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释弘印

怎样才能积聚往生的因缘条件?

释弘印 2021-04-15 159

“关要”是成办此事的关键要素。“关”,是指一道关卡,“要”是要害。能过得了此要关就到达彼处,过不了就留在此处。这条路是用心来走,其中关要还在于自己,因为“外支”弥陀已成,就需要以“内支”是否具足来决定能否往生。

“外支”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悲力已经圆满成就。往昔五劫结成大愿,无数劫积累福慧二资,十劫前圆满成佛,愿海的一切内容都无余实现。或者思维:弥陀是法界藏心,以一切种智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观掌中酸果;他的慈悲见一切众生如独子,不忍众生受苦,就必然予乐拔苦;他的力量能无碍遍入一切众生心,只要众生具足信心等,就立即拔济。弥陀愿海的一切承诺全部如是实现,有着最极圆满的智悲力。

往生是一种缘起事件,只有内因外缘完全和合时才能成办,其中,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足因缘。将众多因缘归摄来说有三个扼要处,即“信、愿、行”,三者的次第是由信起愿,由愿实行,由行而满所愿、证所信,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中所说。 

往生的关要是在自身发展出信、愿、行三个要点。其他表述虽然会说到“胜解”、“欲”、“精进修善”,或者“信”、“欲”、“勤”,但其实都是一个缘起链上的不同表达。信和胜解分不开,是能依所依关系,愿与欲、好乐、志是同义,精进行善、勤修净业或者行也是同义,以此就不难贯通。

再进一步缩减用词,就只有两个——愿和行。既然有愿就有信在其中,或者以胜解驱使才发起切愿,所以,“愿”中可以摄“信”,代表眼目、见解、智慧,代表内在驱动的缘起。有时说“信”、“愿”二者,有时说“愿”,但内容一致。

如果再缩减用词,是以一个“愿”字来代表往生关要。因为有切愿必定已有深信,或者愿已修出,信必定包涵在其中;而且,以愿的驱使决定会发起实行。说到最简单,往生的切要就是一个真实的愿。 

要知道,成办往生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要愿愿相合,才能切中扼要。阿弥陀佛一方有救拔众生出苦海、往生极乐净土的大愿,也有让众生到净土后圆满成佛、普度无量众生的大愿,这是建立刹土的初衷。也就是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非常可怜,流落生死不能自拔,弥陀因地发愿建立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极其胜妙净土,自己发心成就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赐予我们无上的如意宝——六字名号,实现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下至十念都能往生的简易方法,只要众生相信,并且愿生彼刹,再持念名号,临终就能被摄至净土,脱离轮回。阿弥陀佛的第一大愿望既然是拔济我们出轮回、生净土、得解脱,对于我们来说,就一定要具备出离心。否则,自己不想往生,反而特别耽著轮回,佛陀也没办法勉强。

其次,我们要体会到阿弥陀佛一乘悲愿的内涵,佛的本心是摄持一切众生普皆成佛。他不想让我们只得到阿罗汉果位,而是让众生往生到净土后都进入大乘大义门,念念增益菩提善根,迅速完成普贤行愿,之后分身到无数刹海、拔济无量众生,来完成智悲力的伟大事业。为了顺应佛的殊胜大愿,我们应该发起菩提心,普摄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在极乐世界成就后回入生死界,利益无边众生。 

也就是说,我们心中的愿由于具备了相应净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才能与阿弥陀佛摄持我们生入净土、解脱成佛的大愿相合,这叫做“两厢情愿”。愿愿相合,决定得蒙拔济,这是缘起的大道理。因此,往生关要就在于修持这两种愿。

——摘自智圆法师《净土之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