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欢喜佛子

弥陀要解讲录:净土是横超法门的原因何在

欢喜佛子 2023-03-30 260
目 录
  • A1、净土横超胜
    • B1、至直捷至圆顿
    • B2、为何直捷圆顿
      • C1、他力法门,带业往生
      • C2、喻明
        • D1、小虫喻
        • D2、大船喻
    • B3、善学净土
  • A2、又显持名胜
    • B1、正显
      • C1、至简易
      • C2、至稳当
        • D1、常得光明照耀,远诸魔事
        • D2、一生成就,没有隔阴之迷
        • D3、信愿持名,仗佛力而往生
      • C3、为何简易稳当
        • D1、不拣时处故
        • D2、无需观想故
          • 提要:Ⅰ示彼:观想观像难,持名念佛易
          • Ⅱ简别:只要落到信愿上,也可以观想
        • D3、无需明深理故


  • 净土是横超法门的原因何在


    时间:230321

    光明寂山法师

    (《弥陀要解讲录》)


    别显净宗分二:一、净土横超胜;二、又显持名胜。

     

    A1、净土横超胜

    B1、至直捷至圆顿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亲闻记》:“不曲而直,不迟而捷,不偏而圆,不渐而顿。

     

    “至直捷至圆顿”,“直”即不曲,比如弯道与直道相比,直道肯定更快,所以“直”和“捷”可以对到一起。

    “不偏而圆,不渐而顿”,“不偏而圆”是说法门的高度,“不渐而顿”可以从成办圆法圆利的方便上讲,能成办之方便是一种顿门。不偏而圆,是讲对境的法门是怎样的高度;不渐而顿,是从能修的角度讲具足迅速成办的方便。

     

    B2、为何直捷圆顿

    C1、他力法门,带业往生

     

    《要解讲义》:

    “但持洪名六字,可以横超三界,径登不退,疾趣菩提。其直捷圆顿,为何如耶?

     

    为什么净土法门直捷圆顿呢?

     

    《要解讲义》:

    “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为净宗特点。一切法门,皆竖出三界,不能横超三界。竖出则难,横超则易。

     

    因为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横出三界。

     

    C2、喻明

    D1、小虫喻

     

    《要解讲义》:

    “今有一喻:喻如虫生竹中。

    若从竹节,一节一节咬穿,向竹梢而出者。此喻竖出三界。何等为难。

    若从竹边,咬穿一洞而出者。此喻横超三界。何等容易。

    此即直捷圆顿之譬喻也。

     

    下面讲了一个小虫子咬竹子的比喻,小虫子想爬出竹子,一节节往上咬上去很难,而横着直接把竹子咬个洞就可以马上出去了。

     

    D2、大船喻

     

    佛经还讲到坐大船的比喻。如果坐在一条大船上,睡大觉就可以到彼岸。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哪怕是懈怠、放逸、没有智慧的人也能往生。当然,懈怠、放逸也不是指天天睡大觉,而是相对于学通途法门,不需要把自己搞得很辛苦、很紧张,这才叫易行道。易行道,就是不用经历通途法门那样的苦行,就能一生了脱。相对于学通途的难行,我们净土学人确实是占了大便宜。

     

    B3、善学净土

     

    当然,如果不善学净土,就以为净土的圆顿就是通过发愿往生来了脱生死上,而从现在念佛来讲,却不相信这个法门真有多殊胜。

    净土的圆顿,还反映在净土的闻思是最圆顿的,持名妙行更是一个圆顿大法,净土的解和行都是最妙的,能因此成办圆顿法门的利益,比如,得证念佛三昧,智慧大开等。

    净土的圆顿可不是大约讲一个彼岸或未来的成就,而现前就没有利益。

    净土特别法门自然要讲自力他力,但是自力他力这种讲法,不是说,就仅仅是过分否定自己,以为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修不起来,证悟更是没有任何希望,然后就不在通途的圣道三要上努力了。而是说,你明白了自力他力和往生原理,可以把求证圣道三要的目标放在净土的闻思修上,这就叫安心起行。

    自力他力确实是在说作为业障生死凡夫仅仅依靠通途法门了生死太难,但不是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什么都不要,从此就念佛去了。如果我们学净土,不懂依靠佛力,不懂往生原理,又不注重通途的皈依、菩提心,又不注重净业三福,只把净土落到一句佛号上,在念佛没有相应的时期,学佛还是会很辛苦,有些净土行人在这个地方有体会(念佛不相应),以及一些老婆婆也是这样的,念佛没有法乐,念佛只是在那里干喊,很辛苦。

    净土确实是易行道,乃至临终地狱相现,也可以十念往生,但是不注重闻思,或者不善学的人,即便学净土也会很辛苦。所以,我们学净土,不能以老婆婆自居,以为这里讲净土法门是横超法门,最直接最圆顿,我相信佛力就行了,老实念佛就行了。我们要学习老婆婆的老实念佛,但不能以为净土法门就只是念佛,就直接念好了。老婆婆念佛确实有往生的,但是,如果不学习,念佛也是很辛苦的。本来老人的晚年生活可以很幸福,孩子很孝顺,还可以逗孙子玩,但知道净土法门以后,也想往生,但却因为念佛而很辛苦。净土法门也是佛法,也是要学习的,不是说学老婆婆就行了。确实存在不闻思的老婆婆能往生的,但是,这是特殊的情况。而完全不懂佛法的人念佛,是否真能相应?如果我们的生命并没有因为念佛而充满力量,你这句佛号能一直坚持下去吗?

    所以,净土法门的最直捷最圆顿,也是念佛人的身心效验,这个法门确实能马上改变自己,能改造我们的生命,这种力量甚至比通途法门还殊胜!而不是说仅仅从往生后迅速成佛上讲。

    那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呢?还是要学好净土法门,好好念佛。比如,你学习往生原理,心就能安定下来,念佛的当下就不再头上安头,不会怀疑佛不来,你就是一个已经往生的人一样。当然,如果佛来了,你也是真心想往生。此外,你念佛还要知道,念佛就是在发菩提心,念佛就是一个心性法门,我想求证念佛三昧,就是依靠这一句佛号了,念佛人不能以为念佛之外还有什么修行方法更殊胜。

    这些道理都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念佛能相应吗?念佛法门的圆顿,也就口头上讲一讲,实际上,念佛还是很辛苦。因为,你怀疑佛嘛。

    如果念佛人怀疑佛,甚至不懂往生原理,就只是一句佛号这样可有可无地念一念,以及虽注重念佛行,佛号滔滔不绝地念却一直在怀疑佛,这样念佛无非就是一个形式种种善根,或者说往生是不定,念佛的现前身心效验也是确认不到的,那么,念佛法门作为圆顿法门,不仅成办往生这方面错失了,从现前的利益来讲也是空话,再怎么说念佛法门殊胜,自己也是生不起信心的,也是很难给别人宣讲或表法的。

    往生纵然靠一句佛号就够了,往生后就是圆证三不退,可以迅速成佛,这样讲自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现前益,如果学净土和念佛没有注重通途法门里面的人规、因果和净业三福对生命的改变更明显,净土法门的圆顿还讲得通吗?如果给人家学通途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念佛要快,也比学净土经论要明显,那净土法门作为圆顿教如何给人讲呢?只是给人讲往生后利益,不见得能转化广大通途学人。

    净土法门的圆顿还要表现在这是一个无上大法,它不是悲观消极的。

    所以,净土法门的圆顿,一方面,是因为第十八大愿,你学好第十八大愿就能顿然安心,在这个基础上念佛专修,注重出离心,做到基本的放下,往生的希望就很大,就能一生成佛,没有比这个法门成佛更快的。一方面,还要显示出这个法门净心的功能,你学净土,能开发自性当中的功德,能有力净心,能展现出大乘菩萨道的行为。因为,你学了安心法门,不是说,念念佛就把烦恼伏住了,就能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了,或者从落实信愿的角度讲,学人也不见得可以天天记得住阿弥陀佛,达到念念不忘的地步。所以,我们在安心法门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闻思,要提高念佛法门的见地,要注重净土的闻思和念佛专修的共通性,要让净土法门能成为一个圆顿大法,而不是说,净土法门的圆顿就是在彼岸,而从现前益来讲,比不上通途法门,或者讲一讲,也是讲空话。

    净土法门的圆顿,还要强调第二个角度——净土就是心性法门,学净土也是为了行菩萨道,学净土能迅速改变生命品质,这才是圆顿教。这不是拔高了净土,因为从法门的高度圆满或起行的角度,净土法门和通途法门也没有什么不同,也是要发菩提心,也是可以希求明心见性的。而不是说,我们弘扬净土,就是一个第十八大愿,只是给人讲往生的容易。第十八大愿是安心法门,安心以后,念佛能心安,也才有兼修的资格。同时,安心以后,不是说满足于自己能往生就行了,而是还要解决身边的问题,比如与家人处不好关系,在单位乃至佛学团体容易生烦恼,这些调伏心的运心方便就是三士道,行为就是三士道的加行或净业三福的实践,单独讲,也就是通途法门,但是,在净土法门里面,这是佛陀金口宣讲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而不是说,把它叫作杂修或兼修,兼修都不算,何况是杂修呢?

    为什么净业三福是往生正因,并不是兼修?更不是杂修?因为你是以往生净土为第一目标,所以,你在没有兼修资格的阶段,注重人规和因果,这是净业基础,以及在没有兼修资格的阶段,你注重菩提心和利他的实践,这是助修,助不夺主,并不妨碍你的专修。而你这样修,并不是在修通途,并没有和信愿相违。你的人格力量和非凡的利他实践是依靠第十八大愿来安心,你的大人气象是因为通晓阿弥陀佛的根本大愿而来,你学净土更能发菩提心,更能利他,这就是阿弥陀佛作为圆顿法门的不共特点。这是从菩提心的角度讲净土法门的圆顿。

    从心性法门的角度讲净土的圆顿,这里不再重述。

    净土法门是需要学习如何摄修净土,让净土法门有气象面对想依靠佛法得到现法乐住的人的问题,是我们净土学人需要再再思维和实践的。我们不能仅仅把净土法门理解为一句佛号,把法门的圆顿讲成通过一句佛号横超生死,这个角度固然重要,但是,净土行人的心之所以安定不下来,不仅仅是因为不懂自力他力和往生原理,还有一个此岸的问题,如果学净土无法增长智慧,无法打开自己的心,无法解决身边的问题,法门的圆顿能给人讲得通或表法吗?如果怎么念佛,学佛还是苦着,这个法门再圆顿,别人愿意相信和听从吗?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


    A2、又显持名胜

    分二:一、正显;二、引证。

     

    B1、正显

     

    【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要解讲义》:

    “念佛一门,而分四种。

    一实相念佛,二观想念佛,三观像念佛,四持名念佛。

    本经即释迦如来,教人专持名号。

    于四种念佛法门中,此为至简易,至稳当者。

     

    这是与其它三种念佛方法作对比。

     

    C1、至简易

     

    《要解讲义》:

    “何谓简易?

    但持一句佛号,何等简单。一教便会,何等容易。不必参究,不劳观想,与夫观像,何等简易。

     

    容易,指一学就会,三岁小孩子也会念佛,如果引导得好,三岁小孩也能往生净土。比如,惟岸法师就带着一个小童子往生净土。

    以及现在很多居士能影响一家人学佛,最后一家人都能因此往生,依靠其它法门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自己搞不定的事情,能教别人吗?可见净土法门,不仅了生死最容易,利益人也是最容易的。

     

    C2、至稳当

     

    《要解讲义》:

    “何谓稳当?略说有三。

     

    D1、常得光明照耀,远诸魔事

     

    《要解讲义》:

    “一,念佛众生,常得弥陀光明,之所照烛。常为十方诸佛,之所护念。自始至终,可以不遭魔事。

     

    稳当的第一个原因:念佛有现前义,念佛的人常得光明照耀,可以远诸魔事。

    这也告诉我们,学通途的人,不要小看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法门不仅了生死最容易,而且,你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可以把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当作通途法门来修,这时候念佛法门就是本尊瑜伽修法,乃至藏传学人可以把念佛当作上师瑜伽修法。

    有些人学通途学得很多,不喜欢学净土,这种人也需要好好念佛,因为,一句佛号里面什么都有,念佛更容易得到通途法门的学修利益。

    念佛比其他法门更容易行持,念佛更能够观想三宝功德,更能忆念师长恩德,所以,念佛法门是一个本尊瑜伽和上师瑜伽的总集修法。

     

    D2、一生成就,没有隔阴之迷

     

    《要解讲义》:

    “二,念佛之人,一生精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可免隔胎之迷。

     

    稳当的第二个原因:念佛的人是一生成就,不用一辈子一辈子地修。

    如果是学修通途法门,别说因为难行道,自力证道难,纵然这辈子的菩提心发得比净土学人大,行为更耀眼,大家也更认可,但从了生死来讲,不见得比得上什么都不懂、低着头的老婆婆,因为老婆婆真能相信阿弥陀佛,好好念佛专修,所以,她可以依靠易行道一生成就,马上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圆成佛道,她成佛的速度比一个在此土开悟而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上根人还要快。

    虽然通途学人的功德在此世超过老婆婆,但从了生死上讲,从成佛的速度上讲,比得上老婆婆吗?

    这就是法门的不同而导致的。

    净土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法门,是即生成佛的大法,所以,净土法门也就是大密宗,而学其它大乘法门,这辈子就算学修得再好,只要没有入资粮道,下一世就可能迷失,或者就算进入了资粮道,仍要一世一世地修,成佛的速度确实非常慢!

    我们不要说大话,以为自己这辈子修行还不错,内心也不害怕轮回,但未来(第二世)的未来(第三世),你真有把握吗?如果第三世保不住人身,你又何去何从呢?

     

    D3、信愿持名,仗佛力而往生

     

    《要解讲义》:

    “三,念佛之人,只要信愿行,三种资粮具足。纵使一生念佛,不得开悟,亦得往生净土。永明寿祖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其稳当为何如耶?

     

    稳当的第三个原因:净土法门是信愿持名,往生条件低,所以成就最容易。

    前面讲到,信愿持名是落到容易上,这一点需要去学习。有些人讲净土三资粮的信愿持名,还是会把净土法门的闻思修落到自力上,以为往生非常难,这样学净土就提不起心力,无论是念佛、闻思、净业三福等方面都可能有很多不足。当然,不善学净土易行道的往生容易,也会有躺平的过失,以为往生是容易的,我就可有可无地混一混就行了,但这不是法的过失,而是人的过失。

     

    C3、为何简易稳当

    D1、不拣时处故

     

    《亲闻记》:

    “若其他念佛法门,须有一定之净室,还须种种手续,法则仪轨,方可入观。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一切处,一切时,乃至行住坐卧,出入往返,迎宾送客,皆可念佛。

     

    念佛为什么容易?因为不拣时处,什么时候都能念。

    所以,念佛法门最适合在家人,无论是照顾家庭还是要工作都不影响念佛,哪怕在工厂从事体力活动时也可以念佛,你以声助气,甚至可能越念佛,事情做得越好。

    公务员偷偷地念佛也不妨碍工作,你嘴巴稍微动来动去,也没有人管你。

    以及念佛之所以容易,是因为一旦念佛的习气熏习深了,佛号就会熏到意根里面去,这时佛号就会无所不在!念到一定程度时,不仅意根里面有一个听不到的声相,甚至佛号可以日日夜夜自己在那里转,自己也能听到。

    学修其它法门,想把本门学修归到时时处处,恐怕很难做到,因为如果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很容易换法门,不相应就换一个,今天修这个,明天修这个。而念佛人以往生为第一目标,则不太会更换行门,只要佛号念来念去,不知不觉间就相应了,这时佛号就可以被带到时时处处,非常容易相应,什么时候都能念的佛号,已经不是口在念了,是自己在那里转了。

     

    D2、无需观想故

    提要:Ⅰ示彼:观想观像难,持名念佛易

     

    《亲闻记》:

    “又观想观像,境界甚细,须观境分明。而吾人心甚粗浊。心粗境细,不易入手。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易行。

     

    这里是根据善导大师的教言来说明,末法行人心粗境细,修观不易成就,而念佛法门方便易行,不劳观想,很容易成就。


     

    Ⅱ简别:只要落到信愿上,也可以观想

     

    这里要注意:这里说观想、观像难,是从目标是修定的角度上讲的,如果在念佛专修的前提下,配合观想、观像,且是落到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上,不执著能不能观想清楚,这样是不容易出偏的。

    如果学佛学成了呆子,就会认为念佛不能观想,其实念佛也可以观想,以及念佛时看着一个阿弥陀佛唐卡或者喜欢的阿弥陀佛照片,这有什么不可以?

    不能一概说观想念佛和观象念佛比念佛难,就不能修!莲宗祖师里面的省庵大师就比较推崇观想念佛,憨山大师也推崇观想念佛,以及天如则禅师主张老年人可以系念阿弥陀佛,就是想着阿弥陀佛,如同想念一个喜欢的人一样,这些方便都是信愿为主,不是说是在修禅定,老人都能修,何况有闻思基础的人呢?所以,也不是说观想念佛绝对不行,一定会出偏。

    如果理路不清,学净土又不注重闻思,就处处是障碍,这样净土易行道在有些人身上也无法为人作证明。因为这些净土行人特别执著念佛,谁妨碍他念佛他都要起烦恼,家里人一概不搭理,学净土学成这个样子,谁都讨厌念佛人,还怎么弘扬净土?别说弘扬,你怎么给净土法门表法?

    所以,我们要明白善导大师教言的角度,可不要以念佛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所有法门,如果连观想念佛也排斥,那何况其他行门呢?这样学净土,就学得贡高我慢,无法和任何佛教徒交流佛法了。

     

    D3、无需明深理故

     

    《亲闻记》:

    “实相念佛,须明理。若见理不真,易入歧途。或招魔境。非若持名念佛,信愿行切,即得往生,为最稳当。

     

    实相念佛就更难了!

    实相念佛就是禅宗、台贤心法、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这些修法很难相应,见解不到位,资粮不够,就容易出偏。

    “实相念佛,须明理。见理不真,易入歧途。”这是说,中观和圆教的深理,要学懂也是很难的,学都学不懂,还能起修吗?盲修瞎练,是很容易入歧途的。

    但是,有人想,有些修法不需要闻思,或者不需要广大闻思,我对上师有信心,依靠几个窍诀就能成就。

    当然,南传佛教的正念禅,以及藏传佛教的有些特别法门确实不需要广大闻思(藏传大德在西方传密法的门槛不高),这些法门到处都有,一方面,这些法门确实有其殊胜之处,一方面,有些人也容易学偏。

    心性很简单,也很深奥,它不是片面的安住,而有些人就是把无念当成了发呆,因为不善学正念禅,只是一味安住,记忆力反而会衰退,这样修行很容易落入宗咯巴大师批评的无念和尚宗,后面明分变得很微弱,人也颠颠倒倒的。

    正念禅本来应该让人的正念变强才对,应该越修越有正念,越修越不糊涂才对,但有些人学了正念禅后只是片面安住,只知道不分别,什么都不想,最后就越来越糊涂,虽然谈不上入魔境,没有落入断空(没有无恶不造),但落入顽空的很多。

    当然,喜欢学正念禅和大法等等,也不能一律遮止,只是说,要有基础,要依靠世俗谛道品来观察自己的学修有没有出偏。如果不学修世俗谛道品,不注重积资净障,也没有结合到念佛专修上,把以前的学修全部放下,只知道一味安住,把心性法门的无破无立落到无念上,这样很容易出问题,就算没有出问题,但没有功德起现,只是让心平静一会儿、安住一会儿,能解决最根本的了生死的问题吗?

    学佛不要偏到一个点儿上,拼命抓着一个地方不放,以为佛法就是这个,没有其他的啦。这样学佛不出问题才怪。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