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释寂山

《嘉言录》科判略说之:第八、十科——净土法门的根本是什么

释寂山 2023-08-04 261
目 录
  • (一)现在是净土法门通过闻思修并进的方式来度化广大有缘人的殊胜时刻
    • 1、古时净土的闻思不兴盛的原因
    • 2、现在是福德因缘现前的时候
  • (二)安心起行:净土和通途要并运并行

  • 《嘉言录》科判略说之:第八、十科——净土法门的根本是什么


    时间:220226

    光明寂山法师


    “八、释普通疑惑——断疑生信。”“十、标应读典籍——注重闻思。”


    第三类(第八、十科)是净土法门和通途法门的共通之处,即净土法门同样非常注重闻思生胜解,这样修净土是最殊胜的。


    (一)现在是净土法门通过闻思修并进的方式来度化广大有缘人的殊胜时刻


    净土的闻思无比兴盛的因缘,在汉藏佛法的历史上并未出现过,而依靠善导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和现前师长们的发心,现在就是所有的因缘出现的时刻!

    净土法门是有胜解信就决定往生,而通途法门有胜解信只是入门而已,由此可见闻思生胜解的至极殊胜。

    虽然很多人认为,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依靠念佛成就的,但在大时代的闻思顺缘具足的大环境下,胜解信修法才是净土法门的通行大道。只是片面宣传念佛功德,在落实信愿上力量会比较弱,以及很难转化数量庞大的广大通途学人学净土。

    而现在,就是净土法门通过闻思修并进的方式来度化广大有缘人的殊胜时刻!

    作为易行道的西方净土法门落到闻思生胜解上,一方面,可以说是众生的根机所致,现代人分别念重,一句佛号可老实不下来;一方面,是众生的福德现前,网络时代,容易听到法,闻思的顺缘具足;一方面,相比只是念佛或念佛为主的这种引导,更能显示净土是易行道,以及净土会是一个有温度和有力量(调伏烦恼和开发善心)的大法,从而度化更广大的有缘。

    有些人觉得《净土圣贤录》等往生传记中记载的往生圣贤大多并未作系统、广大的闻思,其中只有少数佛教大德、出家人学教法,而且他们学的也不见得是净土教法,而是天台、华严等等,于是,就认为,历史上净土法门虽然最兴盛,成就的人最多,但是,净土的闻思不是太重要,净土就是念佛为主,或者闻思这方面,就是仰信就可以了,学多少经论,学到什么程度并不重要。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不应该是这样思维的。没有广大闻思的人也能往生,不是说,不需要闻思,因为,往生的人当中也有作相当闻思乃至广大闻思的,不怎么闻思只是往生不定的情况,如果重视闻思,往生的希望只会更大,品位只会更高,弘扬净土不是说就只是一句佛号而已。

    你不能认为《净土五经》和《净土十要》这些净土经教的弘扬并不兴盛,就以为净土只是念佛,或者即使闻思就混一混,仰信就可以了。

    有人以为,净土特别需要提倡闻思,应该是最近几十年汉藏的具德师长们提倡之后才出现的,净土本身不太需要太深入广泛的闻思。

    通过闻思生胜解是最容易得到决定往生的利益的,这种讲法,并非新出的。善导大师也说解广行专,印祖也说要半日学解半日学行,这是净土祖师提倡的,是佛法的光明大道,净土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在净土的引导实践和成果上,现在这个时代更需要净土的广大闻思,而且,这样的因缘也成熟了。

    历史上,净宗十三祖中,善导大师、蕅益大师和莲池大师、印光大师都是非常注重净土经教的学习的。但是,直到现在,普遍闻思净土的风气还是很不够,这不是净土不需要闻思,而是,净土的化机很广大,学人的成分很复杂,你不能因此以为净土不太需要闻思。比如,有很多老年人学净土,以及还存在兼修的情况,你不能从净土行人的闻思风气不够就断定净土不需要闻思,或者闻思不是主要的。


    1、古时净土的闻思不兴盛的原因


    很多人理解的净土就是一个念佛法门,或者说,净土常常给人是不太注重闻思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由于古人根机高,善根深厚,多是信行人,一遇到净土法门,就可以直接生起信心;以及,还有很多人是解行人,但是,他的闻思是马上解决问题,并不需要广闻。因为古时教法兴盛,出家人为代表的净土行者不太需要广泛闻思,只要稍微学一学净土就能生胜解,然后去念佛。古时的在家人也会有这种情况,他们稍微看看净土法门就懂得关要,也能够放下,然后直接落到念佛上或兼修上就可以顺利成办往生了。

    第二个原因,由于众生共业所感,净土法门最重要的典籍,比如净土根本经典净土三经中的《无量寿经》的注疏都没有了(净影慧远大师和吉藏大师的注解都失传了),甚至最根本的《观经四帖疏》《往生论注》的教法也消失了。

    在唐宋,曾有几次法难,国家发生兵乱,就会有寺院被毁、经书被烧的情况,如果这些净土根本典籍没有了,净土教法的闻思传承就会断代,这样几百年下去,这些法就没有办法弘扬了。


    2、现在是福德因缘现前的时候


    以上是净土教法不兴盛的原因。但是,现代人的根机比不上古人,烦恼重,外境的诱惑也大,这时候,非常需要借助经教熏修出离心,而且藏传佛教的前行和道次第在这方面有优势,大家不应该忽视这样的因缘,当然,通达净土关要就更重要了,以及学习净土经论最容易熏修欣求心,这方面的闻思,也是不可缺的。

    相应第二个原因,以前遗失的净土经论也重新从日本请回来了,很多师长也在发愿传讲,有很多的净土教法资源和容易落归信愿的道次第教法可供学习,这样的学法福报,是过去都没有的。

    一个是末法时代需要闻思净土的必要,一个是闻思的福报,现在都具足了。


    (二)安心起行:净土和通途要并运并行


    对第八科和第十科,要这样理解:

    印光大师是非常注重闻思的,这是因为净土法门的根本是闻思生胜解。

    尤其在这个时代,有闻思的大好顺缘,大家要重视净土经教的学习和弘扬。

    净土法门可不是仅仅落到念佛上,想弘扬兴盛净土法门,很需要依靠净土教理的讲闻,以及,还要注重随力讲通途来导归净土,尤其要注重讲解容易落实信愿的通途教法(比如,藏传佛教广讲的四厌离心引导)。

    当然,仅仅传讲《净土五经》,对于有些人来说,在引导净土上并没有什么不足的,只是说,末法是闻思坚固的时代,若能在净土的基础上随力传讲通途的人规、因果和菩提心乃至广大教法,前面能接引更多人进佛门,以及中间可以更快地落实信愿,这样弘扬净土,全体圣教能兴盛,净土也会兴盛。

    对于没有闻思福报或者没有闻思能力的老婆婆那样的人,可以单独强调念佛功德,为她们善巧地宣讲决定信等往生关要,因为她们并不是闻思的根机,只能让她们尽量多念佛,但如果想摄受广大佛教徒尤其是广大通途学人到西方,则净土和通途都需要讲,且又以净土为主。

    以及,讲净土的时候,要强调闻思生胜解的方向,这个方向或目标不能太低。不能满足于一个决定信的易行道关要,而是要强调净土的闻思或信心的生起或修法是没有底限的,这种胜解信的修法是无以复加的,是包括了一大藏教,你学净土,就能落实宗喀巴大师所讲的圣教四大殊胜,就能总持圣教,这样修净土,更能落实信愿,更易有修心的受用,生品也会更高。

    这个道理不少人不明白,他认为自己是专门的净土行者,但是,学习是附带的,对自己的要求很低,这导致他就算学净土经论,也只是大约学一学,通途经论更是没有兴趣。说到底,还是认为往生主要是靠念佛而不是靠闻思,学净土就混一混,学的时候脑袋也不太转,或者学一学就满足了,轻易就丢下不干了。

    净土法门的根本是信愿,信愿关要就是相信自己能往生,同时非常想去那个地方。往生是依靠想往生、相信自己能往生的正念,而不仅仅是念多少佛号。

    如果能将往生的根本落到信愿的正念上,就会发现:解行并进且着重依靠闻思生胜解的方向所生起的正念比仅仅念佛的正念要强、要有力!

    其实,除了没有文化的老太太外,很多净土学人应该是解行并进且至少好乐闻思净土经论乃至特别能助修净土的皈依、出离心、菩提心教法的根机。

    净土的闻思很殊胜,这不是讲理论,一旦通达净土关要,这样学净土,非仅能成办往生,也让净土法门特别有温度而能接近和摄受世间人和广大通途学人。

    净土法门安心讲易,起行讲高。安心就是第十八大愿的往生是在佛力、而非自力,起行是念佛专修,以及第二十大愿、第十九大愿或净业三福的圆满实践。起行不仅强调念佛专修,而是要注重欣厌并修的愿的修法,还特别需要容易落归信愿的通途法门来助修,这样修净土,净土也能有力净心,也根本没有会成为杂修的嫌疑。

    净土法门落到闻思生胜解上,这比仅仅念佛调伏相续、落实信愿更有力,不仅往生的正念会很强,心的转变也会更快,这样学修净土法门,在往生前,也可以获得学修任何通途法门的所有学修利益。这样学净土,自己容易得力,也容易转化广大佛教徒学净土。因为这样学净土,净土和通途结合到一起,都是落实信愿的胜方便(一),和专修净土不相违(二),容易摄受人进佛门(三),又因为依靠同事行,能转化通途学人学净土(四),有这四方面的必要或利益。

    净土法门应该落到闻思生胜解上,而不是仅仅念念佛。虽然也要注重念佛,但最根本的是信愿,信愿又是依靠闻思抉择和观察修生起的。

    我们应该这样学修和弘扬净土法门。

    第八科和第十科是讲净土的根本是依靠闻思生胜解,净土往生的根本在于信愿二因,信愿二因又以胜解信一因为根本,胜解又是通过闻思而生起,所以想要兴盛净土法门,度化广大众生,特别需要注重净土法门的学习和讲闻。

    如果不知道这一道理,那就像有些人一样的,自己倒对净土法门有信心和热情,但是,只是一厢情愿地给人讲念佛功德,别人却不搭理。像道证法师讲的欢喜菩萨这样的念佛人,只能给大家作榜样,让大家生起惭愧心和景仰心,而她的行为,不是直接去学就能学得到的。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和劝人念佛的热情是我们要随喜和随学的,但是,不是说,不学佛法乃至不学净土,就会有深厚的净土信心,就能有善巧劝化他人学净土的威德和能力的。

    同时,要记住,《净土三经》并不能代表圆满的净土解门。弘扬净土也不是只能讲《净土三经》,因为《净土三经》的修心温度不如通途法门,尤其是没有人规、因果和菩提心更能解决人们最实际的身心痛苦或身边的事情,所以,学净土,不要把此岸的正念(利他心)乃至基本的世间责任都放下,还要随力学习有温度的修心法教或注重净业三福。

    人规、因果和菩提心更注重此岸,它们也就是三士道意乐,是发起三士道加行或净业三福的方便,如果不注重这方面,作为净业正因的净业三福就只是喊口号而已,行动起不来,或者动机不清净,不见得能成为净业。

    净业三福是佛在《观经》中讲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我们要注重的。在最前线接引众生进佛门,通途法门尤其是人规、因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净业基础;菩提心则更不用说了,没有菩提心的学修,大家都不发利他心,净土学人发的就是小乘心,虽然最后也可能往生,但从现前弘扬净土来说,净土就不像大乘,这样修净土,是很不足的,是很难弘扬净土的。

    所以,在最前面接引众生进佛门,中间落实信愿,需要通途法门的广大方便,尤其是人规、因果和菩提心教法,毕竟这些法门在净土当中,就是净业三福的意乐和相应实践。学净土,此岸(第二十大愿和第十九大愿)和彼岸(第十八大愿,持名及发愿往生)可以是同一条路,这样的正念和利他实践,前面需要净土来安心,中间需要学习人规、出离心、菩提心等法,这是通途法门里面广讲的。

    这样理解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才称得上是净土大教,也因此能摄受、团结或至少容易接近广大的通途学人!这样无论是专学净土经论的人,还是净土结合通途的人,甚至通途为主的人,也都在如理学净土,甚至都可以随力地弘扬净土。这样的净土,就有大气象。佛法兴盛,净土才会兴盛。

    综上所述,第八、十科是讲净土法门的根本是依靠闻思生胜解。第一、二、三、七科是讲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第四、五、六、九科是讲净土法门在落实信愿时需要依靠通途法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