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通途法门的皈依、事相的信心并不浅
- B2、老婆婆连仰信都不见得具备,不能代表决定往生的普遍情况
- B1、阿弥陀佛的接引大愿最不共
- B2、藏传学人应该重视念佛
- B3、给通途学人讲净土的善巧方便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净土法门的平常非常
讲述时间:220226
寂山法师
(《印祖文钞嘉言录选讲》)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
这是讲净土法门之殊胜,即净土法门的高妙性。
[胜、易]
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呢?净土法门最殊胜、最容易!胜、易二字,一个从法上讲,法门的特点是极致圆满、是最高的;一个是人法一起讲,一生成就的条件是最低的。
[净土法门最殊胜的两个角度:往生益,现前益]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最殊胜、最高妙?
一方面,净土法门往生最容易,不断惑业而出轮回,而往生后就能速出生死,圆证三不退,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大愿,迅速圆成佛道。
一方面,净土法门的高妙和圆满,不仅仅是从往生后所得利益上讲,而是从它是现前修证佛道的大法上讲的。这个角度很容易被人忽视,为了转化他宗学人,我们需要强调这个角度。
一个是从轻易就能得到的往生大益上讲,一个是从现前修习佛道的角度讲。净土法门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最殊胜的。
A1、事相的念佛并不是老婆婆的这种情况
B1、通途法门的皈依、事相的信心并不浅
《观经》:“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言‘是心作佛’者,依自信心缘相,如作也。言‘是心是佛’者,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现,即心是佛也。离此心外,更无异佛者也。”
善导大师是用事相的信心去解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讲高深理论,不作玄解,但这种解释并没有压低净土法门,因为,本身通途法门的皈依就不浅,依靠事相上对三宝的信心或皈依来念佛,这个见解并不低劣。
B2、老婆婆连仰信都不见得具备,不能代表决定往生的普遍情况
我们可不要把善导大师事相上的解释仅仅落到老婆婆那种连仰信都不见得具备的念佛,这种理解方式会导致我们有些人在实际中学修净土时,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学的不是真正老实头的老实,而是自甘下劣,空喊佛号,从而很难通过念佛充分开发善心和调伏烦恼,别说净土法门的高妙落到仅仅通过念佛就能得到通途法门的所有学修利益上,而是往生也不见得能决定成办。
老婆婆老实念佛而往生的情况确实有,但是,老婆婆念佛并非都是决定往生,相反,不定往生的情况非常多。如果以老婆婆往生来证明念佛法门不需要闻思,这个法门给人们的印象,甚至不会是佛法。因为,老婆婆当下的心识并不懂佛法,甚至出离心的内涵都不懂,只是为避苦求乐而念佛,这仅仅是下士道人天乘的发心,我们学净土,要学成这样吗?或者说,净土法门可以这样面对外境吗?这样的净土法门,给人就是一个天国信仰的人天小教,如何折伏内道的他宗学人和外道呢?
A2、念佛想佛就能见佛,并非不求见地
善导大师解释是心佛作、是心是佛非常浅显易懂的:
“言‘入众生心想中’者,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现。但诸行者,若想念中,若梦定中见佛者,即成斯义也。”
善导大师并不从高的实相理体上解释,这是否浅显而不殊胜呢?
浅显是说理解容易、用功契入容易,但是不见得不殊胜。
念佛想佛就能见佛,就能和佛心相应,就能成办往生大益。这不是说,不求见地,而是至少有事相上对通途法门的佛宝的皈依,尤其要有事相上对阿弥陀佛的大愿、对极乐世界的殊胜的胜解信或诚信。
要在信心的基础上念佛,而因为一句佛号本身就是圆明具德的,你真有信心,在事相上达到极致,理体这部分稍有仰信或诚信,念佛就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样的念佛法门不仅可以当生成办解脱,而且就现前修证佛法来说,念佛就是本尊瑜伽或圆教一佛乘的修法。
A3、念佛和其他本尊瑜伽的差别
念佛就是本尊瑜伽,本尊瑜伽这种修法,需要有空性或者觉性的见地,同时,若有事相上对于三宝的真实皈依,修本尊瑜伽也能相应。
那么,念佛是否就和修其他本尊瑜伽一样呢?
B1、阿弥陀佛的接引大愿最不共
不一样!
就算见地是一样,但从对境的佛边来讲,阿弥陀佛这尊佛客观上比其他所有本尊更殊胜,因为他的本愿(接引大愿,第十八大愿)最不共,能接引最普通的业力凡夫轻而易举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能念佛,是在修本尊瑜伽的同时又不容易落空,这是其他任何本尊法门比不上的。
B2、藏传学人应该重视念佛
大家一定要重视念佛,尤其是有些学藏传佛教的人,学得多,而且功课也多,但是,这些闻思修再殊胜,也是自力法门,是难行道,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结合净土,需要学净土,通达往生关要,并且多念佛或随力念佛。
学佛而不念佛,不重视最容易且最殊胜的这个大法,这样舍易求难,就是福报不够。不是说,学藏传不好,而是说,最好能结合净土,以往生为第一目标,所有的闻思修都是为了生起决定往生的胜解信。这样你好乐闻思,学大法,就是读诵大乘、解第一义,都是上品净业资粮。
B3、给通途学人讲净土的善巧方便
劝人学净土,最初要讲自力他力,同时,如果知道对方学过很多天台、藏传等教法,那就要观机,而不是暴力弘法,通过讲自力他力来武断否定他人的学修,这时候(相应藏传学人)可以讲念佛就是最殊胜的本尊瑜伽,(相应天台学人)念佛就是圆教一佛乘的修法。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你能在事相上的皈依、出离心、菩提心这方面用功,并学习净土经教,就能对导师生起大皈依,有这些基础,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好好念佛,事相上念佛想佛,就能见佛,不仅决定往生,现前还能见佛(得三昧)。
善导大师注重事相的解释就是这么简明。
你有圆教的见地固然好,没有也不要紧,你就相信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悲心没有离开你,尤其他的本愿一定会摄受你,你相信他,临终就一定能往生,而且,老实念佛本身就是本尊瑜伽,并不是说,念佛就是低着头的老婆婆法门。
这样看待净土法门,就能老实下来。你要相信念佛可以得到通途法门的所有学修利益,才不会小看净土法门。同时,你能不能证悟,也不要紧,目标可以高,如果没有成功,一得往生,也是一了百了。
A4、念佛就能见佛,不应片面以无相离念的深理解释
从见地上讲,善导大师这种事相上的解释看似不高,但千万不要以为这种解释很低!相反,善导大师不同意把《观经》的这八个字解释成无相离念的深理:
“心若不缘,众相不可见。但自心想作,即应心而现,故言‘是心即是三十二相’也……或有行者,将此一门之义,作唯识法身之观,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也……
又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
净土法门是非常平实的,它的事相是浅显的,是小孩子也可以入手的,同时,从福田力——对境佛的力量和不共愿力来讲,阿弥陀佛客观上是佛中之王,所以,念佛是最为殊胜的!
念佛就是这样从平实事相上解释,而不应片面以无相离念的深理来解释,这样就让普通人失去了利益。
善导大师说,末法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你给他讲无相无念,佛念和妄想是平等的,他就没有一个可抓的,就让他成了无禅无净土的可怜人。
A5、一位善知识的教言:念佛容易得到法喜受用
相较其他所有本尊,若能好好学习净土经教,容易对阿弥陀佛生起无与伦比的皈依心和信心,并且至少发起一分造作的菩提心,而带着上士道的皈依来念佛,这个修法可不低。
所以,我们说事相上的修法不低,是在强调念佛是带着对三宝的皈依,同时,还有对于阿弥陀佛的皈依心,这样的胜解信或诚信可不得了。
因为客观上对境佛的愿力最殊胜,功德最圆满,你有信心,这样修阿弥陀佛法门,净土法门就是最殊胜的本尊瑜伽,容易得到通途法门得三味和开发善心等的殊胜利益。
曾与一位善知识说:“念佛与念其他心咒、其他佛名号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个法门最殊胜。比如,我很好奇学密的人在念咒时有没有不念自念(在多个日夜中,整个法界就是一句佛号)的受用和境界,但问遍了身边的人,一个都没有碰到过,但是,据我所知,念佛人中,稍微精进念佛就很容易出现所有声音都显现成佛号的念佛境界,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亲眼看到或者偷偷观察到的其他非常普通的念佛人,哪怕没有多高见地,念佛都容易念出境界来,念佛念得欢喜无比,所以,念佛法门最殊胜,确实不可思议。”
这位善知识是从念佛容易降伏烦恼和开发善心的角度来谈念佛的殊胜。
从往生的角度来说,只要具足真信切愿或足够的信愿,念佛确实是容易成办往生大益的,同时,念佛也是一种净心法门,是一种快乐的法门,念来念去,就心开了,这样的角度或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劝化有缘人学净土,我们讲念佛功德,不仅是讲成办往生,还很需要讲念佛可以得到通途法门降伏烦恼、开发广大善心的殊胜利益。而且,我们要想弘扬净土,也很需要念佛的自受用,也很有必要希求得到念佛法门的法乐乃至殊胜受用,我们说对净土法门有信心,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但对持名妙行没有受用,也就很难有弘扬净土的信心和热情。
所以,要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自利),要摄受那些轻视、漠视净土的人(利他),很需要把净土法门的殊胜往这个地方去讲,而不能仅仅说念佛法门的殊胜都在往生以后,一得往生就能圆证三不退、超越常伦诸地之行……根本不讲念佛法门现前对我们有什么利益。
如果我们不从这个角度讲念佛法门,那就很难转化他宗学人,而且,自己念佛也不坚定,以为念佛比不上其他法门能调心、能成就,从而很容易动摇自己专修净土的信心。
A6、善导大师和天台大师的密意不相违
想得到净土法门的利益,很需要注重善导大师对《观经》教眼的解释,念佛法门就是这样平常非常,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超越,念佛想佛,就能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念佛这样殊胜,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念佛,一方面,想得到念佛的受用,要把净土法门的解门拔高一点,要对一句阿弥陀佛佛号生起胜解。你学什么,也都是为了认识阿弥陀佛的功德而已,不仅仅学《净土三经》是这样归,学一大藏教也是这样归,学深理也不会是什么过失。
只要对自力他力的难易差别已有坚固认识,又通达了信愿关要,知道如何摄修净土,随力地学通途,越学会越老实,越学越和二种深信相应,学什么都成了净土,学般若、圆教也是这样的,同时反映在行门上,念佛越来越相应,有这样的净土受用,那就说明,你这样的广学,就是最殊胜的专学净土、专修净土。
最后要注意,善导大师虽然从事相上解释《观经》,但天台大德讲《观经》是用圆教深义,这样净土法门的解门就非常高,我们不能说这种解释有问题,因为,净土法门本身就是这个高度。一个人一旦学懂了净土法门的关要,那无论学什么都是在学净土,不会一山望着一山高,轻而易举就把佛号给丢了,轻而易举就觉得还有其他的出路,就去搞别的。你学什么都在认识二种深信,都能落到老实念佛上,这才是善学。
我们不要把善导大师和天台大德的观点对立起来,这一认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