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29别释五种成就

云中君 2023-05-29 217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29别释五种成就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下面别释。


[解]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这是别释如是。“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实相即我们现前一念心性,玄义辨体中已讲得很多,这里再简单提一下。实相是远离一切虚妄相之真实相,妙理是实相之理体微妙不可思议。实相妙理不落过去、现在、未来三际,非古非今,然古亦实相,今亦实相,不为古今所变,且在圣在凡,平等一如,故强名曰真如。“如”讲实相理体,具不变义。

“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依我们的一念心性念佛,求生净土,其中包括能念的是实相心,所念的是实相佛;能生的是实相信愿行,所生的是实相净土。这就是辨体最后一段文讲的,举实相之体作能作所,则此能念所念、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能所既是同一实相,则本自无非,强名曰是。“是”讲实相理体所起的作用,具随缘义。

有人说:“实相无相无念,你念佛求生净土,不就有相有念了吗?”说此话显不达实相事理之故。辨体中讲得很清楚,实相无相而无不相。他只知无相(理)的一面,不知无不相(事)的一面。所以依实相理无念而无所不念,则不妨一心念佛;依实相理无生而无所不生,则不妨一意求生净土,这才是事理圆融,绝对正确,千万不可执理废事。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如是二字,是依《阿弥陀经》的理论方法境界解释的,跟一般的讲法不同。《阿弥陀经》的宗旨是信愿持名,要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亲证实相后从自性中流露的真实语,绝对不会错的。


[解]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这是别释我闻。“实相非我非无我”。玄义辨体中讲,实相无相,故无我,不同凡夫之有我。凡夫执著这个身体为我,执著有。实相无不相,故非无我,又不同二乘之无我。二乘人破了我执,又执著无我,执著空。非我即非有,非无我即非空。真实之相离二边,非空非有,而即空即有。空有不二,即实相真我。

“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实相本无法说,辨体中讲:“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禅家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金刚经》云:如来“无法可说”。但佛出现于世是为一大事因缘,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假如佛不说法,怎能令众生开悟?所以佛必须随顺世间,随顺众生语言说法。凡夫都说这个身体是我,佛也顺从众生说我,但不执著我,我仅是个假名而已,借这些名相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那么佛到底有没有我呢?有,佛的四净德常乐我净里就有个我。这个我不是凡夫妄执身体的假我,更不是外道的邪见我,也不是菩萨的假名我,而是如来的法身真性我。这个我表自然之义,通常说佛得大自在,就是得这个真我。《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里讲得很清楚:“有大我故名大涅槃。涅槃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这里顺便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佛的八大自在我。

一能示一身为多身。释迦牟尼佛一身能有千百亿化身,即一多自在。

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这是华严境界,佛具此神通妙用,以一微尘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转大法轮,即大小自在。

三大身轻举远到。佛身有多大?法身遍一切处,凡是有虚空处,皆有其身在。轻举指如鸟一样轻而易举,所向无碍。远到是能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佛的法身常住寂光土,随众生所感可现应化身。佛要度化众生,必须现同类相方能沟通,如佛度人,即现人相;如度畜生,即现畜生相。众生类别无量无边,佛就要现无量类的应化身去度化,而其法身则常居寂光一土。

五诸根互用。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们凡夫的六根分工明确,眼观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每根只具一种功用,眼睛不能听声,耳朵不能嗅香,此皆因业障报障之故。佛的诸根可互相通用,佛眼可听声,亦可嗅香,而鼻亦可观色,任一根皆具余五根之作用。

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说是无法不通,但在他心底里一法没有。正如《金刚经》所云:“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来本无法可说,因众生有病,佛才说法对治。故如来心中是无法可得,亦无法可说,虽得一切法如无法想。

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佛讲解一首偈之义理,能经无量劫。这在我们听了很难想象。过去天台宗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在解释经题时,仅一妙字便讲了三个月,九旬谈妙。故佛讲一偈义,经无量劫也就不足为奇了。佛经中一句一偈皆有无量义,哪能说得尽呢?

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好象虚空一样。实际上不是虚空,佛教中称虚空为顽空,没有知觉,佛的法身有知觉,玄义辨体中讲:“寂而恒照,照而恒寂。”众生有感,佛即有应。

所以佛有真我,即八大自在我。佛的弟子阿难亦是如此。《法华经》上世尊告曰:“我与阿难,在空王佛所,同时发菩提心。”由此可知,阿难迹现小乘,而其本门高深莫测。若论本门,此我乃实相真我。今就迹门,该是假名我,属法身大士利生之方便。若阿难不随俗称我,则法从谁闻?阿难所称之我,无丝毫我见与我慢,纯属假名,乃名字我。此表不执著无我,亦明佛法不坏世间法。

“耳根发耳识”。大家要懂得,佛法的奥妙就在这些地方。有人说:“我这个耳朵能听你讲话。”没有这么简单,你那个耳朵是血肉所成,不能听。否则人一死,耳朵尚在,怎么就不能听了?当知耳根有二:一为浮尘根,即耳朵,状似新卷荷叶,此乃外显之粗相,由地水火风粗四大所成;一为胜义根,又名净色根,即现代医学所谓的听觉,此乃内在之细相,由清净细四大所成,我们凡夫见不到。浮尘根为胜义根之所依处,胜义根具发识取境之用。这里讲的耳根指胜义根,本身无分别,不能分析,须由耳根接触声尘时引发的耳识来分析。例如有人在背后叫你,听到声音是耳根起作用,这是第一念。接下来第二念,分析是男是女,何人叫我,这起分析作用的就是耳识。耳识依耳根而生,耳根因耳识而能听,耳识须有第六识同起,方能分别善恶等法,如此乃听见。

“亲聆圆音”,聆即听,圆音指佛的声音。为何佛的声音称圆音?因佛的声音圆满,无有欠缺。佛具足一切语言音声陀罗尼,所谓一音具众音,能讲一切众生语,圆被一切众生机,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佛说法,不仅人听得懂,天人也听得懂,连畜生也听得懂,九法界的一切众生都能听得懂。我们凡夫就不行了,如中国话,只有我们中国人听得懂,外国人便听不懂。我们不学英语,英国话便听不懂。佛说话,无论你是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世界上一百六十多个国家,每一个人听到的都是他本国的语言,意思都能领会。圆音唯佛独具。亲聆圆音,即阿难亲耳听佛说法之声音,非辗转传闻。

“如空印空名闻。”耳识乃心识之见分,为能闻。圆音即声尘,乃心识之相分,为所闻。相分与见分是唯识宗所立四种心法之二。唯识宗将心识之作用分为四种,称为四分,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是心识自体所变现之境,具种种相状,为心识所缘虑之法。见分是心识缘其相分之见照作用,为心识能缘虑之用。此二分同时生起,心识自体变现相分时,共起能缘之见分。见本无见,因相而有见。见分乃依他起性,故如幻亦如空。相本无相,因见而有相,相分也是依他起性,因此也是如幻亦如空。能闻的如空,所闻的亦如空,能所皆为心识所变现。今耳根发耳识,闻声教是以见分取相分,自心取自心。二分唯是一心,能闻所闻皆如空,故曰如空印空。

又,佛说法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无说乃真说。闻法的人要闻而无闻,无闻而闻,无闻乃真闻。世尊说法,说即无说。阿难闻法,闻即无闻,如空印空。如是方能破除一切执著障碍,开发圆满究竟的智慧。说听皆不可思议!


【解】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一时。


这是别释一时。“时无实法”,时间无实体可言,属唯识宗所讲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之一。时间与色心诸法不相应,乃依虚妄色心而立的假名。时间亦无一定长短。举成语黄粱美梦为例,书生卢生客居旅店,怨叹自己贫困。同住道士吕翁给他一个枕头,谓枕此睡觉可称心如意。卢生就枕入梦,是时店家正煮黄粱,即小米饭。梦中卢生娶了豪门小姐,又中进士,官至宰相,儿孙满堂,寿至八十余岁,享尽一生荣华富贵。醒来时,店家的黄粱饭尚未熟。煮一锅黄粱饭的时间不长,可卢生一梦却经历了一生。还有一说描述修禅定的人:“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由此可见,时间确是虚妄不实。

佛说法通十法界,时间无法定,怎么记载讲经的时间呢?用一时。什么时候叫一时?“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一时。”师是老师,即说法主,就是佛;资是资助外缘,即听众,就是弟子。以资之机,与师之教,机教相扣,为师资道合。有说者,有听者,自始至终二皆具足,为说听周足。总名一时。

一时这个词用得非常好,这个时间是活活泼泼的,就是机感相应的时候。我们看了很受鼓舞,知道人人有份参与法会。过去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入定,亲见灵山一会未散,释迦牟尼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近代虚云老和尚于定中到兜率天,亲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诸佛菩萨的法会永远不散,只要你有机缘,任何时候皆可参与。如果我们念佛成就了念佛三昧,同样可以亲听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弥陀一会现在也没有散。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解】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


这是别释佛。佛是觉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玄义释名中解释过。此三具足方能称佛。自觉即自己先要觉悟,用功修行了生死。然后再来教化他人觉悟,即觉他。自己觉悟和教他觉悟什么呢?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生死是苦,人命无常,国土危脆。世间变迁很快啊,俗话说百年沧海变桑田。学人到苏州已有五十余载。昔日阊门外之农田,今朝已遍满高楼洋房。几十年时间,田园变为城市。人事沧桑更是如此,人命无常。世人喜欢吉利语:“恭贺长命百岁!百岁是有,但稀有。就算活到百岁,日子也并不好过,免不了受老苦。

大家冷静地想一想,世间人一生忙碌,所追求的不外财色名食睡和色声香味触法。当知名虚利假,纵然你名扬天下,富甲四海,到头来依然两手空空,独自往黄泉路上去,所谓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众生无始以来被五欲六尘所迷,不能觉悟,长劫沉沦生死苦海。

为此,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示生人间,亲来说法,教化众生。他身为王子,世间人向往追求的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可他舍去了可继承的王位,放弃了皇宫里的五欲享受,出家修道。五年参学,六年雪山苦行,终于在三十岁时悟道成佛。释迦牟尼佛连王位都能舍,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值得贪恋的呢?他这是身教,为我们凡夫做榜样。印光大师云:“彼是丈夫,吾亦尔。”他能成佛,我亦能成佛。实际上凡圣仅一字之差,迷为凡夫,觉成圣人。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觉啊!

所以,知道世间一切皆无常,就要觉悟,赶紧用功修行了生死。自己觉悟了生死了,便超过不觉的六道凡夫。然后再发心教化未觉悟的众生,以先觉觉后觉,就是菩萨,便超过但求自利而不觉他的二乘人。到觉行圆满,即自觉行满慧足,觉他行满福足,便超过菩萨,而成福慧二足尊。三觉圆,万德备,证无上菩提,超九界独尊,即称之为佛。大是褒美之词,佛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无不以佛为师,故称人天大师。


【解】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此云给孤独。给孤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施余未布少地。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


这是别释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舍卫,此云闻物”。“舍卫”是梵语,译为闻物。闻是名闻,该国人有多闻解脱之德,人心厚道,名闻诸国。物是物产,五谷丰登,财宝充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精神和物质生活皆美,故称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佛在世时,印度有三十六个小国、十六个大国,舍卫国是十六大国之一。“波斯匿王所都也”。舍卫国的国王名“波斯匿”,译成中文是胜军,王之军马胜诸国故。舍卫本非国名,乃北橋萨罗国之都城。因南橋萨罗国与其国同名,为了区别,即以都城为国号,故曰舍卫为波斯匿王之都城。

“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战胜。”波斯匿王之太子于匿王出兵得胜,班师回朝时出生,故取名“祇陀”,译成中文即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此云给孤独。”须达多长者为匿王大臣,因长者乐善好施,常周济孤儿独夫,故人美其名曰“给孤独长者”。

“给孤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施馀未布少地。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这是说明祗树给孤独园之由来。一日,舍卫国的须达多长者,去南方的王舍城珊檀那长者家为儿聘妇。珊檀那长者也是个大臣,那天长者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连主人也无暇招待客人。须达多长者便问珊檀那长者为何如此忙碌。珊檀那长者答道:“佛正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我明日设斋请佛应供,今日预办准备。”须达多一听佛字,浑身汗毛皆竖,即问:“佛是何人?”珊檀那长者告诉他:“佛即净饭王太子悉达多。他出家修道,现已成佛,说法度人,丈六金身,功德庄严,称说不尽。你明日见佛即知。”须达多长者听后,欢喜踊跃,急想见佛,夜不能寐。

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知须达多长者善根成熟,当夜即放光照他。须达多以为天晓,赶紧起身,寻光朝城外跑去。将近精舍,天色忽暗。长者怀疑莫非妖邪惑他,遂闻空中有声告之:“汝但前行,莫迟缓。向前一步功德,胜过七车七宝布施。”于是须达多信步往前,即见释迦牟尼佛金色光耀,巍巍堂堂,在竹园林外经行。须达多不知要用何等礼仪见佛,当时天人即化现一人,到佛前绕佛三匝,顶礼三拜。长者见后,依样向佛礼敬。佛为他说法,当即证得初果。他祈请佛去舍卫国弘法。佛答应后年可去,并要求在城外有清静园林,能容纳千二百余常随众。

须达多长者见佛应允其请,满心欢喜。回国后即四处物色筹建精舍之处,最后看中了祇陀太子的花园,奇花异草,苍翠茂盛,环境清幽,便与太子商量买园。太子开玩笑说:“你家豪富,如能将金砖布满园地,我即卖你。”长者听了二话没说,回家即派人用大象驮着金砖去铺地。守园人将此事报告太子,太子听后十分惊讶,便亲去察看,问长者为何如此慷慨。长者解释为请佛来说法,即对太子赞叹佛之智慧功德相好不可思议。祇陀太子听后,感叹不已,对长者说:“这功德我俩合做。这园归你,未铺的一小块地和树木由我供养。”须达多长者不肯,要独任其事。太子生气了:“树根处你金砖铺不到吧。再说我只与你讲园,未讲树,树是我的,还有周围的墙垣。你若不同意,我就砍树毁花草。”长者一想:“这么美的树木花草毁掉,就不成花园了。”他只好答应,功德两人合做,祗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供养佛和僧众。随即按照舍利弗的规划设计,建筑了庄严的精舍,恭请佛来说法。此精舍即以二人名字命名,太子位高,为表尊重,名在前,合称祗树给孤独园,亦名祗园精舍、祗垣精舍。

祇树给孤独园位于舍卫城南门外,距城五里。内中浮图十二,讲堂七十二,房屋三千六百,楼阁五百,于世尊成道六年后建成。佛居此十余年,讲了许多重要的经典,喜读经者对此园皆很熟悉。太子与长者二人为功德主,施供佛僧,建此道场,普利众生,诚可叹可敬!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