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欢喜佛子

圆观等九人传

欢喜佛子 2023-03-19 138
目 录
  • 圆观等九人传
    • 一、释圆观
    • 二、释鉴空
    • 三、释法云
    • 四、海印信
    • 五、僧末山
    • 六、僧断崖
    • 七、绝学诚公下少年僧
    • 八、法华尼
    • 九、念佛婆子

  • 圆观等九人传


    (圆观,鉴空,法云,海印信,末山,义断崖,绝学诚公座下之少年僧,及法华尼,念佛婆子,诸人传)


    评曰,按此多人,皆与念佛无关。而圆观,在生已悟后果,再世不昧前因,其定慧造诣,均非常人所能企及。因其不知念佛求生西方,又未到断惑证真境界,依旧滞在轮回,不能自由摆脱。


    鉴空,宿生尚为讲主,浮俗已断根源,修持颇称精苦。因尚未及果证,稍有疵颣,转世即为常受冻馁之穷困士。宿生同修五人,只梵僧独得解脱,其余均困生死中。

    法云,往昔为大法师,因贪利养,吝佛法,致堕牛类,偿宿债,久受剧苦,方转为人,犹痴钝无记。

    海印,亦属名僧,曾主大刹,受人崇奉,转生即作檀越家女。

    末山,来历不凡,为僧复能好善,再转则与僧为仇,痴呆无智,顿失宿生所习。

    断崖,与某少年僧,参禅均称已悟,二皆仍转为僧。一则受人供养,忙碌一生,己躬事完全忘失。一则利养到身,骄奢心动,竟成流俗之造业僧。

    法华尼,苦修三十年,谅由淫心固结,致转世失身为官妓。

    唯念佛婆子,宗教一无所知,只以弥陀是念,而死后演出如许奇特事,确证往生西方之无疑。总是以观,若论生前慧解,则诸僧尼之超过念佛婆远甚。至论身后果证,而诸僧尼之不及念佛婆亦远甚。

    圆观鉴空法云尚恐不及,其余真不足以望其项背。可见自力了脱之难,念佛往生之易。

    故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知此,则平昔以高明自负,欲仗自力了生脱死,而尚未至业尽情空之地位者,宁不凛然。故特附录于此,以为藐视净土,好仗自力而夸口头者戒。凡有志于自利利人,欲速得解脱者,均当注意于念佛一门焉。(释德森录毕识)


    一、释圆观


    唐洛京慧林寺释圆观,不知何许人也。居于洛宅,率性疏简。或勤梵学,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时谓之空门猗顿也。此外施为绝异,且通音律。

    大历末,与李源为忘形之友。

    源父憕居守,天宝末陷于贼中,遂将家业舍入洛城北慧林寺,即憕之别墅也,以为公用无尽财也。但日给一器,随僧众饮食而已,如此三年。源好服食,忽约观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观欲游长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荆入峡。争此二途,半年未决。

    李曰,吾已不事王侯,行不愿历两京道矣。

    观曰,行无固必,请从子命,遂自荆上峡。

    行次南浦,泊舟,见妇女绦达锦珰,负罂而汲。观俯首而泣曰,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

    李曰,自上峡来,此徒不少,奚独泣为。

    观曰,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载,尚未解娩,唯以吾未来故。今既见矣,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者也。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若相顾一笑,是识认君也。后十二年,当中秋月夜,专于钱塘天竺寺外,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

    李追悔此之一行,致观到此,哀恸殆绝。召孕妇告以其事。妇人喜跃还。顷之,亲族毕集,以枯鱼浊酒,馈于水滨。李往授符水。观具其沐浴,新其衣装。观其死矣,孕妇生焉。

    李三日往看新儿,襁抱就明,果致一笑。李泣具告王氏,王氏厚葬观。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

    李常念杭州之约,至期,到天竺山寺,其夜桂魄皎然,忽闻葛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乘牛扣角,双髻短衣,徐至寺前,乃观也。

    李趋拜曰,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我与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不堕,即遂相见。

    李无由叙语,望之潸然。观又歌竹枝,杳[马/衣]前去。词切调高,莫知所谓。

    叹曰,真得道之僧也。咫尺悬隔,圣凡路殊,谅有之乎。

    (高僧传三集感通篇)


    二、释鉴空


    唐洛阳香山寺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人也。

    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为诗,不多靡丽。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干谒侯伯,所润无几。钱或盈贯,则必病生,用罄方差。

    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

    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

    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

    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

    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

    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寝,顷刻乃寤。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

    问僧曰,震和尚安在。

    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

    神上人安在。

    曰,前愿未满。

    悟法师焉在。

    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证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

    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

    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余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

    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空曰,为之奈何。

    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

    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

    空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

    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余步,旋失所在。

    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

    太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亲说厥由向珵。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

    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

    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珵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

    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系曰,食梵僧之枣,而知宿命者,与茹雪山之药,解诸国语音同也。览鉴而知吉凶者,与窥图澄涂麻掌同也。食枣临鉴,岂偶然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题谶而答塞柳珵之问,验在会昌之毁教矣。

    时武宗勒僧尼反俗,计二十万七千余人。坼寺并兰若,共四万七千有奇。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之甚。乙丑毁法,丙寅厌代。佛法喻宝檀之树,终不绝其华■芬馥,故云也。苟非异人,何以藏往考来之若是乎。

    (高僧传三集感通篇)


    三、释法云


    唐法云者,雁门赵氏子。受质淳善,毁誉淡然。及就学,痴钝无记。

    年十二,父母送礼五台华严寺净觉为师。拾薪汲水,初不惮劳。年三十六,诵习未能,众以其愚,呼为牛云。

    一日自恨愚质,久生何为。时方大雪,跣足礼台,一心持念文殊师利,愿求大圣开决心眼。

    如是而行,寒不知衣,食不知味,内不知身,外不知物,唯圣是求。逢人即问文殊住处。

    既遍五峰,了无所见。至寺求食,其志增锐。如迷如醉,复至东台,见老人曝火,即叩问曰,大德,文殊住何处。

    老人云,汝问他何为。

    云曰,我生愚钝,乞为开明。

    老人云,那羸颓百拙汉,汝不须见他好。

    云以为狂,遂趋北台。

    既至,见先老人拥雪而坐。心生希有,以为真文殊也,趋前叩首。

    以冻馁驰困,倒地不起,口吐血团。见先老人语曰,汝于往生曾作法师,贪他利养,秘吝佛法。以是因缘,堕牛类中,愚无所知,偿他宿债。持法力故,今得人身,复预僧数。悭法余业,故无诵习。老人即以铁如意钩,斫出心脏,令其视之,宛若牛心。于天井洗荡,复以安之。叱云,起起,于是忽醒,无所痛恙,遍体汗流。更觅老人,竟不复见。但见祥云骤起,软风拂衣。仰视天际,圆光若镜。见先老人,坐莲华上,晃焉而没。

    法云从此往世所持经论,宛然记忆,如获旧物。终身行道,如救头然。一夕绕育王塔,至三更,见白光如水,自北台连接鹫峰,中现天阁,宝色灿烂,额曰善住。时开元二十三年春,辞众而终焉。

    (清凉山志)


    四、海印信


    宋海印信和尚,嗣琅琊,桂府人。住苏州定慧寺。年八十余,平日受朱防御家供养,屡到其宅。一日朱问曰,和尚后世能来弟子家中托生否。师微笑诺之。及归寺得疾,数日而化。其迁化日,朱家生一女子。圆照本禅师,时住瑞光,闻其事,往访之。方出月,抱出,一见便笑。圆照唤云,海印,汝错了也。女子哭数声化去。

    (宗门武库)


    五、僧末山


    元建宁府,有僧名末山。后检一行著定平生诗,有一木移来岭上安之句,造物预定其名也。好作善缘,平路叠桥,不知其数。既死,现梦于城中邹氏托生。其友亦有梦之者。既长,虽自知前身是僧,不喜与僧交。痴痴呆呆,若木石然。


    六、僧断崖


    杭州天目山,义断崖,见高峰得旨,归向者甚众。

    既死,现梦托生于吴兴细民家。后为僧,名瑞应,字宝昙。自幼至壮,受人礼拜供养无虚日。余寓居天界时,宝昙亦在焉,邻居颇久。察其所为,碌碌与常人无以异。间有以己躬事叩之者,但●●而已。

    二人前身皆非常人,胡乃顿忘前世所习如是。古人谓声闻尚昧于出胎,菩萨犹迷于隔阴。然则修行人,可不慎欤。


    七、绝学诚公下少年僧


    江西绝学诚公,山居不出世,座下有七人结盟习禅。一人年最少,超然有得。诚公验以三关语,其答如鼓应桴。

    不幸早逝,生山下民家,父母俱有梦。

    甫五岁,命读书,吾伊上口,不烦师训,又能析其义。

    一日其父携入山见诚公。公问汝前生答我三转语,记得否。进云,试举看。既举,乃点首云,是我语。

    诚公嘱其父善保养之。

    他寺僧,因厚贿其家,求为弟子,使习鱼山梵呗。自此赴檀家请,多得衬施,骄奢心动,世俗不法事,无不为之。

    诚公因立三种大愿厉学者。大凡参禅人,于静定中得个欢喜处,乃尘劳乍息,慧光少现,然未可以为究竟也。何则,盖八识田中,无明根本尚在。喻如石压草,去石再生无疑矣。后人其预戒之。(山庵杂录)


    八、法华尼


    宋欧阳永叔知颍州,一官妓,口气作莲华香。有僧知宿命,言此妓前世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差,遂至于此。

    问妓云,曾读法华经否。

    答云,失身于此,何暇诵经。

    与以法华,则读诵如流。与之他经,则不能读。以此知僧言可信矣。

    使此尼知西方法门,则上品上生可也。不知而坠堕于妓,可不哀哉。以此知能用西方法门教人者,其济拔之功大矣,福报岂易量哉。(龙舒净土文)


    九、念佛婆子


    元至顺庚午,浙西连岁饥馑,杭州城中,饿殍相枕藉,有司令坊正倩人舁弃六和塔后山大坑中。

    有一婆子,兼旬不腐烂,每日居众尸之上。

    人怪之,搜其身,怀中有小囊,贮念弥陀佛图三幅。事闻有司,为买棺敛。

    焚之,烟焰中现佛菩萨像,光明烨烨。因此发心念佛者极众。

    (山庵杂录)


    (按:此文出《净土十要》附录,现按正文加上人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