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信:就是一个总的胜解信
- 2、二信、三信和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是完全对应的
- 3、六信是高标准行因,也可以和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对应
- 1、他力、自力
- (1)他力角度
- (2)切愿是自力的角度,也未离开他力
- 2、想去、能去
200612浅说信的基本内涵
(一)五种讲法:一信、二信、三信、四信、六信
信的基本内涵 | |||
祖师 | 简称 | 原文 | 出处 |
善导大师(二信) | 信自不可出 |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 观经 四帖 疏 |
信依他可出 |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 ||
印光大师(四信) | 信娑婆苦 | 当信娑婆极苦。 | 印祖 文钞:一函 遍复 |
信极乐乐 | 西方极乐。 | ||
信自不可出 | 当信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 | ||
信依他可出 | 当信求生决定克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 | ||
蕅益大师(六信) | 信自 | 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今虽复昏迷倒惑,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 弥陀 要解 |
信他 | 信彼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 ||
信因 | 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何况一心不乱安得不非生净土因,是名信因。 | ||
信果 | 深信净土上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 ||
信事 | 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所以依心所现一切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土,在十万亿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 ||
信理 | 深信极乐国土虽在十万亿土之远,而实不出我只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复,深信西方依若正若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 ||
信自 | 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今虽复昏迷倒惑,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
1、一信:就是一个总的胜解信
“信”,就是胜解信。
一般讲净土信心就是用二信、三信、四信、六信去讲,同时,它们又都是胜解信。关于胜解信,是用唯识心所来解释,这是我们团体经常讲的。
不管是信佛力,还是发切愿(愿也是胜解心所或信心的本体),还是持名的力行,都是胜解信,力行只是信愿的外在表现而已。
净土的信愿行没有离开胜解信,目标是胜解信,源头是胜解信。
2、二信、三信和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是完全对应的
二信、三信、四信、六信都可以对应,基本上是一样的。
二信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二种深信。
四信就是印祖讲的四种深信,和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基本上一样。(在其他课程中多次讲过,这里不讲。)
三信,则有不同的讲法,比如,截流大师的三信,是信生佛平等,信生佛有殊,信一念回心则往生无疑,这三信中,第二信就是善导大师的第一种深信,第三信就是善导大师的第二种深信,第一信是为第二信和第三信作铺垫的。
3、六信是高标准行因,也可以和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对应
六信是高标准(九品当中的上品乃至彻四土)往生行因,讲往生关要(抉择往生标准或及格分)不用一下子讲得那么高。或者说,讲六信也要归到佛力上,而不是说,没有六信的胜解就不能往生。因为,六信包涵了圣道门的一切修法,这样讲净土的往生标准,就没有人能做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六信是净土胜解信的圆满标准,不是最低标准。
另外,二信、四信,不是说不能和六信对应,二信、四信可以用理体来讲却归到事相上,比如,深信佛力难道只是用第十八愿来讲吗?不见得的。截流大师的三信,表面上是用理体讲信心,实际是归到事相上,本身就是和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一模一样的。
(二)两种归纳
1、他力、自力
(1)他力角度
为什么要讲信心的基本内涵呢?
一般说净土法门是一个信心成就的法门,这个信心,主要是强调信佛力,尤其善导大师的著作重新回传到大震旦国以后,我们讲净土的他力,就非常圆满。否则,没有学过善导大师的教言,对于决定信相或往生关要的细节法义恐怕会有未知或愚昧。
(2)切愿是自力的角度,也未离开他力
净土讲信心,是不是讲一个他力就够了?这个他力,就是第十八大愿吗?就是唯一从易行道原理上面讲的吗?
从高标准上讲,信佛力也可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你真能信佛力,不仅可以决定往生,而且,也是上品往生,对于净土教法和通途教道也都会有深刻的理解。
他力,不仅指第十八大愿,欣求佛力接引自己临终往生;他力,还指欣求极乐世界的依正功德,现前你念佛,就是在依靠佛王阿弥陀佛来加持身心、调伏烦恼(此岸),同时,也在熏修信愿里面的信佛力和发切愿(彼岸)。所以,净土的他力,除了依靠佛力横超生死的特殊性;还有和通途的共通性,比如,你这样念佛,也是在修本尊瑜伽这样的他力法门,在开发善心或获得佛尊加持上,也是最殊胜的。
我们学净土也好,讲净土也好,要把二种深信讲到一起,把自力和他力讲到一起,把此岸和彼岸讲到一起。那么净土的信心除了信他力,还有信二土苦乐的角度。这个信二土苦乐,是自力上熏修切愿,同时,因为在欣求西方的依正功德,所以是在依靠他力;以及不是通途法门中士道的出离心修量乃至内涵,所以,是归到他力上。
这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理解他力,他力就不是那么浅薄了。所以,只把他力讲成一个空荡荡的第十八大愿的信佛力,这是随他方(非自宗许)的他力;而随自方的信佛力,本身就把欣求心或切愿的内涵包括了。也就是说,愿的修法或欣求心,本身就是他力的修法,而不是说,信他力就是一个孤零零的第十八大愿。
2、想去、能去
决定信=想去、能去 | |||||||||
名称 | 善导大师二信 | 印祖四信 | 对应顿渐 | 对应二力 | 对应安心起行 | ||||
信自不可出 | 信依他可出 | 信娑婆苦 | 信极乐乐 | 信自不可出 | 信依他可出 | ||||
想去 | √ | √ | √ | √ | √ | 渐 | 自力用功,不离他力, | 起行 | |
能去 | √ | √ | 顿 | 仰投他力,不离自力 | 安心 |
决定信或往生关要就是“想去、能去”这四个字。
要注意,我们讲往生关要,不是说,仅仅讲一个相信自己能往生,而是你得想去才行,这个想去,没有离开对佛力的皈投或仰信,是归到他力上去的。
“真信”并非仅对应相信自己能去,“想去”也并非就仅仅对应切愿,我们把信和愿分别对应深信佛力和发起切愿,这是为了突显两者的特性。实际上,“想去”还要建立在深信二土苦乐的基础上,切愿不能离开深信二土苦乐的基础,也是在胜解信上面用功。当然,“能去”更不能离开“想去”,没有认定那个目标,不是净土有志者,说那个地方容易去有何意义?
所以,切愿对应“想去”,也是落到信心上;真信对应“能去”,也没有离开切愿。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能去”是因为深信佛力,所以相信自己能去,一信之后更不再疑;“想去”是自力净心,需要在自力上落实信愿,却又不是通途法门的高标准,是落到相信佛力上。
“能去”是顿,“想去”是渐。“能去”是净土安心法门,一信之后更不再疑,能马上解决最根本的大问题,到了临终,也不要有一个念头怀疑佛不来;“想去”是大工程,需要长远落实,在自力净心上用功。
也就是说,我们讲净土胜解信,不是一个泛泛的信佛力而已(真信佛力,也能决定往生);而是说,还有切愿相对应的熏修二土苦乐——切愿的胜解信修法,这是要努力落实的。不是说,你稍微学一学第十八大愿,天天学习往生是容易的,你就能放下,就能有切愿,就能决定往生。这两种引导在讲说上是有侧重点的,学修上则是并运并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