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行到极处,会有怎样的结果? 刘春才,生性孝顺,年幼丧父,平常和颜悦色极为恭敬地奉养母亲,都出自于内在的至诚心。生平不识字,终身以竹工为业,每次所得到的美食自己不吃,必定拿回家呈给母亲享用。每一个季节中新鲜的物品,必尽力买回去奉养母亲,四十余年如一日。母亲如果生病,必停止工作尽心侍奉,内心忧虑而食不知味,衣不解带地随时在旁侍候。...
“弃亲修道”违背了孝道吗? 世俗人孝亲以享受俗乐为荣,食以太牢,住以华堂,这就是奉养之厚,人子之孝。那有人就妄说佛教中人弃亲修道,不讲孝道,这是他与韩愈犯了同样的毛病。记得韩愈贬到潮州的时候,与大颠和尚谈起佛教不孝亲的话,大颠和尚问韩愈说:“你看哪些佛书上载有不讲孝亲的话呢?”他说:“我何暇看此书?”既不看佛书,怎知其不孝?显...
关于佛教徒可否食用香菜之管见 关于佛教徒可否食用香菜之管见——兼对《佛教徒为什么不能吃香菜?》一文的看法 ——作者:释慧超 最近,在微信、微博与博客中又掀起了新一轮“佛教徒可否食用香菜”的大讨论,一时之间,在网络上流传的一篇旧文:《佛教徒为什么不能吃香菜?》,又被争相转载,彼此讨论。更有甚者,组成了专门的网络...
【警语】《资治通鉴》中关于“仁义礼智信”的名言赏析 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
佛陀告诉您如何减肥 《法句譬喻经》中的一则小故事:胖得发愁之王波斯匿王恣情取乐,目迷于色,耳乱于声,鼻着于香,口贪五味,每日饮食甘美,尚嫌粗劣不足。他酒醉饭饱后,便呼呼大睡;睡足起来后,又沉溺于歌舞。一切朝政,均委托大臣们办理。他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没有几年使他胖得像条蠢牛,呼吸短促,睡了不能翻身,站着或走动几步,笨重...
【开示】能干的人,您快乐吗? 来源:龙泉寺龙泉之声贤二:我念经比贤一念的好。贤二:干活比贤一多。贤二:读书比贤一刻苦。贤二:事实证明,我就是比贤一能干。师父:你是比贤一能干,烦恼也比他重,没有贤一快乐。.........
卓别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他,默片时代的天才喜剧电影家。从7岁开始流浪,童年被强烈的孤独感笼罩。24岁时在演出中被人看中,开始了电影生涯。同时也选择了用电影和女人来掩盖心中的孤寂。70岁生日时,发表了名为《当我开始爱自己》的讲话,这位时年古稀的艺术家,历经沧桑之后,心灵无比宁静平和,听到了寂静之声……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冯德福文) 导语:现在一些学佛人连最起码的佛教常识都不知道,要么固执己见,要么道听途说,误导别人。好像一学佛就不生病一样,即使生病,只要信佛念佛马上就好。文/冯德福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疾病,甚至于劝人不要去看病,说:“佛是大医王,念佛就不会生病,身体自然健康。”劝人念佛有莫大的功德...
入口到咽喉的路,由多少生灵来铺就? 饮食最低的目的是为了果腹,最高的目的是了适口,而在果腹与适口之间,其相去何止百千万里。可是我们的味觉,由入口到咽喉,只有十数公分,过了咽喉,什么都感觉不出了。我们何忍为了这十数公分的感受,而残杀如此多的生灵呢?社会人士为了结婚、作寿,大宴宾客,宰杀大量鱼虾鸡鸭。为了庆祝新人幸福美满,或庆祝“我”健康...
普陀山怪人:令人忘不了的小和尚 我们要知道,一个菩萨道场,既然示现在人间,他就离不了人间的社会相!无论是好是坏,是神是异,我们最好不必起分别心,凡夫的心境,终是不能测量菩萨境界的!看这些怪人怪事,以我们人世的一点小聪明,或小知见,岂可加以批评呢? 提起普陀山怪人,令人忘记不了的有一个小罗汉,他本来的名字叫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据说他...
【故事】“混饭”(宏范)三界的“晒蜡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晒藏经,大众也晒衣服。时禅堂里有位小侍者,很调皮的,见了持律师说:“香灯师!今天六月六,大家都晒东西,你的蜡烛快...
【视角】遇到不懂礼貌的孩子,您会阻止么? 来源:怀恩书社我见过许多没有礼貌的孩子,自己学生尚可以教化,邻家孩子只能由他。关于礼仪,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遥远的礼貌,还是开口叫人。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婚宴,婚宴的桌上有一个孩子,把转盘转得忽悠忽悠的。一席下来,家长没有阻止自己的孩子,大家因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