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25极乐最胜唯在同居

云中君 2023-05-10 629
目 录
  • 乙三、较判力用
    •  丙一、指出力用
    • 丙二、正判力用
    • 丙三、较量力用
      • 丁一、与教中较量
      • 丙二、与宗门较量

  • 佛菩萨众.jpg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25极乐最胜唯在同居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乙三、较判力用

     丙一、指出力用

     


    【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


      由此往下,是明力用的第三部分,判较力用。这三句指出力用。“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此外,且不论往生上三土,证念不退、行不退者,而只讲带业往生同居土证位不退者。这样的人,不但一生到那里就证位不退,更能得两大利益:

      一“皆与补处俱”。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什么人?等觉菩萨,亦即补处菩萨,像观音、弥勒这样的大菩萨。俱是偕同的意思,往生西方最低的同居土证位不退的人,都能与补处菩萨在一起,这意味着他的地位等同补处菩萨。

      二“亦皆一生必补佛位”。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生到同居土,即得不退转,极乐世界的人寿命又长,故皆能一生即登补处,必补佛位。大家都知道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菩萨现居补处,必补佛位。我们生西方同居土证位不退的人,和弥勒菩萨一样,也是一生必补佛位。

      带业往生同居土的凡夫即得如是利益,断惑往生上三土的圣人,所得利益则更不可思议。所以修学净土的人明了这个力用,就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念佛求生西方是成佛的捷径。


    丙二、正判力用


      【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


      这是正判力用,点明上述二力用之深义。这一段文言简义深,古德称之为“要解眼目”,不可轻忽看过。“夫上善一处”,夫是发语词,前面说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人,皆与补处俱,即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虽生最低的同居土,等于已横生方便、实报、寂光上三土。

      横生是相对竖生而言。竖生是修通途法门的生法,次第渐进。由同居土断见思,上生方便土;由方便土断尘沙破无明,上生实报土,分证寂光土;无明断尽,便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土。而修净土法门是横超横生,你一生极乐同居土,便能天天见阿弥陀佛,听他讲经;每天清晨出去供十方无量诸佛,听他们说法。天天和佛在一起,不就等于生到常寂光土了吗?你能和补处菩萨聚会,共同闻法修行,不就等于生到实报土了吗?你虽是凡夫,但已出三界,不再漏落六道生死轮回,和阿罗汉一样,不就等于生到方便土了吗?所以生同居一土,四土同时得到,余三土亦如此,这就是横生。这点明上善俱会乃横生四土义。

      “一生补佛”,即前述一生必补佛位。“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虽然生同居土证位不退,等于圆满证得了三种不退。因为你一生要补佛位的,成佛的目标明确,又天天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听经闻法,肯定受大乘佛法的熏陶,以周边的诸大菩萨为榜样,修习利他度生之行,自然行不退。当然也和那些补处菩萨一样,念念流入佛的大觉果海,念念成佛,自然也念不退了。所以生同居土证位不退,同时也证行不退、念不退。这点明一生补佛乃圆证三不退义。

      蕅益大师的这一段话,说明极乐世界最殊妙之处,不在上三土,而是在凡圣同居土,凡夫带业往生,能圆生四土,圆证三不退。既能如此,则一圆一切圆,亦能圆转五浊,圆断诸惑,圆修万行,圆自在庄严,一切圆义自在其中。而且非但已往生者如此,即使我们现在正念佛时,也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这就是念佛法门的至圆至顿。这一法门是阿弥陀佛以最高的智慧,设施的最方便、最究竟、最圆顿度众生成佛的法门,最最契合我们末法众生的根机。


    丙三、较量力用

    丁一、与教中较量


     【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这是较量力用。先与教下较量。“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这句悟达修行精进,道德昭著,后被皇帝封为国师。一日皇帝亲临法席,并赐沉香法座,悟达即起贪爱之心。不料左膝忽然生疮,状似人脸,眉目口齿具全。且每日还需饮食喂之,同人一样张口吞食,不喂便痛彻入骨。悟达到处求医问药,名医也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突然想起昔日病僧之言,便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四川九陇山的两棵大松树,见老僧正在寺庙门口等候。天色已晚,悟达遂寄宿寺内,但见崇楼广殿,金碧交辉,非同寻常。悟达向老僧诉说人面疮之事,老僧安慰他此病无妨,明日泉水洗后,即可痊愈。

      次日清晨,童子即带悟达至岩下泉边,正要捧水清洗,人面疮忽然开口说话:“悟达,你可读过西汉史书袁盎晁错传吗?”袁盎和晁错是古时的二位大臣,为争权袁盎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将晁错腰斩。晁错枉死后冤魂不散,一直伺机报复。但袁盎第二世即出家,乃至十生皆为高僧,戒行精严,晁错始终无法得手。悟达是袁盎第十世,他当上国师后,深受皇帝恩宠,因获沉香座,名利心起,有损道德。护法神见其道心退失,便离他而去,晁错阴魂乘机附身。人面疮讲:

      “今蒙迦诺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替我们解冤释结,以后我不再与你为冤了。”悟达听后大为震惊,赶紧用水清洗膝疮,顿时如刀断腿,疼得昏死过去。

      他醒来一看,人面疮消失,寺庙和老僧也不复可见。原来那位病僧是阿罗汉为教化众生所作的示现,九陇山上大松树旁边的寺庙乃方便有余土,阿罗汉的净土大家也听说雁荡山有一万罗汉,天台山有五百罗汉。你们去过那里的人可曾见过罗汉?没有啊,凡夫怎能见到圣人的境界。

      所以,娑婆世界除我们住的同居土外,也有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但这四种土是分开的,不在一起,居上土之人可见下土,处下土之人则见不到上土,同居土的人绝对没有上三土的受用。而极乐世界则不同,生同居土即横生上三土,即能和上三土的圣人在一起,有上三土的受用。

      至于圆证三不退,则更不可思议。按一般教理讲,破了无明才证念不退,即法身大士方能证得三种不退。这三种不退要圆满证得,地位更高,到圆教的等觉菩萨,即补处菩萨,才能圆满证得三不退。而一品烦恼未断,带业往生极乐同居土的人,生即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这样的力用,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千经万论,唯《华严经》和《法华经》明一生成佛。

      《华严经》是一乘圆顿大经,只有上根利智的人才能修学。华严会就象社会上的研究生院,学生都是高材生,听讲《华严经》的学生尽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般人沾不到边。到了最后第九会入法界品,方有声闻预入法界会。其时舍利弗等声闻虽已证圣果,尚于菩萨境界如聋若哑,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

      当知《华严经》讲的是圆教,兼带别教,乃菩萨学的成佛道法,就象中小学生去听研究生的课,中下根人怎么听得懂呢?

      《阿弥陀经》则是三根普摄,利钝全收。不论你是什么程度,都能修学这个法门。只要你具足信愿,执持名号,临终时心不颠倒,都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佛教大学,有幼稚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什么根机的学生都有,保证个个都能学到研究生毕业,取得最高的果位,成圆教佛。因此,极乐世界补处菩萨数量之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而《华严经》上只有善财童子一人是一生成佛的,他之所以能一生圆成佛道,还是听了普贤菩萨的劝告,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办到。《法华经》上一生成佛的也只龙女一人,且龙女所成之佛乃分证佛,非究竟佛。

      所以,“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这个话,完全是事实,一点都不夸张。其原因就是那些千经万论讲的都是通途法门,而《阿弥陀经》讲的是特别法门,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同称扬赞叹。经上六方恒沙诸佛都亲切地告诫我们:“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到大藏经里去找找看,有哪一部经上讲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找不到,就此《阿弥陀经》一部。所以千经万论都比不上啊!这些重点,希望大家要牢牢记住,记在心头会起大作用。


    丙二、与宗门较量


    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接着再与宗门较量。下面一段文,是针对禅宗祖师伪山灵佑禅师的一首偈而言。灵佑禅师教参禅的人曰:“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这首偈的意思是:若你身心常寂,观照自性,能一下悟到正因佛性,就踏上了出离五欲六尘生死轮回之阶梯。从此以后如能生生世世不退转,决定可望证得佛果。此偈之初两句表明了不能横生上三土,后两句显示了不能圆证三不退。《要解》这里说的“较彼顿悟正因”等四句,就是指的这首偈。

      当知渐悟已非易事,何况顿悟?纵然你能顿悟正因佛性,即教下所谓的大开圆解,也仅是解悟而已。大家要知道,悟有两种:一是解悟,一是证悟。禅宗开大悟属解悟,你不要以为禅宗一开悟就成佛了,要说成佛,也不过是成的名字佛而已。

      天台宗智者大师在《观经疏》里就佛判立六即位,称为六即佛: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这也就是凡夫成佛的六个阶位。“六”明阶级浅深,“即”明当体就是。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屈;知即而常六,则不生上慢。从此努力修持,则由凡夫而圆证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

      所以,纵然你参禅顿悟正因,也只是眼开后认得成佛的路了。比如你到上海,乘火车也好,乘汽车也好,你不会找错站头,不会走错路。但你在家里光说认得路,坐着不走,还是到不了上海。一定要开步走,坐火车、坐汽车才能去,差一步都不能到。菩提路远,这里说这个悟“仅为出尘阶渐”。出尘是出离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你见六尘虚幻,故不再贪恋,不为六尘所迷,自心中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丝不挂。出尘亦即出三界。阶渐就象是楼梯,一级级要你渐渐往上走的。悟了正因,只是入名字位,成佛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观行位、相似位、分证位,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修。

      古德云:“理可顿悟,事需渐修。”悟自心后,一定要到水边林下保养圣胎。

      进一步参,把多生多劫的烦恼习气断尽。不是悟了就没事了,悟后更有事。禅宗有两句话:“此心未明,如丧考。”此心指真心,未明即未悟。欲求悟明真心,其心悲切,一天到晚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此心既明,更如丧考。”开悟后了知本来是佛,今堕落轮回。悟虽已悟,证犹未证,生死未了,看到出生死的阶渐,更加害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犹如在悬崖峭壁上攀登,一不小心,便跌落万丈生死深坑。故更如死父母一般。

      还有一点很重要,未达分证位前,还可能退转。必须确保生生不退,才能从名字位一级级修上去,经观行位、相似位,到分证位证念不退,亦即证三不退了,成佛方有期。你这生能投人,善根深厚,遇到佛法来参禅。参到一定的时候,你的色壳子坏了,死了再去投胎。就算你还是能投人再修,这样一生一生要经多长时间呢?按大乘教义讲,要无量劫,而且行菩萨道生生不退才有指望。

      禅宗里一个故事讲,有位纸衣道人参拜善知识,善知识问他:“纸衣底下是什么?”他不回答,眼一闭走了。善知识说:“这不能算。”纸衣道人又回来说:

      “怎么不能算?我来去自由嘛!”“不对,你到哪里去?”“不借而借!”修到这种功夫已不简单了,但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讲:不借而借,借个臭皮囊作什么?为什么不借莲华而化生呢?他借了个臭皮囊,坏了还要再借个臭皮囊。

      虽然神通自在,来去自由,但借个臭皮囊总不如借个莲华化生妙。莲华化生只借一次就成佛了,臭皮囊不知要借多少次,何时方成佛?苦啊!

      禅宗属通途法门,参禅完全靠自力,就象走路靠步行,多困难。到生死关头,功夫很难得力,后正释经解中会细述。净土是特别法门,念佛就象乘飞机,又快又省力。飞机是机械化的力量,比喻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我们信愿执持名号,不经悟门,不俟断惑,七日乃至十念功成,即可带业往生,横出三界。阿弥陀佛来带我们,真是方便极了,大回向文描述:“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倾到莲池”。到了极乐世界,即使生在凡圣同居土,亦即横生上三土,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说带业往生极乐同居土的人,同修禅宗的人比,“不可同日语矣”,不可相提并论,其力用有天渊之别。此再次显明净土法门之至直捷至圆顿。

      “宗教之士,如何勿思。”这是在较量力用后,蕅益大师的劝诫之词。宗是宗门,即禅宗;教是教下,即学经教的,佛教就分这两大门派。蕅益大师说:诸佛菩萨苦口婆心,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将其好处讲得如此清楚明白,参禅学教的人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呢?

      我认为这里可能有知见之故,先入为主,门户之见。我们众生有这个坏习气,学佛也是如此。一开始接触教,觉得教理讲得真好,深奥玄妙,境界不可思议。提到念佛,那个太简单,三岁小孩都会。其实他不知道念佛的殊胜微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宿世所修有关,人总是带有宿世的习气嘛。这个人过去世中从未听说过净土法门,修的都是禅宗或教下的法门。今生遇到净土,觉得很陌生。而一接触禅、教,就生欢喜心,有一种亲切感,修起来驾轻就熟。如果又有先入为主和门户之见,便不会再去修学净土法门了。

      奉劝宗教之士深思,及早念佛求生净土,永明大师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生西方见到了阿弥陀佛,不要说开悟,一生就成佛了!


    (按:按《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以及添加了部分《便蒙钞》所无的科判(以不带干支来区分)。仅供学习参考。若有不当,谨向三宝忏悔。——释寂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