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1、临终见佛,非致魔时
- F1、念佛故能见佛,因果符顺
- F2、佛大威神力有他力加持,故无魔事
- E2、若疑见魔,应作观察
- F1、不与经合,是为魔事
- G1、示彼
- G2、简别
- H1、《无量寿经》上辈中辈见报、化佛,下辈梦中见佛
- H2、《观经》下下品见金莲花而往生
- H3、通过读《往生传》来了解临终见佛的不同情况
- H4、见佛要不求而求,求而不求
- H5、有真信切愿的人,临终非魔现时
- H6、有真信切愿,临终梦到阿弥陀佛授记往生时,可以依从
- H7、临终见佛的五种情况
- H8、从临终见佛的时间分析
- H9、再说临终和现证本尊的不同要求
- I1、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 I2、观父为佛,佛即为父现前接引
- I3、上师瑜伽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观修方法
- F2、不与修合,是为魔事
- G1、示彼
- G2、简别
- F3、若心不净,是为魔事
- F4、佛光耀眼,是为魔事
- G1、示彼
- G2、遣疑
- F5、佛现影相,是为魔事
- F6、观空相隐,是为魔事
- F7、相不清晰,是为魔事
- F8、识心境消,是为魔事
- F9、行无义事,是为魔事
- F10、以正确之证相来勘验
关于见佛是不是魔境的辨析
寂山法师
(《文钞嘉言录选讲014》)
D1、出问:临终佛现,是否为魔?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疏】问:临终佛现,亦有魔否?”
首先问:临终时佛现前了,会不会是魔境?
D2、答彼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答:古谓无魔。脱或有之,贵在辨识。
【钞】无魔者……今谓念佛者,佛威神力,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
E1、临终见佛,非致魔时
F1、念佛故能见佛,因果符顺
莲池大师回答:按古德的讲法,念佛人值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不是魔境。当然,也有临终魔现的情况,但不用怕,因为有辨析的方法。
莲池大师首先告诉我们:念佛哪里会遭遇魔呢?古德说没有魔。念佛人有佛的大威神力加持,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摄受,在阿弥陀佛的大光明加持下,是没有魔事的。以及,念佛的人临终见到阿弥陀佛现前,这就是佛来了,不要怀疑。
藕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也有这样的回答:“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修其它法门,比如修禅宗的人,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本无信愿,临终突然出现这佛那佛,说是魔事确有道理。但念佛人本来就要见佛,尤其临终就是佛来接引的关键时刻。若真心念佛,临终就是接引时,阿弥陀佛有大愿,你有信愿感得佛力,因正(信愿)果正(佛现),这不是魔王能干扰得了的,这时不是魔现前的时候,还怀疑什么呢?
蕅益大师是莲池大师的后辈,他所讲的临终佛现前是不是魔境的回答,与莲池大师的讲法一样。
F2、佛大威神力有他力加持,故无魔事
莲师大师又说:“念佛者,佛威神力,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
《念佛正信诀》:
“问曰:或云,临终见佛菩萨放光持台来迎往生,并是魔事,此说如何?
答:有依《首楞严经》修习三昧,或发动阴魔,有《依摩诃衍论》修习三昧,或发动外魔。有依止观修习三昧,或发动时魅。此等并是约自力修禅之人。先有魔种被定击发。倘能明达对治,则成就圣法。若暗坐痴禅之人,则被障碍矣。
今所修念佛三昧者,托彼佛力。如近帝王,谁敢干犯?盖弥陀有大慈悲誓愿威神三昧等力,有大摧邪力,有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天耳遥闻,他心彻鉴。光明遍照摄取众生,有如是等功德之力。岂不能护持念佛之人临终令无障碍耶?佛若不护持,慈悲等力何在耶?
故观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好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也。
若人不信佛有如是等力,是人则于佛功德海生于减谤,且金台来迎等事,此皆出自《观经》,金口所说,何得贬为魔境耶?今为彼决破邪疑。当生正信可也。”(《乐邦遗稿》)
按山阴文法师的观点,自力修禅密等通途法门,未能明心,未能善巧对治,是会堕魔境的。而修阿弥陀佛法门,是依靠佛力,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威神之力,以光明来摄受众生,所以,念佛就能见佛,何须怀疑临终见佛是魔事呢?
E2、若疑见魔,应作观察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答:古谓无魔。脱或有之,贵在辨识。
【钞】无魔者……今谓念佛者,佛威神力,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
然亦有宿障深厚,或不善用心,容有魔起,固未可定。
须预辨识,如经论说。行人见佛,辨之有二。
一,不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
二,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魔事。”
莲池大师还讲到,也许会有魔现的情况,但有辨析的方法。
这里说到两种辨析方法:
F1、不与经合,是为魔事
G1、示彼
第一,“不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不与经合,是为魔事,比如阿弥陀佛现前,要与什么经合呢?要与《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里面讲到的阿弥陀佛的描述相合,不相合,就有可能是魔境。
G2、简别
有些人念佛,会想佛,而且受通行的阿弥陀佛画相影响,执著阿弥陀佛一定得是某个样子来念佛。比如,唐朝风格的脸很富态的立式阿弥陀佛接引佛,大家普遍很喜欢,如果一个人没有高标准观想念佛的资格,但这样想佛(实为念佛的时候稍微能带着),却认为临终时显现的阿弥陀佛画像就绝对不能依从,这种情况如何辨析?
所以,《净土三经》的读诵和闻思非常重要,可作为见佛是不是魔境的判断依据。同时,这里有一些需要辨析的问题。那就是,念佛人会不会见到画像那样的阿弥陀佛,可不可以视为接引佛呢?
实际上,这要分是平生修观还是临终接引,这方面是有不同的。平生修观,你观的是《观经》的阿弥陀佛,不和经合,则是魔事;但是,你求往生,临终见佛则会有不同的情况,那时候不见得能见到经中一样的阿弥陀佛。以及,临终见佛,是提前得到佛授记,还是最后心被接引走,所见佛也是有差别的。
H1、《无量寿经》上辈中辈见报、化佛,下辈梦中见佛
临终见到的佛是否和《观经》《无量寿经》讲的完全一样?
这是不见得的。
《佛说无量寿经》: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上辈中辈,临终可见到报、化佛,下辈则是梦中见佛。
净业行人所修净业本来就有深浅的差别,一般来说,念佛人的行因不够,临终见不到八万四千相好的阿弥陀佛庄严报身,而且,也不一定都能不到三十二相的庄严化身,甚至可能是在梦境中依稀见佛(比如《无量寿经》下辈),见得不甚清楚。
有人想,经中只说梦中见佛,你为什么说所见一定不清晰?
我是就大多数众生没有知梦的修行功夫来讲的。梦中所见是否清晰,要观待是否能知梦(这不是证悟的境界),二要观待自己的业力轻重或修行境界。佛陀的本体或身相虽是圆满的,但是,众生业力不同,修行不够,普通人哪里能见到报身,而就化身来讲,梦中的第六意识不清明,自然所见不清晰,乃至只闻其声的情况也是有的。
H2、《观经》下下品见金莲花而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临终没有见到佛来,是否就不能往生呢?临终的人,不见得都能见到佛,以及见到西方三圣之一,就如下下品的众生是见到金莲花后往生的,并没有见到佛和二位菩萨。
这样就知道,念佛人临终会有梦中依稀见佛和见不到阿弥陀佛的情况。
这是否表示阿弥陀佛的愿力虚弃呢?
有信愿的人没有见到佛,不是说,阿弥陀佛就没有赐予加持或现前接引,因为三心通九品,下下品也是有真信切愿的,有真信切愿,阿弥陀佛必定接引你往生,临终时,必定能赐予加持,下下品出现的莲花也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接引,和阿弥陀佛的身相前来接引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要注意,自己没有信愿,临终见到莲花,当然不能往生,因为,这不是信愿感得的阿弥陀佛化现的莲花。行善的人,临终也会看到天国的景象或莲花现前,所以,莲花现前,并不是净业成就的必然感应。
H3、通过读《往生传》来了解临终见佛的不同情况
临终没有见到经中所说的庄严灿烂的报佛,可不见得是魔境!我们多看古今往生传记,就知道,仅闻其声乃至声音也听不到只是依稀梦中见佛的情况都有的,这些人的净业不够,根本不见清晰的佛身的。
念佛人临终见不到明亮的报身佛和化身佛是正常的。所以,见佛全与经合,这和所修行因是修观现证本尊或高标准净因能合上!我们不能要求念佛人必须在临终见到庄严佛身才能确信往生,有些念佛人不见得具备相应资粮或善根故。
H4、见佛要不求而求,求而不求
这里说到不与经合的道理主要是给平生修观的人讲的,你观想西方三圣,想现证的就是观法里面的西方三圣,当然就要与观法合。而念佛人临终见佛,会随业力或修行而有所不同,甚至本来就看得不太清楚的。比如《观经》九品文中提到,有些人见报身,有些人见化身,有些人只是在梦中见佛,只闻其声迷迷糊糊地见佛,不同的情况都会有。
修行人的业力或净因不同,不见得都能看到清晰的佛身,但是,佛确实来接引他了,这时候,不要怀疑佛。对于有些根机的人而言,阿弥陀佛是在梦中接你走,而不是高大的报身,我们用《观经》去对照,非以为这不是阿弥陀佛,这是不合理的。
临终是以真信切愿感通佛力,我们念佛人可以希求见佛,只是说,要不求而求,求而不求,不要执著。不能太执著阿弥陀佛必须是《观经》《无量寿经》里面描述的高大报身相,那是观法相应后见到的,普通人有那么大修行吗?如果没有那么大的修行,佛不现前就怀疑佛,以及佛来了,还在任何细节上来观察,认为所见不是真身观或讲的报身佛,我不能去,这就麻烦了。
H5、有真信切愿的人,临终非魔现时
不同的修行人随着业力或修行的不同,在临终见到的阿弥陀佛身量大小、光明明显与否都各不相同。不是平生修观相应,而是临终的时候在念佛,能普遍见到经文里面讲的身相那么庄严、身量那么如量、细节那么到位的报身阿弥陀佛吗?不见得都能见到的!
只要有真信切愿就必能往生,临终所现阿弥陀佛是否和佛经完全一致和清晰,都不要怀疑!因为业力所致或净业不够,下下品就是莲花接引而佛未现前的情况。其他念佛人也会有看不到佛身或佛身不清晰的情况,比如下辈只是梦中见佛而已,念佛人难道都能超越下辈,保证自己能见到和经中完全相同的庄严报身?
临终是特殊时刻,由真信切愿感来的必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也许所见不像报身佛那样高大和清晰,乃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像梦境那样不清楚,也不要怀疑。你有真信切愿,阿弥陀佛给你授记何时来接,你却认为是魔,不想跟佛去就可惜了,佛很可能因此隐没不现。佛来的时候,你却怀疑佛,很可能无法再次感通佛力,佛不会再现前接引。
很多念佛人并不观想佛,他就认为阿弥陀佛是经常看到的阿弥陀佛画像中的某种样子,他是念佛为主,观想不为主,但是,念佛的时候带着这样一个佛像现前的觉知,这种人不会判断临终的情况,临终就现前这样的阿弥陀佛,难道就不能往生吗?就一定会被魔王接引到恶趣当中吗?
这样的情况是有的。像道安老法师讲《阿弥陀经要解》,就提倡大家念佛的时候想着自己最喜欢的接引佛是非常好的,以及其他大德很提倡最常见的大红立式接引佛,这样的话,你和这尊像最相应,而阿弥陀佛的法身无所不在,就会这样现前接引。
我们需要强调净业学人读诵和学习《净土三经》,在通达安心法门的前提下希求见佛,所见佛也需要和经文相合,但是,这是指平生见佛的情况,而有些人不懂教理,乃至不学教理,就是老太太那样仰信层面的信愿来念佛,她不懂经中的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也不是说,她不会辨别真正的阿弥陀佛,就会被魔王接引走了。
我们要鼓励大家,真信切愿就一定能见佛,要相信佛的愿力,临终是佛现时,有真信切愿必定会感得佛身现前,是否像报身那么高大、庄严都不成问题,阿弥陀佛会应你的业力或净业在心前显现,乃至仅仅是莲花来接引,同样决定往生!
有真信切愿的人必定能感通佛力!临终非魔现时,万万不要怀疑佛的愿力。
H6、有真信切愿,临终梦到阿弥陀佛授记往生时,可以依从
我们想一想这些不同的情况,再来观察,念佛人提前几天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给他授记何时走,这种与人类的身量大小相合的阿弥陀佛会是庄严报身或庄严化身吗?这位念佛人醒来后认为自己没有见到《无量寿经》和《观经》当中的佛身,这种见佛能否算数?这样的授记是不是魔境?
很多念佛人临终见到的佛可能就是人类身量大小的化身佛,普通人的业识,如果没有梦光明的境界(心性的实证),乃至没有知梦的功夫,见到的佛通常不太清楚,可能是迷迷糊糊的状态。比如,到了临终,念佛人梦到阿弥陀佛给他授记说:“我准备在某一天某一个时间点儿来接你,你要提前准备好。”这时他可能是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听到阿弥陀佛对他说话,看到的佛并不清楚,如果认为自己看到的不是佛,佛来了以后不去,非要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作对照认为这是魔境,不把阿弥陀佛的授记当回事儿,那就很可能出障碍,到时候佛来了也不愿意去。
H7、临终见佛的五种情况
下面作一个小结。我们不谈观想阿弥陀佛这种观本尊的修法,这种修法的目标是现证本尊,那当然要见到和经中相合的本尊才能算数。
我们这里是观察临终见佛的情况,大约地有下面的五种情况:
提前就见到庄严的报身或化身,光明身相和佛经完全一样;
提前见化佛,但所见佛身不清晰;
梦中依稀见佛;
仅在临终最后心一刹那见到光明炽盛的佛身。
以及临终未见佛身、只有莲花的情况。
这些不同的情况都会有,不是说,都会见到《观经》所讲的佛身。
H8、从临终见佛的时间分析
尤其是,我们多读往生传记,就知道,念佛人会有提前几天见佛并得到往生时间的授记。一般人没有知梦的境界,在梦中见到的佛身不见得很清楚,甚至可能只是听到声音。
净土学人确实有活着走的,他会提前几天见佛,得到佛授记往生的时间,然后,跟大家说再见,走的那一天,第二次见佛,在大家见证中往生。我们学净土,不要因为念佛人临终没有见到庄严的报化身和没有明显瑞相,就以为见佛很难或往生很难。临终人情况很复杂,他没有告诉大家见到庄严的报身佛和化身佛,以及没有出现瑞相,不见得就没有往生。往生是在真信切愿,不在临终是否能提前见佛,不在于有没有病苦、是否平静地走,不在于有没有瑞相,有瑞相可以作证明固然好,没有瑞相也不能证明没有往生。
我们看智圆法师的教言:
“法王讲《普贤行愿品》时作了很重要的开示,下面我们按照上师的指示作讲解。‘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这一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快到命终时,融入次第完成,人面、自面不知的时候,是在这时阿弥陀佛现量降临,其次以八大菩萨围绕后,接引到极乐刹土。是这样说的。’(《法王教言》)
这是上师解释临欲命终、面见阿弥陀是指哪个时候、什么样的人能够面见。必须了解,是指在这一生真心发了愿要去极乐世界的人,到他快命终时,也就是外气已断,内气还没断,一切四大相继融入的次第全部完成,认不出面前是什么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这时候非常关键,就是识要出去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量降临在面前了。
这就是法界规则。佛的愿力不虚,他在十八、十九、二十愿里特别要接引众生往生。那什么时候接引呢?就是在临命终的时候。之前众生的心识锁在四大的壳子里不容易出来,只有最后外气断、内气未断,四大融入次第全部完成的时候,这时最容易摄识往生。如果超过了,那到了中阴也有很多困难;在这之前也有很多困难。所以就在这个时候,佛以大愿特别加被。由于佛的愿力真实不虚,行者也是真实发心要去极乐世界,这样自心和愿力一和合的时候,法界里没有丝毫紊乱,到了临终这个时刻,佛当即就会现前。”
这是在强调,就普通人的业力来说,你真心往生,阿弥陀佛至少会在内气将断时出现。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出现最适合,所以,有些人临终没有提前见到佛授记也正常。有真信切愿,就会感得阿弥陀佛接引,而且,临终最后心现前接引的阿弥陀佛佛尊应该会是很圆满的,那时人类的第八识乃至内隐没次第快消失了,就像中阴法门讲到的,那时很多贪嗔痴的念头自然会融入基光明当中,没有平时的那些三毒的念头了,这时灿烂的阿弥陀佛身相会现前接引,亡人看到的佛与梦中依稀见佛是大不一样的,梦中是第六意识的境界,这时候是第七识的净念,是第八识在一刹那融入基光明(母光明)的境界,这时候光明炽盛的佛身是实实在在现前的。只是说,作为净土受生之心的临终最后心,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没有办法说给身边的活人听。
所以,临终人没有告诉大家已经见到佛,不是说,就没有往生!
平时的佛魔之辨和临终的佛魔之辨都是很重要的,这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最关键的,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真信切愿,有了真信切愿,临终非魔现时,不要担心魔来干扰自己!你有信心,完全靠倒佛力,在临终时刻,佛出现的时候,就不会有障碍。
所见佛是否和经中一样,要看平时在修观还是在念佛,修观相应自然要和经文相应,但念佛人梦中或临终见到的佛不见得那么清楚的,这时候严格按照经文去判断,不见得能判断得了,因为,是在梦中,根本看不清楚还怎么判断嘛。
我们看《观经》九品文是不是这样的?“与经合”严格讲是修观,是把观想阿弥陀佛当作本尊修法,以现生见佛为目标,而念佛人本来就不观想佛,净业不够深厚,临终见到的佛本来就不见得是那么清楚,随净业深浅,会有见到报身、化身以及梦中见到不清晰的佛身,种种情况都会有。有些人临终见到的阿弥陀佛,只是有声音,身相是不清晰的,就是根识的感觉中阿弥陀佛确实来了,只是这样而已。如果这时候,佛给你授记哪天来接你,你认为这不是阿弥陀佛,佛在那天来了,你认为那是魔,你不去,这就太可惜了。
我们多看一些往生传,就知道,临终佛现,不能按照修观现证本尊来严格观察。有些念佛人临终只是梦到佛,感觉到佛来了,或者只是隐约听到什么,而不是说,临终都能见到经中所说的庄严报身。这样要求自己固然好,但是,佛没有现前,就怀疑佛,或者,佛来了,以为不是佛,不愿意往生,这就麻烦了。
H9、再说临终和现证本尊的不同要求
(师父,佛魔辨别的方法应该是通于平时和临终的,这样理解对吗?是不是有差别,差别是什么呢?)
以上讲了这么多,还是有人在问这个问题。
从某方面来说,佛魔之辨的教言会有通用处。上根人修定善观法或者念佛三昧,以及把念佛当成本尊的修法,平时见佛确实需要和《观经》或相关的经文相合,以及临终也会是这样的。
但是,普通人临终见佛可不一定对得上经文的。按《观经》的往生行因衡量,普通的念佛人临终是不见庄严报身的。以及,《无量寿经》的下辈,不仅不见报身,也不见化身,他是梦中见化佛,不一定在大白天见,而从梦中醒来后,一下子不见得能想得起来,不一定是见到清晰耀眼的三十二相化身。
普通人临终是以信愿感得佛现前,不是自力修禅定或依靠证悟而见佛的。大家多看《往生传》就知道,那些临终见佛的人,还会因为信愿不够,在往不往生上生起怀疑,而见到庄严三十二相的化身佛,心识会这么不堪吗?见到报身就更加不可思议了,还会这么烦恼吗?还在想,我要不要往生吗?
十个辨别里面的很多要点,是落到通途的修观现证本尊上。
很多念佛人根本没有学过教理,以及有些老太太连《净土三经》都没有读过,根本不知道什么魔佛辨别的,难道她们一辈子念佛,会被魔王接走吗?以及提前几天见佛得到授记的,能肯定是见到经中的庄严报身吗?
普通人是信愿感佛,老人或者信愿普通而见佛的人,见佛后,身心完全没有大太转变的情况也有的。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依靠禅定或见地而见佛,见佛后心识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在大白天的禅定状态,只是在梦中,所见的佛就是普通人身的形象,不见得有三十二相,报身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是在白天见到金光灿烂的化身佛,怎么可能还要怀疑佛,还在怀疑自己去不去呢?
观想可以就是想佛,持名的时候可以稍微带着。知道佛来了,佛在加持我,没有离开我。标准的观想,需要熟读《观经》,最好能知道心作心是这样的深理,这时候,专门作观想也可以,以及念佛的时候就行起解绝,稍微带着就行。就普通人,则要注重真信切愿,临终不要执著能不能见到真身观讲到的高大佛身,以及必须在临终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平时可以这样希求,临终则只看自己的信愿,相信佛一定能现前接引。因为经中讲,临终甚至只闻其声,或者仅见到金莲花,这和三十二相是对不上的,但不能以为是魔境。那些梦到阿弥陀佛来说提前几天的具体接引时间的授记的人,都是这样成功往生的。
平时见佛,有见解,那可以很高,你是修本尊,当然要见本尊。临终则可能就是梦中见佛,没有三十二相,但不能断此为魔境。
这个问题,多看往生传就知道了。普通人见不到经里的报身佛的,甚至化身佛也不一定能见到的。
佛陀的身相是非常圆满的,真正见到佛,像现证本尊那样见到佛,肯定会得到殊胜加持的。有些念佛人见到佛,信心仍然没有树立起来,可见,他们没有见到三十二相的化身佛。比如陈进池临终往生的公案,有没有见佛,仔细问,他并不知道,一再问才想起。这是梦中见佛的情况,并不清楚的,甚至陈进池他自己都稀里糊涂。就是这样,念佛人有一定的信愿,佛号能相续,这样一直念下去,临终见到佛,但是见得不清楚,而且见佛后还怀疑佛,还怀疑自己要不要去呀。这样的公案多得很。
念佛人信愿不够,以一分信愿感得佛身现前,但见佛后仍然没有生起信心的情况是有的,而且所见不是那么耀眼,这不是佛陀有过失,是学人的业力所致。
临终见佛很复杂,别说报身,甚至不是三十二相化身,这些情况都会有,但是,梦中见佛也能往生,不是说,没有见到经中相合的佛身,就不能往生。
念佛就能见佛,学人是否观想,怎样观想,不见得会妨碍临终见佛和往生。往生是在信愿或信心,只要不怀疑佛不来,真心发愿意生,正念奔向西方就行,提前几天见到的佛,不是说,必须是报身或圆满清晰的三十二相。阿弥陀佛的法身无法在有些念佛人心前显现成殊胜的报身相,我们看往生传,会看到普通念佛人不一定见到经中的庄严报身,所以,阿弥陀佛虽有他力,还是要观待学人的功德或业力而显现相应身相,不是说,念佛人临终都可以像现证本尊那样见到清晰圆满的佛身。
I1、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下面我们以公案说明。
法师开示:
{真正想去西方的人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个公案。
有一位真华法师,他是印祖住锡的根本道场——江苏苏州灵岩山寺的知客,他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参学琐谈》。真华法师就讲述了印祖的一名皈依弟子胡松年往生的事迹。
胡松年居士对印祖特别有信心,当年他住在灵岩山寺外一个印祖的塔院。有一天,他突然跑到寺院来,对看山门的法师一拜,说:我要回家了。别人都非常奇怪,是不是谁得罪他了,怎么要回家了?后来他见了出家人就拜,说:明天八点钟我就要回家了。大家都莫名其妙。
后来他到了方丈室,向妙真和尚告假,妙真和尚就是印祖在的时候的方丈,他起初还不相信,这时胡松年居士很认真地对妙真和尚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了观世音菩萨和师父(指他的皈依师印光大师),观世音菩萨用净水向我头上洒了洒,师父手执一朵黄色莲花放在我脚上,师父说,后天上午八点我来接你,赶快请人助念。
这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回向文:“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这个梦应该不是一般的梦,绝对有特殊的因缘。胡松年居士做了这个梦之后就深信无疑,他知道往生时候到了,明天上午八点钟肯定是要走的,就去向妙真和尚告假。这个大和尚非常慈悲,便亲自陪他到了客堂,叫僧值师派了几位出家人给他助念。
当时有些出家人觉得很好笑,这是不是胡松年一个人住在塔院住得寂寞了,没事情干,想解解闷?可能因为他是一个大居士,方丈和尚照顾他,请几个出家人给他敲敲打打,给他念一念,所以许多人都不在乎,不相信他真的就会往生,给他助念的时候也不是很认真,有怀疑。
到了第二天早上,许多出家人还不相信他真的能往生。胡松年居士还在跟妙真和尚说说笑笑,而且还吃了二碗稀饭,吃得挺多的,妙真和尚问他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他说一点都没有,非常正常,但是肯定地说:“我到八点钟时一定要去的。”
妙真和尚就问他:“要不要把你在上海银行的儿子叫过来?”
他想了想说:“没必要,叫来了就哭哭啼啼的,他们也不懂佛法,但既然和尚想到了这一点,就把他们叫来吧,反正他们来时我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了。”看得出,他对往生是非常有信心的。
到了七点半,非常奇怪,房间里的人和物慢慢起了变化,胡松年居士原来端坐着,后来自己侧卧,念佛声音由高慢慢地变低了,原来六个字变成四个字,最后由四个字变成一个字,声音很轻,就一个字“佛”,“佛”,“佛”……接着只看到嘴唇动动,最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时候大家有点着急起来,紧张起来了,看来真的要往生了。
桌上的油灯本来是忽明忽亮,非常暗的,时钟到了八点整的时候,忽然犹如千日聚于一室,大放光明,百步以内的上空,大家都听到了“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发出“南无阿弥陀佛”的非常动听的配着乐声的佛号,这样的放光现瑞,天乐盈空境界出现的时候,大家都相信了。大家都说,胡松年居士看来是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真华法师说,这是他亲眼看到的铁一般的事实。所以他说,我不得不相信印光大师说的:“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净土就是这样奇特,但是最主要的要像胡松年居士这样,对净土法门深信无疑,没有丝毫的怀疑,绝对相信自己能够往生,这样有真信切愿念佛,就决定往生。——《一函遍复探玄》}
比如,胡松年对印祖有信心,大势至菩萨就显现成印祖的样子,这是一个人类形象的菩萨身相,会是八万四千相的报身吗?或者,一定具有三十二相吗?不一定的。
I2、观父为佛,佛即为父现前接引
下面我们看《净土圣贤录》当中的“观父为佛,佛即为父”的公案:
“元,王九莲。不清楚他的出身,元朝时代的人。虔诚修行净土法门,并且依照经典作种种的观法。然而他夜里所梦见的佛,皆是肖像不是活佛。
有一天,遇到僧人寂公,王九莲向他禀告梦境的事。
寂公说:‘这很容易啊!你能回忆起你先父的容貌吗?’
王九莲答:‘能。’
又问:‘梦见的容貌与生时有不同吗?’
答:‘没有不同。’
寂公说:‘佛本来就无相,只因众生心而有相。你想见佛,就以你先父作阿弥陀佛想,作眉间白毫放光想,作面如真金想,作坐宝莲华想。经过一段时间观想成了,渐渐地就可以见到他的形体愈来愈高大,遍满整个虚空界,如此就能见到活佛了!’
于是王九莲便如法修之,从此以后每次梦见先父,心里就认定他是佛。
久而久之,梦境中他的父亲就引他坐在莲华上,为他解说佛法心要。
王九莲因此心开悟解,于是更加精进修行。
有一位与父亲同辈的马姓儒生,从远方客居回来,看见王九莲说:
‘某日,我患重病,被地府的冥吏所捉,历经诸地狱。正感到惶恐危急的时候,忽然有金光照身,光中有一人坐在莲华上,呼唤我的名字。仔细一看竟然是尊父。尊父命令冥吏送我回来,于是我便复活了。我实在不明白,尊父竟然修行到如此的境界!’
王九莲于是告诉他原因。马姓儒生因此深受感化,也誓愿同修净业。”
这个公案非常殊胜。王九莲观想亡父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现父亲的像来摄受他,甚至给他讲法,但是,他的父亲是阿弥陀佛吗?我们可以说,他的父亲很可能是一个凡夫,但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无所不在,所以,这样观想,得到的是法身阿弥陀佛的加持。
I3、上师瑜伽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观修方法
有一位上师曾教诫弟子们说,为了让广大的藏传学人能念佛,需要讲把上师和阿弥陀佛观为无二无别,让大家这样修上师瑜伽。
万法都是法身阿弥陀佛的显现,但不妨刻意把上师观想为阿弥陀佛,因为,这些密乘行者对上师有信心,喜欢观修上师,尤其是他们对依靠上师证悟大圆满有希求,不能通过我们讲自力他力彻底地老实下来,这时候,不让他们修上师瑜伽,他们可能因此不愿意修净土、不愿意念佛。
金刚乘的很多发愿文就是发愿生生世世追随上师,乃至中阴也是依靠上师,但是,他的上师纵然修证高,却没有阿弥陀佛的接引大愿,他一生若未能登地,这样修(通行的上师瑜伽),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想一生成就,那是很难的。但是,像这位上师提倡的,修上师瑜伽的人,是观想上师,发愿临终是上师来接引,那么,临终上师形象的阿弥陀佛来接引,会是魔王吗?这样观想上师,是否偏堕到自力上了?
这种把阿弥陀佛和上师观成无二无别的修法,观想的是上师,同时也是阿弥陀佛。而且就普通行人的根机来说,多是这样观想的:本体是法身佛,形象为阿弥陀佛(报),面容或形象为上师(化),这样观想上师,还是在观想阿弥陀佛,而且主要是修信心,在发愿往生,观想的细节不重要,这是大家都可以观想的。学人的信心是在发愿往生上,是这样成办往生的。阿弥陀佛显现成上师的形象,应他的业力而显现,不是说一定有三十二相,不能以报身和化身去衡量的。
临终会见到师父(胡松年居士见大势至菩萨为印祖)或上师形象的阿弥陀佛,乃至父亲形象的阿弥陀佛,这证明,临终见佛,不是说,一定是报身乃至三十二相化身。
有人说,这种观想是否只是密乘弟子修的?这是为了化密归净,不是说,显宗学人也必须这样修。但是,显宗学人这样修,只会有利益,而且也有一定的必要。金刚弟子把上师和阿弥陀佛观为无二无别,这样念佛,此岸的正念比仅仅修本尊要殊胜。法身是无所不在的,而师长的恩德胜过诸佛,把上师或师父净观成阿弥陀佛,更容易知道阿弥陀佛怎样慈悲你,虽然信愿念佛就够了,就能往生,但是,因为师长的恩德胜过诸佛,你念佛,你愿意观想师长,心相续更容易获得调伏,又因为,你观想的还是阿弥陀佛,所以,并非偏堕到自力上了。汉传学人这样修净土也是可以的,清净见是显宗也会讲的,一切众生都能观成法身如来,为何不能把师父观成佛?所以,显宗学人也可以这样修净土。只是说,藏传行人的功课多而杂,这样修阿弥陀佛法门的上师瑜伽的必要性更大,既能有力修心,又能成办往生大益,这是我们师父说的双重他力或双保险法门。
临终见佛,是不是经中相合的报身的问题,字面上过一下,会以为懂了,但是,真以为临终见佛是经中那样的报身佛,佛始终不现前,就在那里怀疑,就可能有障碍。
而且很多念佛人根本没有在大白天提前见佛,只是提前梦到佛授记何时走。不是说,自己的修行或资粮能在大白天见到庄严佛身。特别是作为念佛人,如果不闻思,佛法信心也不够,信愿不够,但能念佛,临终见佛也没有能生起信心的情况也是有的,如果是见到三十二相的化身佛,不可能是这样的状态。看到三十二相的佛身那还得了,怎么可能不生起信心?
F2、不与修合,是为魔事
G1、示彼
第二,“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魔事”。
《弥陀疏钞》说:
“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魔事。”
“单修禅人,本所修因,唯心无境故,外有佛现,悉置不论,以果不协因故。今念佛人一生忆佛,临终见佛,因果相符,何得概为魔事?”
法师:“只就修禅宗的来说,‘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现出什么相来都要打破,而念佛人念佛或者密乘行人修生起次第,见佛见本尊,因果是相顺的,则不能一概断定是魔事,而要具体看。”
法师根据《弥陀疏钞》举例:“比如说你念的是阿弥陀佛,到时候现一个地藏菩萨,这就奇怪了。这也是跟你本所修不合,那就很可能是魔事,你自己要观察、要小心。”
如果观的是坐式佛,却来了卧佛,不与本来所修相合;或者观观音菩萨时,来了一尊地藏菩萨。这些情况很可能是魔境。
如果你对地藏菩萨没有信心,平时也不念地藏菩萨,你主要修观音菩萨,那地藏菩萨来了,确实很奇怪,那就不是正确的修法验相。
G2、简别
作为念佛人,还会有这种情况:有些人既念佛,又修地藏法门,临终时地藏菩萨现前,是不是魔境呢?
要注意,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护卫的无上大法,八大菩萨或其他佛也会随着你的愿力和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比如,你同时念诵阿弥陀佛和地藏王菩萨,希望地藏王菩萨也来接引你,那么,临终地藏王菩萨是有可能现前的,这时候,阿弥陀佛是接引主,同时跟着来的地藏王菩萨是辅臣,这是可以的。
临终不是说,只有西方三圣现前,而其他菩萨不现前!特别是你平时本来就在修某个菩萨,你希望某个菩萨来接引你,这位菩萨临终时很可能会现前。
《药师经》也讲到这个道理,你受持《药师经》并发愿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之外的这些佛菩萨会和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去西方。
所以,不是说,念佛人临终看到地藏王菩萨,就一律是魔境!如果你修观,想现证本尊,观想观音却现地藏,这当然不如理,是魔境。但是,你同时喜欢阿弥陀佛以及地藏菩萨,那地藏菩萨跟阿弥陀佛一起来,这怎么不可以呢?
所以,念佛时地藏菩萨显现了,是不是魔境呢?要具体看:如果本来就在同时念阿弥陀佛和地藏菩萨,这不见得是魔境;如果只念阿弥陀佛,对地藏王菩萨没有信心,临终却唯一显现地藏菩萨,这就是“不与本所修合”,可能就是一种魔境。
F3、若心不净,是为魔事
《文钞·复何慧昭居士书》: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
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
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
第三,从内心是否清净上判断。
法师:“心的当下是否清净。如果境界现前时,心非常欢喜或恐惧,凡使心波动很大的,都不是好境界。佛陀现前,我们内心肯定非常安宁、清净。而魔王现前呢,往往内心欢喜莫名,其实一欢喜就魔入心窍了。魔王的绝招有二,硬魔恐吓令起恐惧心,软魔诱惑令起欢喜心。所以欢喜不一定是好事情,它使你的心波动,正念一动,完了!魔趁虚而入了!”
如果心清净——见佛时没有躁妄心,没有执著圣境的心,佛境仍然是清朗的,则是圣境。
法师还说到:“如果是真的佛现前,那‘令人一见’,你见了之后,‘心地直下清净’,你会感觉妄念都不起,心特别特别清净,没有一种躁妄心,或者特别急躁,或者特别高兴,甚至高兴得在那里蹦跳了,那这就有问题了。”
如果一见佛现,就高兴得跳起来,内心始终是起伏不定、执著得不得了,则所见很可能是魔境。
是否魔境现前,非仅观待所见,而是要看你的见地。我们学佛修行,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遇到顺逆的境,生起非常强烈的负能量的欢喜心和悲伤心,这种不平静的执著,就是一种魔,就是著了欢喜魔或悲魔,如果始终执著在这些境界中,念佛念得哭起来,一哭一整天,都是负能量,或者,稍微遇到什么好事情,就过分欢喜,不愿意专注到自己的本职或修行上,内心的起伏非常大,这就是不好的相或魔境。
印祖说:“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著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著欢喜魔。”
印祖说,念佛人经常悲痛得哭起来,一方面也许是善根发生的相,一方面,天天哭个不停,那就要注意了,可能遭了悲魔。这时候,如果不想办法遮止,就会魔入心窍,不仅精神会出问题,甚至严重的,会失去生命。
如果越学佛越执著,越念佛越不清净,见到佛并没有增长功德,反而增加了执著和痛苦,那就是魔境。比如,念佛人生起欢喜心,但是如果善根、智慧、悲心都没有增长,相续中没有正念,这种无比执著的欢喜心就不是正相,可能是遭了欢喜魔。
所见是不是魔境就是这样观察的。不是仅仅看外境,而是看内心。一个人自认为通过修法而出现了感应或加持,但是,内心执著得不得了,什么内道功德都没有生起,恐怕不是正道的相。
F4、佛光耀眼,是为魔事
G1、示彼
《文钞·复何慧昭居士书》:
“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
第四,从佛光是否耀眼上判断。这里的耀眼,是指刺眼。如果是真佛现前,光明是慈悲柔和的,不会很刺眼,让人非常难受。
G2、遣疑
有道友问:这里讲魔光是刺眼的,佛光是明耀的;一个是躁妄的,一个是慈悲柔和的,但为什么中阴法门里面说到的佛光是刺眼的呢?
中阴身与活人不同。正常的大活人,气脉有色法所依的明点,能见到明耀的佛光。而中阴身的智慧超过阳间人,却没有色法所依的明点,就见不到明耀的佛光,那个刺眼的佛光带来的他想逃避的心,是中阴心识的业力,不是佛光的本体。
F5、佛现影相,是为魔事
关于佛光,法师又补充到,佛的光明晶莹剔透,不会有影子,而魔现前会有影子。
有些本尊修法或者上师瑜珈引导文里面都讲到,观想上师或本尊的时候,要观为无实有,不要观想为凡夫血肉之驱的不净之身。
佛的光明内外透彻,不要将其观想为凡夫不净的身体,实际中现证本尊,看到的佛也确实如此。
F6、观空相隐,是为魔事
《文钞·复何慧昭居士书》:
“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第六条,以空性来勘验。
以《金刚经》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唯识的“万法唯心所现”的正见来勘验,如果真是佛菩萨现前,相就会越来越明显,否则就会消失,这是勘验魔境的照妖镜,是勘验所有魔境的金刚宝剑。
当然,有些人觉得,自己不能安住空性,这一条用不到,实际上,我们可以对空性有仰信,如果佛现前的时候,你不知道是正道相还是魔境,便可以努力念诵《金刚经》《心经》,相似地观空性,看所现境是否越来越清晰,还是消失了。所以,这是普通人也可以观察魔境的方法。
F7、相不清晰,是为魔事
第七条,法师还结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所讲的,提到从佛陀的三十二相上看,如果三十二相不清晰或少几相,就是魔化现的;如果真佛所现,必定非常清晰。
注意,这是从修观现证本尊或上根人念佛见佛的角度讲的,而作为普通念佛人,本来就不作观,净业浅薄或临终业力所致,不见得能见到化身佛和报身佛的三十二相或无量相好。九品当中偏下的品位,梦中见到的阿弥陀佛未必很清晰,甚至未必记得清楚,乃至只见莲花,不见佛身,这与修观见佛是两回事儿,不能说梦中见到的给你授记的阿弥陀佛以及临终的接引佛都是魔境,到时候佛来接引你,你就不去了,这就很可惜。
F8、识心境消,是为魔事
第八条,法师还说到,以唯识万法唯心的道理去勘验,了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去执著,如果是真正的佛菩萨的现相,定然会更明显,越来越殊胜;如果是魔境,只要把这种见地提起来,境就会消失。
F9、行无义事,是为魔事
第九条,法师讲的最后一条,对境是魔是佛,要观察自己的相续,佛现是否具义。比如,见佛了,有没有得到加持?佛有没有赐予教诫?接下来,烦恼有没有减少,善心有没有开发?这些都是要观察的。
佛不做无义之事。法师举例道:
“以前碰到有一位居士,也是修净土法门的。他就跟我说,他经常见到阿弥陀佛跟他说话。后来我说:‘跟你说什么了?’
他说:‘跟我说,他看见一个某某地方。’
后来我说:‘你去过那个某某地方没有?’
他说:‘去了。’
‘去了看到什么?有什么事情呢?’
他说:‘什么事都没有,在那里转一圈就回来了。’
后来我就跟他讲:‘阿弥陀佛不会说没有任何事情,莫名其妙地带着你在房子那边转一圈,不可能的。’所以这明显就是有问题。
像这些事情,最好就像我们这里讲的,是魔现还是佛现,你最好有一个方法来辨别,这样就比较可靠。否则,像刚才说的这位居士还算好,带着他做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而已,就去转一圈回来了;如果叫你从悬崖上跳下去你也相信,那就完蛋了。”
这个道友认为自己见到了阿弥陀佛,认为这是一种修法境界。
法师就问他见到佛后,佛对你说什么没有?
他说,见到佛,佛带我转一圈,梦就醒了。中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法师就说,阿弥陀佛不会做只是带着你转一圈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如果真是阿弥陀佛现前,佛必定让你得到一点儿加持的,或者对你说一些话等等。
很多人梦到佛菩萨,或者学藏传佛教的人会通过修上师瑜伽见到上师,如果见到的真是佛菩萨或上师的法身,他们肯定会赐予加持,你内在的功德,应该能显现一些出来,最起码,也会得到一点儿应时的教诫!
如果梦到佛菩萨和上师,却什么加持和教诫都没有得到,又有何意义呢?
当然,我们认为佛陀是圆满的,梦到佛是加持,但是,梦到上师是否会得到殊胜加持呢?如果有依师善心,对上师作净观并念恩祈祷,观修的仍然是三宝功德,梦到上师也是三宝的加持。修上师瑜伽,梦到上师确实很可能是一种情执或落到人身,但有依师善心,法身佛会透过上师这个媒介来传递诸佛的加持。上师有功德固然有一定加持,就算上师是凡夫,但只要所传法是无欺的,学人净观念恩,就会得到加持,有多大信心就会得到多大加持,有信心的妇人把狗牙当佛牙都会得到殊胜加持,何况如理传法的具德上师呢?难道具德上师不如狗牙有加持吗?
梦到上师也会得到加持,这未必与上师的深厚证量有关系,而在于学人的信心有多少,是否圆满。上师不见得是真佛或登地菩萨,但是,他有菩提心,无私地给你传法,法是无欺的,你对上师有信心,就算他是凡夫,你梦到金光灿灿的上师,也是殊胜加持,甚至他在梦中所赐的教言也会与经教完全相合!你把上师看成是金光灿灿的真佛,他是凡夫,不妨在你心前是无比耀眼的,你在他的身上观想三宝功德,就会得到殊胜加持。比如,有时候你内心一直在寻找生命中的某个答案,法身上师就很可能透过上师来及时启发你,修上师瑜伽所得到的利益,实际上是法身上师赐安慰,这就是上师瑜伽修法的精义。
你不要认为自己的上师绝对不是佛,怎么观察他都没有佛陀的证量嘛,甚至他也不是圣者,没有他心通,经常误解我,冤枉我,他肯定没有什么加持,但是,你重视他的法,和他有法缘,多在法上对他作净观并念恩祈祷,就会得到殊胜加持。你把他观成佛,就会得到佛陀的圆满加持,你梦到他,是法身上师赐加持安慰。如果你现实中去问他,他不会承认自己到你梦中去讲法,他肯定会说:“这与我没有关系。”但是,学人不要觉得这种加持没有意义!这是学人的善根感得的。
如果你的心是清净的,在上师的身上观修三宝功德,那梦到上师是很正常的,这是佛菩萨的无欺加持。
相反,见地不够,依师方面很微弱,天天梦到上师也是无义之事,不成为加持。这时候,如果非要对上师讲这些,他可能显现上不高兴。
我讲过几个这样的例子,有人对一位法师说:“师父,我经常梦到你。”这些话说多了,师父显现上就很烦。有些人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经常说这种话,大德上师显现上也很不耐烦。
确实是这样的。如果弟子的见地不够,行为不如法,在公众场合提这些,上师会觉得你神神叨叨的,特别是行为不如法,到处说什么梦境,只会给他丢脸。其他人听到这些话,并不会认为你对上师真有多大信心,也不认可你有什么修行,甚至他们可能会有分别念,认为上师偏心,没有平等的慈悲心:“上师,我对您这么有信心,您为什么加持那么差劲的弟子,却不加持我?”他不知道,不是上师来到梦中,是学人的善根或净观感得法身的加持。当然,也不否认有些上师的证量高,自己可以透过梦境加持弟子的身心。
弟子依靠修上师瑜伽梦到上师是否获得了加持,要多方面观察,一是,这个弟子有没有正知见,是否会实修,加持是弟子内在的信心和持法感得的,不是上师有偏爱。二是,加持应该反映在善根增长上,这位弟子的相续有没有转变?梦到上师,他肯定会给你带来加持,你的心会更清净,慈悲心等各方面善心会增长,如道隆法师所说的,佛菩萨不做无义之事,阿弥陀佛不会来了以后啥也不干,只是无聊地带你转一圈而已。学人梦到上师,梦到佛菩萨,是不是正道之相,也要从这方面观察。
F10、以正确之证相来勘验
法师开示:“以正确证相之标准来勘验。就是看相续有没有进步,烦恼有没有减少。佛现肯定有正方向的加持力,能增上你的修行;而魔现就不会这样了。……也就是说,正道之相应该是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信心等增上,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身、心上的觉受,看到什么或得到什么神通,都是不可靠的。”
正确证相之标准,就是相续有明显的转变,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信心等都会增上,见佛是否是功德,最应该从这些地方观察。这一条和第三条有一定的相同,或者说,第三条的心清净,标准比较低,这一条则从全方面开发善心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