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水星Mercury

圣一法师《金刚经浅易》01:解释经题

水星Mercury 2023-02-07 131
497c866fc1897989d844e212e6e2d02b_2020082623183652.jpg
金刚经浅易
圣一法师主讲
弟子衍轮辑录


各位善知识:
今日大好因缘,与各位大德研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在今天末法时代,能够深入研究三世诸佛的妙理,的确是因缘难逢难遇,本人非常高兴,亦非常乐意与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此乃经题之文,金刚是譬喻,般若波罗蜜是法,此经以法、喻而立题
金刚譬喻般若,能破众生的执著,众生的执著,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都未能破,所以生死轮回无有了期,若破了我执,谁也不受生死,我执不易破,惟金刚般若能破。
什么是我执呢?
我们死了以后,到地府受审的那个,就是“我”,不是我们的身体去,是“我”去,“我”,执则有,不执则无,所以,是“我相”到地府受审,判罪后,到地狱处受苦的,也是“我”,不是我们的身体去受,身体已死了,埋葬了,没有受与不受,只有“我”去受。地狱罪毕后,投胎时,也是“我”去投胎,无我,不会入胎,有我,才入胎;或入人胎,入胎后,出生为人,长大后造罪,谁造罪?不是身体造罪,是“我”造罪。
一切罪都是由我而造,例如行路时,不知不觉,踏死了一只蚁子,不知道——无我——无罪,若见到一只蚁子,故意踏死它,有我,有杀蚁罪,所以一切罪都是从我而生。
不但一切罪从我而生,一切贪嗔痴烦恼,亦是由我而起,所谓我贪、我嗔、我痴、我嫉忌、我谄曲、我憍慢,无我,一切烦恼无所从起。

烦恼因我而生、业因我而作、轮回因我而受,都是因为“我”,称为我执。“我执”非常厉害,亦不易断,惟有金刚般若,可以断我执,若不断除我执,生死无有了期。

昔日摩登伽女,因执著五百世的姻缘,是故五百世皆为女人,后来在楞严会上,得楞严咒的力量,把我执消除,证阿那含果。

因五阴而起我,破了五阴的我,则无我起烦恼、无我造罪、无我受生死,是谓了生死。声闻缘觉,只不过以般若力破了我执,无我,不再起烦恼,无我,不作业,无我,不受生死,出三界火宅,免受轮回。
声闻缘觉虽然认为五阴无我,但仍认为有五阴之法、有生死之法、有涅槃之法,称为法执,既执有法,便盖覆佛性,是故二乘人虽然生死已了,但仍未见佛性,既未见佛性,不懂得从性起修,又焉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呢?
凡夫不但我执未空,法执亦未空,有我执,所以受生死轮回,有法执,所以不见佛性;菩萨以金刚般若智破我执,出生死苦海,不受轮回,再破法执,见佛性,从性起修六度万行,功德圆满即成佛
何谓般若?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般若是一法,佛以种种的名字而说,或说圆觉、或说实相、法界、涅槃、法身,经云:“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是名般若智。”
般若又分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及实相般若三种,一切经典、陀罗尼咒等,都是文字般若,念阿弥陀佛,亦是文字般若,戒律,亦是文字般若,乃至禅宗大德参“念佛是谁”,亦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的范围很广,文字般若多者,成一部经,少者,是一四句偈,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就是观照般若。
例如持大悲咒,大悲咒是文字般若,持得纯熟,观照般若现在眼前;念佛,是文字般若,念得纯熟,观照般若亦现出来,从文字般若修行,决定得观照般若。
何谓观照般若?观照就是观一切法空,例如持大悲咒,持至相应时,观照般若现前,空了时间性,本来念一遍大悲咒须两三分钟,现在只须一弹指顷;又例如禅宗大德坐香,但觉一弹指顷便开静,皆因观照般若力,若无观照般若,坐香时,会觉得时间很长,若起观照,不但时间空,文字般若亦空,甚至一切法空,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一刹那间黑暗消除,光明现前,这都是观照般若之力。
从文字般若生观照般若——一切法即非一切法:布施,不见有布施相可得;持戒,不见有持戒相可得;念佛,不觉自己有佛可念——再由观照般若生实相般若,实相就是到彼岸。
又例如,念阿弥陀佛,是文字般若,念至妄想伏,烦恼薄,阿弥陀佛放光明,是观照般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亦是观照般若,再精进念,命终时,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者,诸法实实在在就是“这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实相般若就是彼岸。
不论我们用什么功,必定先从文字般若下手,从文字般若而起行,行起解绝,就是观照般若——照色,色空;照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空;五蕴空时,众生亦空,众生空即无生,无生就是佛,就是到了彼岸。

用功至观照般若起现行时,欲罢不能,观照般若得力,即起实相般若,实相,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最真实,除了佛性以外,一切都是虚妄,都不真实,都可以舍。

金刚经中,处处显露三般若:“般若波罗蜜多”,是文字般若,“即非般若波罗蜜多”,是观照般若,“是名般若波罗蜜多”,是实相般若;“如来说微尘”,是文字般若,“即非微尘”,是观照般若,“是名微尘”,是实相般若。

金刚经处处显露三般若,若明白三般若,全部金刚经就容易清楚,三般若,的确是我们修行的路径,出苦海的宝筏,惟文字般若,仍是此岸,只有实相般若,才是彼岸。
心经亦具足三般若,不过比较简单些,只从空五蕴而见宝相,金刚经则从布施、忍辱、微尘、世界、说法、三十二相等法中见实相,范围比较广。
波罗蜜意即“到实相的彼岸”六祖云:“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故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法执一天未除,布施不是般若,般若不是禅定,禅定不是忍辱,忍辱不是持戒,法法不同,而且法法互不相容,例如水不容火,火不容水,地不容风,风不容地,法执空时,布施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忍辱,忍辱就是持戒,水性就是火性,万法一如,万法打成一片,如水无波浪,是名波罗蜜;是故波罗蜜,就是实相般若
即路径,从凡夫到成佛,以金刚经为路径,名之为经
经题解释已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