如,理具方能事造。寂光乃三土之理体,三土乃寂光之事相,三土不在寂光之外,寂光也不在三土之外,寂光三土不二,理事不二,性相一如。故寂光之称性五尘具足不思议无量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报之果土。

    从佛看,全三土而成寂光。从众生看,全寂光而成三土。由于众生业力差别,妄想执著轻重不同,人民但见同居,不见上三土。声闻但见同居方便,不见上二土。菩萨能见实报及下二土,分见寂光。唯佛圆见四土。这是一般的说法。

    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圆融,任何一土圆具四土,故生同居土之人民能圆见圆净四土,圆受诸乐。此即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殊胜之处。

    最后两句用反诘进而破之。如果寂光不具事相之胜妙五尘庄严,那和偏真法性有什么两样呢?偏真法性即小乘人只证到空性,万法皆空,但不起作用,空有隔别,真空不具妙有。寂光乃如来所居,诸佛之究竟依土,真空妙有自然圆融不二,性德所具之无量庄严全体显露。此性具之无量庄严,即称性胜妙五尘。

     

    【说明:根据达默法师《弥陀要解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