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 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
济群法师: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济群法师: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济群法师2016年讲于临终助念培训临终助念是书院的慈善项目之一,目前主要针对学员及直系亲属。每次关于助念的培训,参与者都很踊跃,这也反映了很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需求。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件大事,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门槛,并处于逐步加深的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人格在寂寞中升华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人所欢迎的。但是,人而真正能够忍受寂寞,安于寂寞,乐于寂寞,并且愿以寂寞为其终身之良友者,他将必然通过寂寞之路,透出于寂寞的氛围之外:他将会在寂寞之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
济群法师:人生五大问题

济群法师:人生五大问题

(南无圣者文殊师利菩萨!)人生五大问题济群法师开示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现实问题,只要努力多半不难解决。但继续对人生做深层思考,触及心灵深处,必然会碰到生命存在的共同问题——...
弘一大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弘一大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弘一大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一九四一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讲大师为近代之高僧,众所钦仰。其一生之盛德,非短时间所能叙述。今先略述大师之生平,次略举盛德四端,仅能于大师种种盛德中,粗陈其少分而已。一、略述大师之生平大师为陕西人。幼读儒书,二十一岁出家,三十三岁居普陀山,历二十年,人鲜知者。至一九一一年,...
为什么说信心极为重要——智圆法师开示

为什么说信心极为重要——智圆法师开示

为什么说信心极为重要智圆法师开示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二,修信为根本者。】  信心极要之根据  以下依经论和语录阐述信心极为重要的原因。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  《宝炬陀罗尼经》说:信心是一切修行的前导,犹如母亲,出生、守护、增长一切功德。  【“除...
佛陀十二行谊礼赞文

佛陀十二行谊礼赞文

佛陀十二行谊礼赞文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善巧慈悲生于释迦族,威仪赫赫身似金须弥,世尊当初发起菩提心,此时所作佛行极广大,利益诸天了知调伏机,明观种姓母摩耶夫人,圆满十月怀胎释迦子,梵天帝释咸礼彼圣相,大力童子彼乃人中狮,调伏骄慢刚强凡夫众,随顺世间诸法之行谊,深明善巧方便众眷绕,洞察轮回诸行无实义,清...
亲友和怨敌,不过是你分别心的幻影

亲友和怨敌,不过是你分别心的幻影

上半生敌下半多为友,今时爱惜之友于明朝,反目成仇断命亦可能,怨亲无定贪嗔有何义?——《此世现相厌患歌》很多上半生是敌方,下半生因缘一变就成了亲密的朋友;又有很多今天爱惜的朋友,来日却成了断命的仇敌,可见怨亲关系是不定的。既然不定,为何一定认定他是亲而贪著不舍?认定他是怨而嗔恚不已呢?没有任何意义。譬...
为何要令善知识欢喜、怎样令善知识欢喜

为何要令善知识欢喜、怎样令善知识欢喜

为何要令善知识欢喜、怎样令善知识欢喜智圆法师开示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念这一颂时,应当发愿:依于悲愍以无染心为我开示大乘道的诸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法,在我未证得菩提期间,愿我与这些说法的善知识恒时共住;共住后,何时也不违逆他的心,不说一句不悦意的话,专一地...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稻和盛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
法相:尘沙惑

法相:尘沙惑

尘沙惑【尘沙惑】FROM:《三藏法数》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尘沙惑】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以尘或沙之无数譬喻凡夫内心之无知,故谓之尘沙惑。详称恒沙惑,略称尘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