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34别序

云中君 2023-06-05 296
目 录
  • 乙二 别序。
    • 丙一、明召告意
    • 丙二、正释经文
      • 丁一、释西方
        • 戊一、正释
        • 戊二、破疑
      • 丁二、释依报
        • 戊一、正释世界
        • 戊二、别明净秽
        • 戊三、指归同居
      • 丁三、释正报教主
        • 戊一、明单复三身
        • 戊二、明超情离见
        • 戊三、指示生化身
      • 丁四、重释二有
      • 丁五、释现在说法
    • 丙三、结出序义



  •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34别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乙二 别序。

    发起序也。

     

    [解] 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下卷自唱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这是说明分科之意。一切诸经除通序外,皆有别序,序该经之发起因缘,故又名发起序。“净土妙门,不可思议。”净土法门所以称妙,前已讲过,以究竟极果,予众生作因,但念弥陀名号,即可横超三界,往生西方,不退成佛,故曰妙门。非九界众生自力能知,故曰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因九界众生无人能知能问,佛便自己宣说依报(有世界名曰极乐)与正报(有佛号阿弥陀)这两种名字,作为讲《阿弥陀经》之发起。

    下面说明发起因缘。“又佛智鉴机无谬”。佛智指佛四智中之妙观察智,鉴是审察,佛之妙观察智善于审察众生根机,应以何法得度,即为说何法,决定对机,无有差错。“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佛看到与会的这些大众修学净土法门的机缘成熟,即有人肯信,有人会修,则应闻此法而能获得四种利益,即四悉檀益(容后细述)。佛悲悯众生,故不待人问,即自唱依正名字而发起讲这部《阿弥陀经》。

    末后引智者大师判《梵网经》为例证。《梵网经》下卷经文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此皆卢舍那佛自说,自唱位号。智者大师判此段偈文为发起序。《阿弥陀经》乃无问自说,非同他经皆有人请问之发起文,蕅益大师遂遵智者大师判《梵网经》之意,将此段自唱依正名字之经文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以彼例此,可知此文亦为发起序。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段经文即发起序。前从经首“如是我闻”到这里,乃经之结集者阿难尊者所述,介绍六种成就。从这里开始方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之言。经文字句简明易懂,意味深长。

    “尔时”,即前面讲的“一时”。机教相应,众生机熟,应闻净土法门之教;说听周足,说法主与听众皆齐,此时即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上对下言称告,下对上言用白,此乃文言文中表尊卑之别。佛告诉舍利弗尊者:“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成中文是堪忍,能忍受众苦。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极能吃苦,八苦交煎,还不想出离,甚至以苦为乐,所以佛说我们凡夫是颠倒众生。从我们这个世界向西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望其名便可知,彼国环境清净庄严,人民生活快乐至极。娑婆世界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是讲的依报,简单介绍极乐之意。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名号为阿弥陀。阿弥陀之含义,玄义释名中已介绍过。这是讲的正报。“今现在说法。”这尊佛现在住世,非已入灭之过去佛,亦非尚未成就之未来佛,而是已成就且现仍住世之佛,他现在正在极乐世界说法。说法是佛的事业。

    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呢?这就是佛的境界不可思议!佛具一切种智,亲证宇宙万法实相,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悉知悉见。佛眼观世界是以法为界,法界无外,所有一切虚空微尘国土,皆在法界之内。佛具六通,五眼圆明,观十方无尽世界悉能洞察无遗,何况离此十万亿佛土,岂能无见?他亲眼见到,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西,过十万亿个佛国,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尊阿弥陀佛,现正在说法。希望大家深信佛言,发愿念佛求生,则人人皆可往生彼国,得享安乐,见佛闻法,速证菩提。


    疏中分三。初明召告意。二正释经文。三结出序义。


    丙一、明召告意

     

    [解]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

     

    这是说明召告意,佛为什么要叫着舍利弗对他讲。“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玄义明宗中讲,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上中下三根全部摄收,非同其他法门,收机不广。就藏通别圆四教而论,藏通二教,摄小不摄大,摄钝不摄利;别圆二教,摄大不摄小,摄利不摄钝。净土法门则无人不堪修,三根普摄,利钝全收。前面一再讲,上自文殊普贤这样的等觉菩萨,下至鹦鹉八哥那样的恶道众生,皆能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皆是一生成佛。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绝待即绝诸对待,独一无二。能念之心,即所念之佛,全心即佛,所念之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所念之佛,即能念之心,全佛即心,能念之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离能所,绝对待,故绝待。圆融是圆通融洽,无障无碍。我的心性圆满周遍法界,佛的心性也圆满周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也圆满周遍法界。我心性遍处,不妨佛心性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佛心性遍处,不妨我心性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玄义明宗中所述一室千灯之喻,彼此无障无碍,各各无坏无杂,故圆融。正绝待便圆融,正圆融便绝待,绝待圆融同时无碍,不可思议。

    “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印光大师赞净土超胜:“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此法界”即净土法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即将一切法门通通收入净土法门中,这就是圆收。“无不从此法界流”,即一切法门悉从净土法门而生,可见净土法门乃根本,故圆超。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门可归纳为戒定慧三学。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三学全在其中。念佛时都摄六根,身口意三业清净,即戒。念到一心不乱,即定。念佛时作空假中三观,即慧。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此为空观。念佛时净念相继,了知能念之心念念相续,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此为假观。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见泯,此为中观。由念佛而得三观妙慧。故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戒定慧三学,即圆收一切法门。

    古德云:“八万门中,念佛第一。”又赞净土法门为“径中径又径”。因一切法门皆属通途法门,仗自力断烦恼方能出三界了生死;而净土法门乃特别法门,仗佛力带业往生,生西方即能一生成佛。念佛成佛,直截了当,圆超一切法门。

    净土法门之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在《华严经》中表露无遗。《华严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以念佛法门,最后一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念佛法门彻始彻终。普贤菩萨不仅把善财一人带往极乐世界,而且将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通通带往极乐世界。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代表佛教中的各宗各派,每一阶位中的菩萨数量无量无边,他们都是修净土之外的各种法门,破无明证法身后生到华藏世界的,到了华藏世界,由文殊普贤把他们全带往西方极乐世界。岂非证明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净土法门若理若事皆“甚深难信”,此乃佛之境界,不可思议。佛在本经最后的流通分中,一连说了几个难字。连佛都说难,可见确是难信。历来古德公认,净土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我们常遇一些聪明人、文化高的人,你劝他念阿弥陀佛,他不屑一顾,认为念佛太简单,无甚大道理;《华严经》、《法华经》义理高深,值得好好研究。没有文化的人也不相信念阿弥陀佛,认为人家念大经才有功德,我念一句阿弥陀佛有什么用?他对念佛没有信心。难信啊!

    正因为念佛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大智慧者即舍利弗。“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直下即当下,如果没有大智慧,不能当下没有疑惑。唯大智慧者方能无有丝毫疑惑,他体解佛心。当时与会的佛弟子中,舍利弗智慧第一,故释迦牟尼佛特别召告舍利弗西方极乐世界之事。


    丙二、正释经文

    分五。初释西方。二释依报。三释正报。四重释二有。五释现在说法。


    丁一、释西方

    又二。初正释。二破疑。

     

    戊一、正释


    [解] 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

     

    由此往下,正释经文。这段文先解释西方。“西方者,横亘直西”,亘即通。按华严所明,华藏世界种高二十层,每层皆有无量佛土,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同在第十三层,故西方是从我们娑婆世界横通平直向西。“标示现处也”,标明阿弥陀佛示现成佛之处。

    再解释十万亿。“十万亿者,千万曰亿”。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人,那时一千万为一亿,现在是一万万为一亿。十万亿即“积亿至十万”,一亿、十亿地累积至十万亿。

    接着解释佛土。三千大千世界通通受一尊佛教化,称为一佛土。且以娑婆世界为例而言,三千大千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小世界,这里称四天下。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是梵语,译成中文是妙高,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组成,故妙;山顶达忉利天,故高。须弥山处香水海中,状似葫芦,中间细,两头大,底部最大。须弥山有多高?出水八万四千由旬高,入水八万四千由旬深。由旬是古印度的度量单位,分小由旬、中由旬、大由旬三种。小由旬相当四十华里,中由旬六十华里,大由旬八十华里。现且以小由旬算,须弥山海拔八万四千由旬高,相当一百六十八万公里高。

    有人听了可能会说:“佛法太玄,地球上最高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才八千多米高,即八公里高,八万四千由旬的山我们从未见过,听都没听说过。”确实如此,常人见不到须弥山,至少须证得阿罗汉果之圣者方能见到。

    须弥山半山腰有一太阳、一月亮围绕着山转。须弥山位于香水海中心,海水之香甚于香精。香水海外面有一重金山围绕,这是真金山。然后又是一重香水海,一重金山围绕。共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

    第七重金山外面是咸水海,四大部洲即浮在咸水海上,分布于须弥山之四方。山之东有东胜神洲,从人立名。因该洲人身形殊胜,比我们这边人高两倍多,寿命也长两倍多,人寿二百五十岁。山之南有南瞻部洲(即我们住的地球),亦称“阎浮提”,译成中文是胜金,从树立名。因此洲有阎浮提树,树汁入水,沙石成金,超胜余金。此洲人寿不到百岁。山之西有西牛贺洲,以牛为货,从物立名。人身高是我们这边人的四倍半,寿命五百岁,比东胜神州正好加一倍。山之北有“北俱庐洲”,译成中文是胜处。较余三洲殊胜,人身高近我们这边人的十倍,寿命一千岁,无中夭者。北俱庐洲人福报虽大,可惜闻不到佛法,不能了生死出三界。所以说韦驮菩萨三洲感应。除四大部洲外,咸水海中还有一些中洲、小洲。咸水海外有一重铁围山,铁围山包围四大部洲和所有中小洲。据《地藏经》讲,地狱即在铁围山之内。

    以须弥山为中心,四边有四大部洲,为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围绕,上有欲界六天与初禅三天,这样一个范围名一四天下,即一小世界。

    通常我们讲早上日出,傍晚日落。其实,太阳永远不落,因它绕须弥山平转。科学家认为太阳不动是恒星,地球绕它转,月亮绕地球转。佛告诉我们,日月与四王天相齐,均绕须弥山平转。所以日月最高只能照四王天,照不到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忉利天无日月,如何生活?忉利天王住的宫殿有如意宝珠放光,此外天人身体、头戴天冠皆会放光,故不需日月。昼夜如何分呢?按鸟鸣鸟栖分,鸟鸣为昼,鸟栖为夜。或按花之开合而分,花开为昼,花合为夜。上方之空居天则更不需日月,前已讲过。

    日月是两个星球,如同地球。日宫是一个世界,月宫也是一个世界,天子、天女皆有。有人表示怀疑:“为何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未见一人,俄国登月宇航员亦未见一人?”他们不可能见。要知道天人的身体与我们人不同。人体是血肉之躯,由地水火风粗四大所成,丑陋不堪。天人身体由细四大所成,相当微妙,我们粗四大人看不见。再说月球人身高二十华里,即半由旬高,四王天、日球天人,皆二十华里高。我们人最高二米多,与二十华里高的天人比,就象一身长不足半毫米的细虫与人比。细虫从我们的脚底爬到大腿上,可惜我们不能与细虫通话,否则便可问它:“细虫,你现在何处?”细虫会答:“我在一座大森林里。”它将我们身上的汗毛当成大树了。所以登月宇航员即使走到月宫天人身上,都不知是何处。如同蚂蚁爬山,岂能知山?

    关于三千大千世界,通序中介绍过,即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有三个千,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此为一尊佛所化之土,即一佛土。

    “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横直向西,经十万亿佛土,即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戊二、破疑


    [解] 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

     

    这是破疑。蕅益大师假立问答,以破人疑惑。他未从正面回答为何极乐世界在西方之问,而是非常巧妙地说:此问不高明。若说极乐世界在东方,你又要问,为何在东方?这不是戏论吗?戏论即非理或无意义之言论。

    况且从此土向西过十一万亿佛土的人看,极乐世界又在东方了。所谓东西方向乃人为之设定,无有一定的绝对标准。世人有个毛病,执著东就一定是东。东方有固定的方位吗?我们这里看太阳向西落,太阳在我们的西方;但在美国看太阳从东边出,太阳在他们的东方。太阳究竟在东还是西?东西南北的方位不定,均相对而言。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丁二、释依报

    又三。初正释世界。二别明净秽。三指归同居。


    戊一、正释世界

     

    [解] 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广释。

     

    这是解释依报世界。依报是众生所依止之报土。释迦牟尼佛自唱“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以依报国土之名,作为发起之序。

    接着解释世界。世为迁流之义,指时间,“竖约三际以辨时劫”。从时间竖论有三世,这里讲三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之迁行,以此辨明时劫。劫是很长的时间,有大劫、中劫、小劫。人寿最高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再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的时间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成、住、坏、空)合成一大劫。界为界畔之义,指空间,“横约十方以定疆隅”。从空间横论有十方,即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界畔之分齐,以确定疆界方隅。时间与空间之横竖交彻称为世界。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住的地球这个世界。地球有五大洲,浮在四大洋上。如从天上看,地球是太虚空中一颗星,就象我们晚上看到天空中有很多星星,那就是一个一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很危险,不仅浮在水面上,还悬在虚空中。科学家将天空中的流星称为强星。强星就是那个世界坏了,随即从太虚空中落下。地球也会坏,还有多久呢?上面讲成、住、坏、空四中劫,一中劫有二十小劫。我们现在是住劫的第九小劫,再过十一小劫进入坏劫,便开始毁坏。

    地球怎么坏法呢?坏劫的二十小劫中,最初坏正报有情世间,即人天鬼畜等,六道众生死后随业转生他方世界,或随愿往生佛国。直至最后第二十小劫时,坏依报器世间,即山河大地等,这时天地之间已无生物存在,火、水、风大三灾依次而起。先起火灾,天上出现七个太阳,河海干枯,大火突起,下从无间地狱,一直烧至初禅天,所有山河大地,包括欲界天宫全部焚毁。七次这样的火灾后,即起水灾,下自无间地狱,一直淹至色界二禅天,天地万物皆浸于大水之中。然后又是七次火灾,一次水灾。这样经过七次水灾后,还有七次火灾。最后起风灾,下从无间地狱,吹至色界三禅天,天上地下全被大风所吹,互相撞击,天地万物,包括诸天宫殿,全部碎为微尘,世界彻底毁灭。

    地球坏后,还要经二十个小劫的空劫,无地球。空劫之后,再有成劫,地球重新形成。就象河里有一堆垃圾,常沾四周脏物,在水里逐渐积聚起一个泥团,地球是由微尘之积聚,经二十小劫的时间,累积而成。

    地球形成后,慢慢地有人了,便进入住劫。佛经里讲,人最初从光音天来。光音天是二禅天的第三重天,光音天人身体有光,以声音交流思想。劫初,那些蜒福享尽的光音天人,以天眼看到咸水海中有一新球生成,为好奇心驱使,即运用神足下降至地球。那时地球表面长有地肥,既香又味美。天人食后,因贪著地球之物,为业力所牵,足不能离地,便留作人种。体生皮肉筋骨,随分男女,欲重者为女,欲轻者为男,繁衍不绝。这就是地球上人之由来。

    有了人,草木丛生,野兽也随之而来。野兽从哪里来?从他方世界来。《地藏经》讲,堕三恶道的人,尤其是堕地狱,时间很长很长。地球坏时怎么办?“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这说明业报还是要你受的,即使世界坏了,亦难幸免,罪报未结,你得到他方世界去受。这个世界成后再回来。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差。

    以上讲的是世界成住坏空的大致状况。如果要研究,请读《华严经》、《楞严经》。

    最后解释极乐。极乐是梵语“须摩提”的中文译文之一,此语也可译成安养、安乐、清泰等等。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均是胎生,有烦恼扰乱心神,故不安;有生死逼迫,故不养。极乐世界的人莲华化生,身心清净,不病不死,安安稳稳地生养,故名安养。安乐是他的享受,既安稳又快乐。清泰亦是此义,既清净又康泰,生活非常美满。“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广释。”极乐、安养、安乐、清泰等,皆是表明彼国众生永离众苦最为安稳之称谓,显示彼世界之优胜,如下面正宗分中开广的解释。


    戊二、别明净秽


    [解] 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

     

    由此往下,别明净秽。这是说明同居土净秽之相。“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然是转语,佛土有四种,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每尊佛皆有此四土,四土乃众生无明轻重不同所感,每种土又有净秽之别。

    先讲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即凡夫与圣人共住,如我们这个地球便是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后面会详细解释,这里简单说一下。劫浊即时代不好,由下面四种浊造成。见浊是知见不正,如不信因果,将佛教看作迷信等等邪知邪见。烦恼浊是心不清净,有贪瞋痴等种种烦恼。众生浊是我们人身心粗劣。命浊是寿命短促。

    凡圣同居土由五浊轻重分净秽,五浊重的为秽土,五浊轻的为净土。如三途与人道比,三途浊重土秽,人道浊轻土净。人道与天道比,人道浊重土秽,天道浊轻土净。娑婆与极乐比,娑婆世界五浊重土秽,众生身心不清净,不平等,地狱鬼畜修罗等充塞其中,故感地上泥土沙石,有高山、大海、荆棘、丛林。

    极乐世界无有五浊:无劫浊,年年快乐;无见浊,个个正知正见;无烦恼浊,人心清净,不起烦恼;众生不浊,身心清虚微妙,只有人天,无修罗及三恶道,且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寿命长远,个个同佛无量寿。故极乐世界乃五清净土,众生身心清净,所感世界亦清净,地为黄金、琉璃所成,晶莹透亮,宝池德水,庄严美妙。

    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有凡夫,如你、我、他;有圣人,如浙江天台山有五百罗汉,雁荡山有一万罗汉,山西五台山有文殊菩萨率领的无数大菩萨。我们为何见不到圣人?因是秽土,凡圣虽同居而隔别故。

    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凡夫与圣人天天在一起。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除佛是老师之外,其余的象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上善人都是同学。大菩萨是学长,刚往生的凡夫是学弟,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无尊卑之别,完全平等。

    总而言之,娑婆世界的同居土秽,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净,这是从五浊轻重分的。下面讲的上三土则从修持分净秽。

     

    [解] 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

     

    这是说明方便土净秽之相。有九种人生方便土,藏教二乘(声闻、缘觉),通教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别教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教十信。此九种人皆已断见思,尚未破无明;已了分段生死,尚有变易生死,烦恼生死皆有余,暂居此处修方便道,进一步断惑证真,故称方便有余土。

    生方便土有两种修法:一是析空拙度,一是体空巧度。析是分析,在教理中讲分析法,将一物体分成七分,再将七分之一分成七分,一分七,再分七,一再分,分到最后便无所分了。大家在佛经中常看到“微尘”这一术语,微尘表体积小,又表数量多。微尘不是日常所见的灰尘,而是肉眼看不见的非常微小的物质。任何一个物体都可用一分为七的方法分析,分到微尘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称为集聚极微。集聚极微再分成七分之一,称为极微之微,便不能再分了,这时邻近虚空,跟虚空差不多,所以又称邻虚尘。现代科学家分析时称分子、原子、电子、基本粒子。他们所用的名词不同,分析的方法相同,发现的是同一个事实,即一切物质分析到最后都是空的。这种将一切法分析到最后才观空,在佛法中称为析空观。

    例如,佛法讲我们人四大皆空,怎么理解?人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身上皮肉、筋骨、爪齿、毛发等属地大;浓血、唾涕、津液、尿痰等属水大;火大是身上的温度;风大是出入息。这四大分离,少任何一大便非活人。这样简单地稍加分析,便知人是空的。所以佛教弟子首先修析空观,破除对身体的执著。

    另一种修法是体空观,即见体空之观法。无论何法,智者无须分析到最后方知空,在他眼里看来,一切法皆无自体,不过是随缘幻化显相而已,当体即空。如同杂技团玩魔术,魔术师变个花样,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金刚经》上佛告诫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都是教我们用体空观观察世间一切法。

    所谓拙度、巧度乃智慧浅深不同,智慧浅为拙度,智慧深为巧度。析空乃小乘教之空理。藏教人法执重,智慧浅,观智拙,以析空观智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如是拙度证入之方便土秽。体空为大乘教之空理。通教人法执轻,智慧深,观智巧,以体空观智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如是巧度证入之方便土净。通教人与别教人比,则所见又秽,因通教人不达中道故。别教三贤与圆教十信相比,则所见又秽,因别教不达即中故。唯圆十信人所证方便土净,因其不但断见思,且已伏无明,智慧胜余三教人。

    娑婆世界的方便土,有修析空拙度证入者,有修体空巧度证入者,为三乘九人杂居。极乐世界的方便土无二乘人,所谓的声闻实是回小向大的菩萨,纯属大乘菩萨所居。故相对而言,娑婆世界的方便土秽,极乐世界的方便土净。

     

    [解] 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这是说明实报土净秽之相。实报土即真实之果报土,种种庄严无障无碍,故名实报无障碍土,又名实报庄严土。此土纯为法身大士所居,共有五十三位菩萨,其中别教十二位,即别十地加等觉、妙觉(别教妙觉相当圆教二行菩萨);圆教四十一位,即从圆初住至等觉,都是破无明证法身的大菩萨。

    证入实报土有两种修法: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别教人修次第三观,空、假、中三观按顺序一一修。先修空观,十信修析空观伏见思惑,十住修体空观断见思惑。再修假观,十行发菩提心度众生,破尘沙惑。后修中观,十回向修中观伏无明惑。初地修中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始入实报庄严土。因观智隔别不融,所见之土相秽。

    圆教人修一心三观,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玄义辨体中讲,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这就是即空。“具造百界千如”,这就是即假。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却又应用不尽,现百界千如;虽相用现前,而性常自空,了不可得,空假不二,同存一心,这就是即中。一念心中具空假中三观,是圆修三观。以此观智能圆断三惑(见思、尘沙、无明),圆证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故初发心住即破无明证三德,而入实报土。因观智圆融,所见之土相净。

    娑婆世界的实报土,有修次第三观证入的别教菩萨,有修一心三观证入的圆教菩萨。极乐世界的实报土,纯是修一心三观证入的圆教菩萨所居,所修所证悉皆圆顿。故相对而言,娑婆世界的实报土秽,极乐世界的实报土净。

     

    [解] 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

     

    这是说明常寂光土净秽之相。常寂光土乃如来所居之土。别教从登地菩萨、圆教从入住菩萨开始,一品一品地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同时便分证常寂光土。

    别教有十二品无明。别教的妙觉,在本教讲是究竟,已断十二品无明尽,但与圆教相比,只与圆教的第二行菩萨位齐,无明尚未断尽,犹是分证位,故其分证之常寂光土秽。

    圆教有四十二品无明。圆教的妙觉破四十二品无明尽,复本究竟清净圆满之大觉,故其究竟满证之常寂光土净。

    娑婆世界的常寂光土,有分证的别教佛,有究竟满证的圆教佛。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纯为究竟满证的圆教佛所居。故相对而言,娑婆世界的常寂光土秽,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净。

     

    戊三、指归同居


    [解] 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

     

    这是指归同居。经中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哪种土呢?“正指同居净土”。娑婆世界的同居土是秽土,与上三土隔别。极乐世界的同居土是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因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佛在同居,即寂光净土;菩萨在同居,即实报净土;罗汉在同居,即方便净土。你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能和罗汉、菩萨、佛在一起,就等于生到了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玄义力用中讲:“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我们学《要解》,重点在求生同居净土。有人说:“你为何不求生高一点的土呢?”上不去啊!在娑婆世界,我们修析空观行吗?不行!一心三观更不必说,连次第三观都修不起来。所以还是老实念阿弥陀佛,能生极乐世界同居净土就很好了。再说生到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你就有和上三土人同样的受用,跟生上三土没有两样嘛。下面看一段批注。

     

    [批注] 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下明义处皆然。

     

    这段批注,是蕅益大师的弟子成时法师所作。“此论修德,不论性德。”刚才讲的四土,是修行所得的果报,乃就修德而论,非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法尔是任运自然之义。性德乃心性本具之万德万能,若论性德,法法唯心,微尘亦唯心,土乃心现,故一切微尘也自然具足四种净秽佛土。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极乐世界净土亦是性德本具,不出心外,此即唯心净土之义。

    但非修德,无以开显性德。“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生西方必须具足信愿行三资粮,此即修德。凡夫以一句弥陀名号之不可思议真因,能感极乐同居最极清净之妙果。“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这就是极乐世界与十方诸佛国土不同之处,如玄义力用所明,一生极乐同居,即能横生上三土,圆证三不退,一生补佛。唯极乐同居有此胜异,十方同居皆无如是之事。故信愿行三,才是极乐净土的宗旨。“下明义处皆然。”下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地方都是这个意思。故知极乐世界之殊胜在同居土,而非上三土。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佛自唱极乐世界之名,作为依报发起之序,这一段经文就解释到这里。下面介绍正报发起之序。

     

    丁三、释正报教主

    三。初明单复三身。二明超情离见。三指示生化身。

     

    戊一、明单复三身


    [解]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由此往下,解释正报教主。这一段文说明佛的三身。“有佛号阿弥陀”,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唱正报教主之名,作为发起之序。关于“阿弥陀”三字翻译的意思,前面已一再说过,下面正宗分里还要开广的解释。这里只介绍佛的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各有单有复。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性是理体本性,即如如理,乃人人本具之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众生迷此而沉沦,诸佛证此而成道,名曰证得法身。所证理性,即三德秘藏中法身德。

    “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功德智慧,即如如智,亦即三德秘藏中解脱、般若二德。功德与智慧能庄严成就报身,故报身称福慧二严身。此指诸佛之自受用报身。即理而智名报身,即智而理名法身。理智不二,法报原是一体。智慧虽属性德本具,然须修德开显。诸佛积累无量功德,断尽所有烦恼,开显无上智慧,修德圆满,是谓证得报身。

    “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示现这一相好庄严的色像,就是佛的化身。化身从哪里来?从法身,再加上功德智慧,才能现化身。例如做桌子,首先要有原材料,其次要有技巧。有人以为木工做桌子,有何稀奇。那你不妨试一试,恐怕难以成功,你没有那种技巧。技巧就是智慧。此外,还得下功夫。功德二字,功者功夫,德者得也。有智慧,下功夫,方有得,桌子便做成了。化身的原材料就是法身。法身是体,是亲因,报身是助缘,有智慧,有功德,方能从体起用现化身。

    复相对单而言,复即重复,不止一个。这里列举的二身,实际上是同一身。法身有二: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自性清净法身是性德法身,即所证之理性。人人皆有自性,自性本来清净,虽随缘而常不变,你的自性清净法身从未被染污过。《心经》上讲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指自性清净法身。此法身乃性德本具,法尔天然,不假修成,生佛一如,亦即所谓的本觉。

    离垢妙极法身是修德法身,诸佛所证究竟圆满的法身,亦即所谓的究竟觉。垢是烦恼,离垢即离五住之垢,五住地惑悉皆断尽。妙极是极三智之妙。三智即声闻缘觉所具之一切智(知一切法之总相,即空相),菩萨所具之道种智(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佛独具之一切种智(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此法身乃修德所成,断德究竟,智德圆显,性德彻彰,唯佛果方有。

    自性清净法身是因位,离垢妙极法身是果位。自性清净法身如在矿之金,未加开采冶炼,不得受用。离垢妙极法身如出矿之金,已经冶炼,可有利益众生之大用。

    报身也有二: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是自己享受的。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四智五眼圆明(四智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断德究竟,断尽见思尘沙无明诸惑,永离分段变易二死,自受菩提觉法之乐、涅槃寂静之乐。

    他受用报身是他人享受的,乃离垢妙极法身应大乘众生机感而现的刹尘相好身。他受用报身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菩萨,即法身大士方能受用。释迦牟尼佛对法身大士讲经时显现的卢舍那佛,就是他受用报身。

    化身也有二:示生化身,应现化身。示生化身是诸佛观众生成佛机熟,示现降生等八相成道之身。如释迦牟尼佛来人间,从出生直至圆寂,示现一个完整的人生,这就是示生化身。

    应现化身是随机示现,应一切众生根机而化现之身。《地藏经》中讲,佛不仅现各种有情身,诸如天龙神鬼、梵王帝释、国王宰辅,乃至声闻菩萨等,还现无情身,诸如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众生需求什么,佛即应现什么,这都是应现化身。

    化身又可分为佛界化身和随类化身。佛界化身示现的是佛身。读诵楞严咒的人皆知,楞严咒是化佛说的。在楞严会上,世尊应阿难重宣神咒之请,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有化如来,坐于千叶宝莲之上,向大众宣说神咒。这说咒的放光如来就是佛界化身。

    随类化身即随九界众生之类别而现的同类身,如现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天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九界每一类中皆有佛的化身。我们在通序中介绍弥勒菩萨时,曾提到他宿世为一切智光明仙人,因洪水不得乞食,在生命垂危之际,有兔王母子舍身供养。那兔王即释迦牟尼佛为教化兔子而现的随类化身。再如佛为度劫宾那尊者,而现老比丘身与其同房而宿,为之说法。这老比丘亦是佛的随类化身。

    正如《普门品》中讲的,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者,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种种化身皆是法身不变随缘之不思议妙用。


    戊二、明超情离见

     

    [解] 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这是说明超情离见。刚才说佛有单三身、复三身,恐怕有人听了错会意思,而生执三或执一之情见,故紧接着这段文加以破之。“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实际理地,不立一法,一身亦不可得,何况三身?故按真谛真空说非一非三。但怕人听了又执著非一非三,故又随俗谛妙有说而三而一。《金刚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法本无说,但为利益众生故,不妨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说三说一,乃开合不同而已。

    非一非三是双遮,说明离一三相,即玄义辨体中讲的“离一切相”。而三而一是双照,说明即三一相,即玄义辨体中讲的“即一切法”。这两句不能分开,应合之而看,正双遮时便双照,正双照时便双遮,方是圆融中道之理,超情离见。

    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举个例子即可明了。晴朗的夜晚,我们可见天上的月亮。现以月亮喻法身,月光喻报身,光明即智慧。地上凡有清水之处,无论大盆、小碗、江河、池塘,水中均会显现一个月亮,水中月喻应化身。如有二人沿着河岸走,一人向东,一人向西,各人都见有个月亮跟着走。你说月亮有几个?三个吗?没有,只有一个。你说一个也不对,天上有个月亮还在天上,河里也有个月亮在河里。追根究底,要是没有天上的月亮,怎会有河里的月亮?天这么高,又怎能映到水中呢?靠月光才能映照。所以天上月是根本,为法身;月光是助缘,为报身;水中月是法身天上月起用,藉报身月光之助缘,而所垂之迹,为应化身,这三身非一非三,而三而一。

    “不纵横,不并别。”佛的三身犹如印度伊字  之三点。三点不在一列,非氵点水之纵;又不在一排,非灬烈火之横,故说不纵横。三点之间有细线相连而成一体,则不分(别);然又不合成一点而有三点,则不合(并),故说不并别。实际上不纵即非三,不横即非一,不并即而三,不别即而一。故不纵横,不并别,即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之进一步说明。

    “离过绝非,不可思议。”离过指离四句之过,绝非指绝百句之非。四句通常是:有与无两句,亦有亦无第三句,非有非无第四句。这四句都不对,都有过失。举桌上的茶杯为例,茶杯真有吗?你说有,不对。用前面讲的析空、体空观智观察,哪有茶杯?空的。你说没有茶杯,也不对。这个茶杯样子明明在,你不能说无。你说亦有亦无也不对,那是增加的过失。你说非有非无也不对,那是减少的过失。所以这四句中执著哪一句都不对。

    百句依根本四句演变而来。这四句每一句又各有四句,四四一十六句。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则有四十八句。再论已起、未起,则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根本四句,共成一百句。你能离根本四句之过,自然便绝百句之非。

    用在佛身的情况,根本四句是定一、定三、而三而一、非一非三。由这四句再开演出百句。你说佛身定是一身不对,说三身也不对,离四句绝百非!佛教我们不能执著,要离开一切过失。佛身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曰不可思议。

     

    戊三、指示生化身


    [解] 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这是指明示生化身。前面讲极乐世界有四土,又讲佛有三身。有人要问:“经上说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在哪一土,是何身呢?”这几句话就是回答,讲得很清楚。“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阿弥陀经》介绍的是极乐同居土的情况,所说阿弥陀佛正是同居土中的示生化身。

    又怕众生听到是化身而疑非法身非报身,故紧接着说“仍复即报即法也”,这个化身也就是报身,也就是法身。前面讲“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佛的三身本不离不即。不离故,三身本一身。不即故,随众生机,所见各异。极乐同居横具上三土,佛身也就随横四土而现法报化三身。此三身不相舍离,如前天上月、月光和水中月之喻,故同居土中此示生化身,即报即法也。

     

    丁四、重释二有


    [解]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乾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这是重释西方依正二有。经云:“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字,非常重要,告诉众生极乐世界实有,那里确实有个阿弥陀佛,令众生生起信心。故蕅益大师别号西有,亦是此意,前面介绍解经大师时说过。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除启信外,说此依正二有,尚有四义,即四悉檀之义。“悉檀”是梵语,译成中文是普施。四悉檀即佛以四法普施众生,令成佛道。下面简单介绍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佛先随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众生所乐,说世界浅近之法,令闻者欢喜适悦,得欢喜益。

    “的标实境,令欣求故。”此二有,真实地表明西方依报正报之现实情境,令众生闻后心生欣慕,发愿求生。此即世界悉檀,得欢喜益。 

    二为人悉檀。佛说法鉴众生之机,随机宜之大小、宿种之深浅,说各人应闻之法,令闻者发起正信,增长善根,得生善益。“诚语指示,令专一故。”释迦牟尼佛以及经上六方诸佛皆说诚实言,劝导众生要相信这部经,经中明确指示西方确有极乐世界,确有阿弥陀佛,令众生目标明确,专心一意,执持名号,求愿生西。念佛求生净土乃世出世间最大的善事,此即为人悉檀,得生善益。

    三对治悉檀。佛观机说种种法,贪欲重者教以不净观,瞋心重者教以慈悲观,愚痴重者教以因缘观,如是施种种法药,对治众生种种恶病,令得破恶益。

    为破除人们对西方世界之怀疑曲解,佛说西方依正二有,“简非乾城阳焰”。简是简别。乾城是乾阔婆幻现的城市。乾阔婆能幻化楼阁等形象,以使人观。如海市黶楼,以及在旷野深山倏有即无之幻景,就是乾阔婆城,同妖魔之气所现。阳焰是田野之游气。春初之草地,早晨太阳一照,有雾气浮尘升腾,风动如焰,远望似水,近看则无,那就是阳焰。乾城和阳焰是世间两种幻景,虚妄不实。非乾城阳焰,同玄义明宗信事中讲的“不同庄生寓言”意思相同,都是为破众生将西方事当作魔幻所现,虚妄不实之错误知见。

    “非权现曲示”,这一句是有针对性的。唐朝有位李长者,他为《华严经》作了一部注解,名《华严合论》。他说西方是佛权巧方便说法,委曲宛转为小根人所示。言下之意,如同《法华经》中讲的化城。

    读《法华经》的人皆知,化城喻品中那位导师带了很多人去珍宝所,走了三百由旬尚未到,大家心中疑惑,何时能走到?究竟有无此处所?带头的导师即释迦牟尼佛,知大家疲乏,便以神通在中途变出一大城,让他们稍息。这些人进了城,休息了三五天不想再走。导师见此情况便催大家快走,还有二百由旬即到,此地本无城市。这些人再一看,果真城市没有了,于是他们又随导师继续前行。所以化城是佛变现出来让修行人中途稍息的,这叫权现曲示,是为度小根人设的方便法。

    《要解》序文明确指出:“持名一法,普被三根。”通序的菩萨众一科又讲:“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后面正宗分讲执持名号时再次强调:“上上根不能踰其间”,文殊普贤尚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哪里只是为小根人而说?非权现曲示,就是破除那些人轻慢净土的错误观点。

    “非缘影虚妄”,这是讲心地之事。缘影是第六意识所缘法尘之影。唯识宗讲五尘落卸的影子,在意识中重现,称为缘影。例如看完电视后睡觉,头脑里还会回想电视里的情景。电视机已关了,那再现的影像就是缘影。缘影当然是虚妄不实的。非缘影虚妄,是破末世众生迷惑颠倒,不达即境真心,即心真境,妄执缘影为心,谓极乐在心外,以致舍西方净土,极乐弥陀,而别向缘影妄心中求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邪见。前述非乾城阳焰破境上虚妄,这里非缘影破心上虚妄。“非保真偏但”,这是讲教理之事。保真是藏教人所证偏真涅槃。藏教人根机浅,乐小法,畏菩提路远,故佛方便说法,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法华经》云:“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此事即指小乘人证的偏真涅槃,故又称保真涅槃。偏即藏教偏真,只证到空性,不起作用,故偏空。但即别教但中,别教之中道是相对空有二边之中,隔别不融,称为但中。今西方依正二有乃圆教圆中之妙有,故非偏非但。这是破西方乃权教小乘之说。

    以上“非乾城阳焰”等四句,即对治悉檀,对破众生魔邪权小种种邪见,令得破恶益。

    四第一义悉檀。前三种属世间法,这第四种是出世间法。佛观众生机缘成熟,为说诸法实相,令其悟道,入于真证,得入理益。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彰即表显。这两个有字,圆满表显西方之依正,皆是自性本具之物,虽过十万亿佛土,仍不出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之外。玄义明宗信自信理中讲,极乐乃“自心本具”,“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令闻者悟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发愿往生亲证。生到极乐世界,则自性本具之极乐二有全体圆彰,方得深证受用。此即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

    所以,佛说这两个“有”字,实有依报极乐世界,实有正报阿弥陀佛,作为宣说持名念佛法门之发起,令众生闻后能得四种悉檀之利益:欢喜益、生善益、破恶益、入理益。

     

    丁五、释现在说法


    [解] 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未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

     

    这是解释今现在说法。“今现在”即今时现世,显明上述依正二有,不是过去已入灭,也不是未来尚未成就,而是已成就且现还实在,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实有,阿弥陀佛现在正住世说法。

    阿弥陀佛度众生,也是以音声作佛事,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不外说法。释迦牟尼佛说《大云经》时,告大云密藏菩萨:“西方世界,有国名安乐,佛号无量寿,现在说法。告一菩萨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今说大云经,汝可往听。’今彼菩萨,将来至此。”可见释迦牟尼佛说法时,阿弥陀佛也正在说法。

    又,现在说法,非仅指释迦牟尼佛说此《阿弥陀经》时称现在,释迦牟尼佛来娑婆示现成佛前亦可称现在,因阿弥陀佛已成佛十劫,从成佛之日开始,即日日为大众说法。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故释迦牟尼佛入灭至今日,乃至未来亦可称现在。阿弥陀佛现在说法,无有一日不为众生说法,故现在二字贯通于释迦牟尼佛说此经之前后。

    “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释迦世尊为何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就是因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娑婆世界现在没有佛,释迦牟尼佛已入涅槃不在世,弥勒佛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来。谁愿等如此之久?你天上人间、地狱饿鬼,在六道中轮回,要受多大的苦!纵然你有幸转生人道,须恰好能遇弥勒佛出世,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你造恶业堕到地狱,那时间何止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而是论多少劫的。弥勒佛出世时你还在地狱受苦,等你苦报受完,再转到人道,弥勒佛早已入涅槃。佛世难值啊!

    所以聪明人正应当发愿,念佛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里说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能亲自面见阿弥陀佛,亲耳聆听阿弥陀佛说法,常随佛学,快速成佛。胜缘难遇,良机罕有,切莫迟疑自误,辜负了二土慈尊之悲心。

     

    丙三、结出序义


    [解] 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言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这一段文总结出发起序之义。本经要旨可归结为信愿行三法,发起序文字虽少,但包含了这三法。二有及现在,说明西方依正现在实有而非虚妄,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应当深信不疑,即劝信。世界之名极乐,表彼世界殊胜,劝舍离极苦之娑婆,发愿求生极乐之西方,即劝愿。佛号阿弥陀,示万德洪名,欲令闻者发心称念,即劝持名修行。

    发起序中也包含了五重玄义。本经的经名是“佛说阿弥陀经”,发起序中,“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即点出经名之重点阿弥陀三字,即序名。

    “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海会即听众,发起序中虽无明文提及,但既然阿弥陀佛现在说法,法会必有听众。莲池海会大众即序僧。这是合序三宝。“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佛法僧乃住持三宝,是相。实相乃一体三宝,是性。相乃性之相,性乃相之性,性相一如。佛是究竟实相,法是能诠实相,僧是分证实相,故曰同一实相。本经以实相为正体,故此序体。

    “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从实相之体,生信发愿持名力行,即序本经之宗旨信愿行三法。

    “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信愿行三法成就,必得横超三界,往生西方,见佛闻法,不退成佛,此即序用。

    “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一佛界指阿弥陀佛。你心心念念念佛,无论行坐住卧、闲忙动静、身体好坏皆是念佛。唯念阿弥陀佛,不念他佛,即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所缘之境。除此以外,心中不夹杂其他任何事情,即心性不落九界。

    众生之心不能无念,凡起一念,不出十界。我们在玄义辨体中解释百界千如时,曾举人法界为例,说得相当清楚。因我们的心性具造十界,起念即有十界之别,遂种十界受生之因。故十界升沉,皆由心造。明了此理,无有不念佛者。当知我们现前一念心,终日不变,终日随缘。若随佛界之缘,则全体是佛。若随九界之缘,全体即九界。若不念佛,而念菩萨,随菩萨法界,尚是弃金担麻,何况六凡三途,能不谨慎吗?

    现以阿弥陀佛为心唯一所缘之境,不夹杂九界余事,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即佛,念佛成佛,此乃一乘圆顿之教,即序教相。

    发起序文字虽简略,包含的意思却很周全,五重玄义皆在其中,故曰“言略意周矣”。

    发起序就介绍到这里。序分已全部讲完,下面讲正宗分。


    【说明:根据达默法师《弥陀要解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