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栖莲willa

无量寿经大疏•十方菩萨往觐无量寿佛

栖莲willa 2021-09-27 252
目 录
  • 《无量寿经大疏·十方菩萨往觐无量寿佛》
    •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 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 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
    •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
    •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 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
    • 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因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
    • 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
    • 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 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
    • 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 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
    • 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 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 净土法是以佛智慧为体
      • 认识的障碍在哪里
      • 附:
    •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 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
    • 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
    •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
    • 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
    •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
    • 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 《无量寿经大疏·十方菩萨往觐无量寿佛》

    智圆法师讲授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佛告诉阿难:阿弥陀佛有无边的威神力。十方世界里有无量无数无法思量那么多的诸佛如来,都一致称扬赞叹阿弥陀佛。 


    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在东方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国当中,有无量无数的菩萨众,都前往阿弥陀佛那里,在佛前恭敬地献上供养。并且供养极乐国土里的菩萨众和声闻众。之后在阿弥陀佛座前听受殊胜的经法,然后把自己听到的殊胜妙法,在东方世界等当中宣扬教化,广布世间。

    同样,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所摄的任何一方,都有恒河沙数的佛国,那里有无量无数的菩萨众,也同样来到极乐世界,供养承事阿弥陀佛和极乐圣众。之后,在佛前听受经法,并返回本国,广泛弘扬。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这时,世尊以偈颂说:在东方恒河沙数的佛国里,有无量无数的菩萨众,都前往西方净土,拜见阿弥陀佛。其余南、西、北方,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这九方,也各有恒河沙数的佛国,每个国土里也都有无数的菩萨众前往极乐世界,拜见阿弥陀佛。


    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


    所有菩萨都各自拿着殊胜的妙花、宝香,以及无价的妙衣等等,供养阿弥陀佛。而且,他们都在佛前奏起了美妙的音乐,发出和雅的音声,赞叹最殊胜的阿弥陀佛。像这样,以各种上妙资具,以及音乐赞叹,来供养阿弥陀佛。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


    这两颂是诸菩萨赞叹阿弥陀佛的无上功德,并作恭敬顶礼。

    菩萨们赞叹说:西方大导师阿弥陀佛,究竟彻证了神通、智慧,一切无不自在、无不照见,彻证了万法的本源,能够自在无碍地入于深法当中,并且具足无量恒河沙数的功德宝藏(即如来藏本具的恒沙功德彻底显发),微妙的智慧无与伦比(意思是,如来的智慧远离了一切客尘障垢,能够以实智彻证诸法实相,以权智应众生的心,而作无量不可思议的幻变事业。正是以这种无与伦比的微妙智慧,才显现出无量的净土庄严以及无量的度生事业)。

    弥陀的智慧日轮朗照一切世间。由智慧现出的无量光明,普照到十方无央数世界中,摄取无量众生,消除众生的生死阴云(也就是能灭除众生内心的无明烦恼、种种业障、种种苦恼,以智慧日轮照在众生心上,开明他的心地,而消除生死阴云)。这样赞叹之后,诸菩萨们恭恭敬敬地绕佛三匝,而且用头部顶礼无上的弥陀世尊。


    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因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菩萨们见到了阿弥陀佛无比庄严的净土,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无量庄严。以此缘故,菩萨们都发起了庄严国土的无量心,愿自己将来成就的佛国也能如是庄严。

    极乐国中的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不论是形色、光相、还是名数等等,都没办法辨别明了,根本不是思维语言能够测度、描述的,所以说“微妙难思议”。

    这一切都是从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流现,或者说国中万物都是以弥陀妙心为本源。而阿弥陀佛的智慧不可思议,所以由此所现的任何庄严相都穷微极妙,不是语言思维的行境。因此是普皆庄严。其中的一色一香无不圆明具德,比如七宝池里的水,你说它到底有多少种德相?有多大的妙用?就连诸大菩萨也无法彻知。也因此,我们常说,极乐世界的水就是水佛,花就是花佛,光是光佛,香是香佛,风是风佛……一切都是真如本性现起的妙相、妙用。

    从十方世界前来的菩萨们,见到极乐国土的清净庄严,超过十方无量世界,因此都发起了无有限量的心,立下志愿将来也成就和西方佛国同等微妙庄严的净土。

    “发无量心”,指极乐国土的妙境界相,一一都没有边际,也就是超出了局限的量,没有一多、广狭、依正、延促等的局限,完全是清净、圆融的境界,超情离见。所以,菩萨们在见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净土妙境界相时,也都发起了无量的心,誓愿成就无有限量的佛土。这不是只发愿成就一种有限有量的国土。

    那么,菩萨众为什么来到极乐世界呢?大家知道,成佛需要圆满十度、成熟有情、严净国土。如何来庄严国土呢?正如《维摩诘经》所说:“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以清净佛国的种种庄严事,作为效仿的对象,发愿将来自己成就的国土也具足如是庄严。这里,十方世界里的菩萨们,都来到极乐世界观摩,见到了庄严国土的具体成就相,这样得到了深切、具体的认识后,就激发了他们无上的菩提志愿。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

    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


    正当菩萨们发愿严净国土时,阿弥陀佛以无碍的他心通了知菩萨们的心念,他们的发愿正符合佛的心意,所以阿弥陀佛显得非常欢喜,熙怡微笑,从口中放出无量光明,普遍照到十方无数国土。之后光明回转过来,绕了佛的身体三圈后,又从佛的头顶没入。这时候,在场的天人大众都知道这表示佛在给大众授成佛的记别。因此大众都欢喜踊跃,彼此庆贺。

    《宝积经》 上说:诸佛的常规是,给地狱众生授记时,光明会从两脚的下端没入,乃至为诸大菩萨授记成佛,这时候光明会从佛的顶上没入。而极乐国土纯一是大乘,没有其他乘的缘故,所以全都是授记成佛,这也是阿弥陀佛“一切皆成佛”的悲愿的实现。所以,这里说从佛的顶端没入。

    当时,法会中的菩萨们见到这种瑞相时,知道我们现在都得到了成佛的授记。而诸菩萨众一心寻求无上菩提,最大的希求就是证得佛果,现在得到了成佛的记别,就表示已经不再退转,决定作佛,所以都非常欢喜,彼此互相庆贺。这也是阿弥陀佛给大众的一个极大的安慰和印可。


    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当时,观世音大菩萨整理衣服,顶礼佛足,请问说:“佛是以什么缘故,欢喜微笑?唯愿世尊为我等解说其中的密意。”这时,阿弥陀佛以犹如雷震般的清净梵声,具足八种功德的妙音,说道:“我要给与会的菩萨们授成佛的记别,你们现在善自谛听。”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两句,是释迦佛在称赞阿弥陀佛的语功德。

    “梵声”,指如来的梵音清净,如同大梵天王。唐译上说:“震大法雷,开悟一切。”也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如同大梵天王,他所演说的妙法犹如大雷震,能够使众生开悟本性。

    “雷震”,《嘉祥疏》(指隋朝吉藏大师造的《无量寿经义疏》,因大师常居嘉祥寺,故被称为“嘉祥大师”)上说:“震雷能骇动物情,譬说法皆动无明之识也。”意思是,震雷能够震动人心,由此比喻佛的说法,能够震动无明业识。

    “八音”,指如来成就的八种音声德相。《梵摩渝经》上讲到:“声有八种:最好声、易了声、濡软声、和调声、尊慧声、不误声、深妙声、不女声。”

    一、最好声:指声音哀雅、微妙。二、易了声:指语言清澈明了,言辞清晰。三、濡软声:指声音柔软,令听者内心喜悦,舍掉刚强之心。四、和调声:指音声适中、调和,让人听起来自然相称,能自然入于听者心中,让众生会归中道妙理。五、尊慧声:指语言具大威力,十分庄重,听者自然心生尊重,并且心开意解,智慧开明。六、不误声:指言辞没有失误,义理无有过失,并使听者都能得到正见,远离外道的各种不正见。七、深妙声:声音十分深沉,像雷震一样,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并能使听者证悟甚深之理。八、不女声:指声音雄朗,能令听者恭敬佩服,自然归顺。

    具足这样语功德的阿弥陀佛,以微妙的音声为菩萨们授成佛的记别,并且请在场的大众认真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阿弥陀佛对大众说:“从十方世界来的菩萨们,你们的志愿我完全了知。你们都已经发了大愿,要严净国土。(菩萨们到了极乐世界,看到了弥陀佛国的功德庄严,都立誓自己将来成佛时,也要成就跟极乐世界一模一样的净土。)现在授记你们将来决定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阿弥陀佛说:“从十方世界来的菩萨们,你们要想严净国土,首先就要了达,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回响,现而不可得。有了这种觉悟空性的智慧后,再起如幻的心,行如幻的行,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既不住空边,也不住有边。或者说虽知佛土空,还炽然建立佛土,虽知众生空,还炽然教化众生。这样来建立如幻如梦的佛国,将来必定能够如是成就。”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指觉悟、证知一切万法,都是虚妄无实,如同梦、幻、空谷回响一样。

    首先,“如梦”,《大智度论》说:“‘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就像梦里本来没有真实的事,但做梦的人却误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醒来后发现那些让自己感到恐惧、欢喜、贪著、忧虑等的事,实际上根本没有。之后自己也会哈哈一笑,原来一切都是白费心,本来无事的。同样,诸法就像梦中事,看起来好像是有,有山河大地,有各种的爱恨情仇,但这只是心识入迷现出的假相,实际根本没有它的自体,又怎么能得到它呢?

    “如幻”,论上又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一切有为法就像幻事一样,幻师对着石块等念咒,空中就现出了骏马、大象等等,但这些都是欺骗小孩的。小孩看到后,以为空中真的有象、马,其实根本不可得。这些象、马的影像都是石块、咒语等因缘合成的假相,根本没有自体存在,也不可能长久安住,正现的时候就了不可得。

    这些幻事只是由因缘现出的一种假相,怎么能认为它有自体存在呢?如果它有自体,那么即使停止念咒,或者把石块拿掉,它也应当存在。因为它是有不观待其他而独自成立的体性,这样一来,随你因缘怎么息灭,也与它无关,它的自体还是存在的。但事实上,缘聚则现,缘散则无,显然这是观待他法而显现,根本没有自性。

    “如响”,论上又说:“‘如响’者,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更有声,名为响。响事空,能诳耳根。’”比如,在深山峡谷里,或者在很深的山涧当中,或者在空旷的房屋内,如果有人说话,或者物体撞击发出声音,就会由这些声音传出回声,这就叫“响”。没有智慧的人认为真的有人在那里说话。而智者心想:“这声音不是任何人说的,只是先前的声音和空谷、自己的耳根等和合,变出来一种声音相,所以叫做回响。那里根本没有人在说话,声音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只是因为缘起的作用,显现一种回响的假相,只是一种错觉。所以,这种响声的现相是空性的,根本得不到,但它却能诳惑耳根,让人听起来以为真的有这个声音。

    一切因缘所作法都是如此。有自体的法根本不必观待因缘,它自性就能成立。但是,诸法并非不观待因缘,哪里会有自体呢?这里说的梦、幻、回响等等,都是指观待因缘的法无自性,只是一种假相,或者假名,真实中丝毫也得不到。

    《净影疏》 里讲,这一偈,首先举出这两种因,然后授记将来决定成就这样的国土。其中“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是说智慧;“满足诸妙愿”,是指发愿;“必成如是刹”,是授记如此修行必定成就这样的净土。

    这样就知道,依靠智慧和愿力才能成就净土。本经前面也讲到,法藏菩萨“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就是指他住在了知真实际的智慧中,起无量无边的如幻行海,来庄严净土。这里,阿弥陀佛开示诸菩萨,应当以智慧和愿力来成就净土。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净影疏》 说,这一偈,举出智和行两种因,并授记如是修行的菩萨将来必定成佛。其中“知法如电影”,是智慧;“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是行持;“受决当作佛”,是授记如此修行将来必定成佛。

    “如电”,电光刹那不住,因缘聚合时忽而一现,过后立即消失。先前没有,之后也没它,这只是因缘合成的假相,根本没有自性。

    “如影”,《大智度论》说:“‘如影’者,影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眼识)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光明和物体的因缘一和合,就会现出影像。虽然妄识可以见到一种相,但这只是虚相,去捉取的时候什么也得不到。比如,物体旁边出现影子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有,但就在它现的地方,用手去摸,是怎么也摸不到的。或者像水中月影,猴子们看见水里似乎真有一个亮晶晶的月亮,认为那是真实的法,就想把它捞出来。水月看起来宛然是有,实际上根本没有,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捉不到它。一切法也是如此,虽然眼等根识能够见到、听到等等,但实际了不可得。

    像这样,了知诸法就像电光、影像那样,本来无有,当然国土也不例外。那么,该怎么成就清净国土呢?这就要依如幻的缘起来实现。也就是要有通达空性的智慧,而且发起严净国土的大愿,再依大愿而起大行,圆满自利利他的无边菩萨行海。也就是,从根本智起后得智,或者说由了达空性的大智而发起严净国土的大行,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由此能无碍地变现清净佛土的庄严。总之,在空性中起无边的幻变,以此来成就净土。阿弥陀佛授记如是而行的菩萨将来决定成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净影疏》 说,这一偈举出智和愿两种要因,而且授记这样修行必定能严净国土。其中“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是智慧,(前面“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是通达世俗的智慧,这里是通达真实义的智慧);“专求净佛土”是发愿,由这个净佛国土的大愿来发起妙行,以庄严净土;“必成如是刹”,是授记由这样智悲双运就决定能成就净土。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诸法”,指有为无为、有情无情、染净、凡圣等一切法。“性”是不改的意思,指真实理体。一切诸法的法性如何呢?凡是观待因缘和合而成立的法都是虚假的法,并不是真如本性,所以一切法都无有自性。如果诸法有自性,那就不应有增减、生灭、来去等相。因为,“自性”是不变不改的体性,就不会有任何变异,完全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所以,凡是有生灭、来去等相状的法都只是幻相,而不是本性。也因此,一切诸法都是以真实理体为法性。

    那么,怎样才能通达诸法的法性呢?这又要决定地了解到,一切法无我或空性这个真理。“空性”和“无我”只是异名,就像“眼”和“目”一样,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合成,没有自性,所以叫“空性”。它本来没有自体,就叫“无我”。

    “我”有“人我”和“法我”两种。“人我”是指,凡夫由于看不清真相,把五蕴法当成是常住、独一体性的“我”。如果知道这只是一堆刹那就灭去的很多体性的法聚在一起,里面根本没有补特伽罗的实体或者丝毫没有人我存在,就叫做“人无我”,就像灯光打开,看到只是花绳,上面没有蛇那样。

    众生的身心内容,总的只有色、受、想、行、识五类法。如果认为真的有我,那应当在五蕴上存在,不应该在五蕴外存在。不然蕴外有我的话,就成了我和蕴无关,这蕴上发生的烦恼、苦乐等,我丝毫感受不到。但这显然不成立。如果说五蕴是我,那应当在蕴的支分或者总聚上得到。但是在蕴的每个支分上都没有我,而合集在一起也不会有我。

    以色蕴为例,在眼、耳、鼻、舌、四肢、五脏、血、肉、骨、骼等每一个支分上审察,里面丝毫没有我,比如在眼睛上没有我,在手上没有我,当你看到这只是许许多多的微尘生来灭去时,就知道根本不是独一的、常住不变动的我。同样,按心法的受想行识观察,在任何心王、心所上也都没有独一的、常住不变的 “我”。比如,我们的眼识每一刹那取一个境相,前前后后的眼识是完全不同的法,这样有多少刹那,就有多少个不同的眼识,这不会是不变的、独一的“我”。其他受、想、行、识等,都按照各自的所缘境、时间、体性等,可以分成一个个体性不同的法。这样分了之后,就知道这是林林总总的很多不同的法,而且刚刚生了,一下子就灭了,就像电影银幕上不断变换的影像那样,这里面任何一个都不是常住、独一不可分的我。每一个法上没有“我”,聚在一起也一样没有“我”。除了这些再没别的。所以,认为有一个“我”,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错觉,其实根本就没有“我”。

    “法我”是指我们认为的在人我之外,其他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都有自性。实际上,一切有为法都是观待其他因缘而生,根本没有独立的自性或自体。如果它有自性,或者说真实中有这个实法,那它和因缘不同,就是在因缘外有这样一个实法存在,即使因缘再怎么变,也跟它无关,它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因缘灭了,也还有它存在。实际上它丝毫无主,完全随因缘而转,并不是因缘之外别有它,所以无有自性。无为法也只是观待有为法而假立,并不是实有自体。所以,任何一个法都没有自性,这就是“法无我”。

    这样就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正显现时根本得不到。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就像《金刚经》所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了知一切法空,但不堕在空边,仍然专求净佛国土。也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由此必定能成就净刹庄严。

    菩萨虽然了达三轮体空,以智慧不耽著任何法,但以大悲熏心的缘故,发愿严净国土。在严净国土时,仍然恒时寂静。这就是妙契中道,既不著有也不著无。所以,了达空性不是堕在断边,而是一切无住;不是不能做事,而是做得更好。一切都是称性而修。《往生论》中说,由一法句,即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能流现二十九种庄严,这是从空出有;二十九种庄严全摄归一法句,这是摄事归理。一切唯一是智慧起用而已。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由本性现起一切修行,一切修行全在本性起妙用,而不住著任何妄相,也就是“无作而作”。


    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

    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十方国土中的诸佛都告诉本土的菩萨,指示他们去觐见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是因为到了阿弥陀佛那里,闻到佛宣说妙法,以欢喜心信受奉行,就能速疾得到清净处。到了庄严清净的阿弥陀佛国土,就能迅速获得极广大的神通,必定在无量寿佛那里得到成佛的授记。

    “清净处”,既可以解释为成就自己的净土,也可以按心地法门解释成证得本来清净的真如妙心。也就是,如果听到阿弥陀佛宣说大法而顿时相应,彻了心的本源,就能到达本来清净之处。也就是见到真如本性。

    “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十方国土中的菩萨一到极乐世界,得到弥陀愿海威神力的加被,就迅速开发极广大的神通。就像第五到第九愿所说,往生后立即获得天眼、天耳等五神通,而且最少是见到百千亿那由他数量的诸佛国土,了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中的事等等。

    因此,十方国土中的无量诸佛,都劝导本国的菩萨们去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佛那里得到加持,就能迅速成佛。而十方诸大菩萨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弥陀愿海有极其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所以他们自己都很向往能到极乐世界,领受阿弥陀佛的大加持而迅速成佛。阿弥陀佛的很多愿都是针对菩萨发的。比如十方国土里的菩萨,一闻信弥陀名号,顿时就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得到这些三昧的境界是一直到成佛之间,常常见到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能一念间供养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而且不失定意等。像这样,能顿时成就极大的功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以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被,凡是闻信弥陀名号,希求往生极乐净土的人,都能如愿往生,而且往生后自然得到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


    这些往生极乐净土的菩萨,见到阿弥陀佛成就的国土如此穷微极妙、具足无量庄严,也都兴起无上的志愿,愿自己将来成佛的国土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异。而且心里都想,为了度脱十方世界的一切苦恼众生,愿自己将来成佛时的名号显扬于十方国土,传遍其中的每一个世界。

    这就是借托阿弥陀佛愿海的成就,而引发了菩萨众的菩提大愿。


    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们,能以极广大的神足通等飞行游化,一刹那间遍在无数刹土中,奉事亿万如来。承事十方诸佛之后,至诚恭敬地顶礼诸佛,之后欢喜告别,又回到了极乐国土。


    以下一段偈颂是释迦佛对当时和后世听闻《无量寿经》的佛弟子,做深切的教导。这一段经文非常重要,需要详细地讲解和学习。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如果一个人过去世没有修过福德和智慧资粮,没有种植过深厚善根,那就不可能闻到这样甚深微妙的净土经法。只有往昔曾经持戒修福、积资净障、心地清净、具有戒行的人,才有善缘闻到《无量寿经》的正法。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如果在往昔世没有种过善根,那就连这部经的名字也听不到,更何况了解经文的内涵。这里的“闻”字有“信受”的意思。如果听了之后不生信心,那也不算是真正的“闻此经”。

    “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这是说真正清净了业障,已经具有持戒等无量资粮的人,才能闻信这部即生登入不退地、速成菩提道果的净土大法。这里是以持戒为代表,还包括其余各种善根资粮。

    清净戒犹如大地,是出生一切佛法功德的根本。由于过去多生累世励力地守持净戒,戒除身口意的粗细恶行,而且行持各种善行,使得内心没有很重的业障,又具足深厚的福德,这样就成为清净的法器,有很多修善法的因缘。这才知道,我们是因往昔持戒、修福、发愿等的诸多因缘聚合,才在今生闻到净土妙法。而且听闻的时候,因为自己心里过去世种过很深的善根,以闻法的助缘激发,就出现很大的信心、欢喜心、恭敬心、欣求心等,在心上有很强的受持能力,也因此能深信净土法不可思议的利益。

    就像《金刚经》所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显然,只有往昔曾经持戒修福、种植过相当深厚善根的人,才能对甚深的法义生起信心。同样,《念佛三昧经》里也说,过去曾在无量恒河沙数的诸佛前种植过善根,今生才能闻信弥陀愿海法门,才会清楚地知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累劫大愿大行所庄严的净土,能够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等等。

    按照因果律来推,也会明确这一点。因为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法门,完全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和悲愿神力所现,如果我们往昔没有种过非常深厚的善根,听了这些是没办法相信的,更不可能生起猛利的希求心。就世间来说,大家都能理解一些浅近的常识,而一旦超越了人们通常见识的范围,就很难接受。比如,最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读懂。而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不仅远远超过了现在最深奥的科学,而且也超过了其他世间儒家、道家等的教法,以及内道的小乘教法、大乘权乘教法等等,没有很深的善根根本没办法信入。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非常深厚的福德智慧,才有领会、信受这种甚深法义的能力。

    有人说:很多老太太不是一听就信了吗?信受净土法门应该不难吧?其实,他们一听到这个法就能死心塌地地相信,一心一意地发愿往生,就表明他们前世已经种植过无量善根。比如六祖大师在家时只是个卖柴的,从没读过书,但他一听到《金刚经》就开悟了。这实际是他过去无量劫以来已经积累了无量善根,只欠这一生,所以一听就能开悟。

    这又像大家熟知的“第七个包子”的故事那样。有个人饿了,他吃了六个包子,还是不饱,于是又吃了第七个,这回终于饱了。之后他想:早知如此,直接吃第七个就好了,何必浪费钱和时间吃前六个。其实,他吃到第七个包子能饱,根本离不开吃前六个。那么同样,一听到净土法门就能生起由衷的敬信和向往,也是过去世已经积聚过深厚的福慧资粮,到这一次就有充足的信愿。这就是说,已经吃了前六个,才有一吃第七个就饱的事。

    比如有些道友,一听到净土法门,一接触弥陀愿海,就感觉很熟悉、很亲切,里面的字字句句都会深深地打动他的心。听到每一句时,都由衷地生起信心、欢喜心,感到非常庆幸。每当想起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自然会生起非常猛利的希求、向往心,超过对世间任何事物的渴望。而且心里能够完全确定,今生一定要去极乐世界,依止阿弥陀佛,自己一定是走这条直捷的路来成满一生成佛、普度众生的大愿,一定是由这个奇特的方便来现前成就普贤行愿。把所有成佛的大愿都合在这个弥陀愿海的根本法门上,一心一意仰仗阿弥陀佛的威神加被,以求最快速地成就。这是信念已经坚不可催,在任何情况下绝不改变。这是真正有信念的变现。而这也基于他对弥陀愿海法门的不可思议之处有胜解信。这样之后,即使达摩祖师出现在面前,对他说:“我给你传见性成佛的法,不必再求往生极乐世界。”他的心都能毫不动摇,丝毫不改变求生净土的志愿。(这是为了说明自己求生净土的志愿坚固不可夺,就作这样的表达,并不是叫你去诽谤或舍弃见性成佛的法。)

    其实,对于净土法门生信相当不容易,没有深厚的善根和因缘,就会很难信受。释迦佛在本经中一再强调,如来出世就像优昙花一样稀有难见,佛宣说经法更是难中之难。而且赞叹阿难说:你现在这样请问有很大的利益,将来,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蠕动等类的众生,都能因此得到度脱。《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上也说:“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以这一段佛的圣言量可以确信无疑,其实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极其难信的法,只有往昔在无量佛前种过善根的人才能信受、修行。在本经的前面,阿难想替未来的众生解除疑惑,就请问世尊: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依于须弥山而住,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那是依何而住呢?最后说到,依于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大愿的行业之地。之后,世尊又说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不可思议等等。

    总之,净土法门叫做全体不可思议,无论是事、理、因、果哪方面,或者哪种功德庄严、度生的大用、佛的神力、名号的作用等等,都极其甚深、微妙,完全超出了一般世间的观念,也超出了一切天仙、声闻、缘觉、菩萨们的见识。因为,这完全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悲力和悲愿力起用的结果,只有诸佛的智慧才能究竟了达。也因此,只有种过深厚善根的人,才能对于这样的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生起坚固的信心,并且一直在心里信受奉行。其实,能够对不可思议的法门生起信心,就是不可思议的人。可以看到,很多聪明人都接受不了,一向以来都很排拒净土法门,或者只把它视为一种权小的教法。他们虽然能接受一些其他教法,但是却信受不了净土法门的殊胜、顿速。其实,这就说明他们的善根还不够。

    当然,善根也是有为法,可以通过积聚福慧资粮来培植。比如,我们今生能用最大的恭敬心来供养、礼拜《无量寿经》,也就是供养、礼拜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海大法,那会有很大的开发内在善根的作用。虽然暂时对其中的甚深法义还不太懂,理解起来有一些障碍,但是通过不断地积资净障,这些障碍就会被逐渐消除,自己的心会开始逐渐发起智慧,逐渐变得灵通起来。过去不懂的法义会一下子明白;过去生不起信心和愿心,也能很容易生起;从前有疑惑不解的地方,也逐渐能够理解,不再怀疑。对于那些不可思议的境界,会越来越相信,而且自然能生起欢喜心、希求心。这就是在三宝田中积累了深厚资粮,特别是缘阿弥陀佛、缘《无量寿经》非常殷重地供养、礼拜、发愿,以这些因缘和合起来,会在心上产生很大的作用。坚持做下去,不久你会发现自己的善根在逐步开发、在日益成熟,而有这些好的现象发生,也让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有决定求生的心,这就是转入良性循环的好方法。

    大家今生已经闻到了这样殊胜的妙法,但还是要不断积资净障、不断发愿,缘着这个经法做清净的法行等等。这样不断地来串习、来积聚资粮,天天在这上努力,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状况已经不一样,善根已经积得很厚了,业障减少了,心的感悟能力增强了、更敏感了,善根会油然而生,对净土法的信心,对往生净土的欢喜心、希求心都会越来越猛利。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听到这个法就像吹耳边风那样,没感觉有什么殊胜,像顽石一样无动于衷。后来反省检查,知道这是自己善根不够、心里有业障的表现,就开始有意地在这方面努力,很重视积聚一切能开发的因缘,比如向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等恭敬礼拜、供养,而且常常祈愿,常常读诵、披阅、听闻、开演等等。之后,就像种子不断得到水的滋润,善根就开始萌发、启动、增长。如果非常勇猛精进,也用不了太久,内心就会发生变化。过个三年五年,再去看这部经的时候,就会明显发现:自己的领悟力已经提高了很多,信心、欢喜心、恭敬心、希求心等等也都发生了很多增长,修持净业的因缘也变得很顺利,好像信心、愿心都很自然地能生起,最后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往生。遇到什么法的时候,再不会感到心里有障碍,能够很快信入、很欢喜地受持在心里。信心的莲花会日益开放,而且越来越繁茂。这就是积资净障、供养诸佛等决定会出现的结果。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这是告诉我们,能对此法门生信的都是多善根、福德、因缘的人。如果没有很深厚的福德善根,往昔没有净除业障、广积资粮的话,听到这么殊胜的法门时,是没有福气承受的。也就是内心无动于衷,更不可能励力奉行。


    先从正面讲,“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只有过去值遇过恒河沙数无量诸佛,在佛前种过深厚善根的人,如今才能闻信净土法门这稀有之事。“此事”,指弥陀愿海的境界,或者极乐净土的境界,或者念佛成佛的境界等等。

    “谦敬闻奉行”,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今生一闻到净土法门,就能信受奉行。

    “谦敬”,是净土法门最重要的安心之处。其中“谦”,指弃舍自力(这不是说放弃自己主观修行的努力,而是不再走单凭自力来成佛的路线)。也就是,知道自己是一个业重凡夫,无始劫来单凭自力,一直没能超出轮回。“敬”指仰赖他力,即敬仰阿弥陀佛的力量。意思是,内心有一种非常深的信解,完全相信只要跟弥陀愿海相应,以佛悲愿摄持的力量,自己这一生下至临终十念,都决定能够超出生死。也就是说,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末世凡夫,内心充满了深重的烦恼和业障,单凭自力,在短暂的一生之中超出生死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却能在临终时心不颠倒,如入三昧,得佛接引,顿时生到净土。

    幽溪大师在《圆中钞》 里也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虽然能够念佛,但是身为凡夫,相续中的见思烦恼浩浩荡荡,未曾断绝,临终时只有以佛力的加被,才能达到内心不乱。也就是完全仰仗阿弥陀佛大悲愿船的拔济,虽然自己无法安住正念,但能凭借佛力住于正念当中。也因此,临终时心不颠倒,顺利往生净土,永超生死苦海。”这样比较之后,就能清楚地看到,单凭自力很难顿超生死,而仰仗弥陀愿海的力量却能直下超出。由此能够放下自我,不再排拒佛力,一心信仰阿弥陀佛。

    “闻奉行”,生起这种“谦敬”之后,就会至诚一心地皈依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地忆佛、念佛。心里会非常确定,自己生也靠阿弥陀佛,死也靠阿弥陀佛,唯一仰仗阿弥陀佛。像这样,真正发起了信受的相,就是“奉行”。

    “踊跃大欢喜”,汉译经文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这个消息,当时内心就非常欢喜,一时之间身心踊跃,心意清净,汗毛都由此竖起来了。这就表示他前世修持过佛道,有很深厚的善根 。意思就是,由于过去世种过善根,曾经在阿弥陀佛前结过善缘,所以现在一闻到这个消息,知道了弥陀愿海,就会触动内在的善根,心当即获得清净,其他世间的杂念顿时灭尽,内心欢喜踊跃,倍感庆幸,至心渴仰,一心希求这个法。同时会现出汗毛竖立等的外相。这既是阿弥陀佛欢喜光、清净光、安稳光、解脱光等的加被所致,也是行者过去世种过深厚善根的结果。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 里讲定善义时,引经文说:如果有人闻到净土法门时,悲喜交流,身毛竖起。要知道,这个人过去已经修过这个法,如今重新听到时,往昔的善根苏醒,所以会油然生起很大的欢喜心,之后他能够正念修行,最终必定往生。


    再从反面说,“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如果心里有障碍,被各种恶劣习性障蔽,在闻到净土法门时,现起的都是一些恶劣心态,也就没办法信受弥陀愿海法门,更不可能生起欢喜心、希求心等等。

    净土法门极其简易、直捷,能够让一个凡夫即生就超出轮回,得不退转。得到弥陀愿海的加持,就能毫不费力地实现无量不可思议的利益,只要你能相信,很快就能摄取佛功德为自功德,一切世出世间的利乐都能由此成办。但是,如果内心被罪业障蔽住了,或者过去世有一些邪见,或者在世间恶法、各种染污事上的习气很重,那就不会对这样甚深不可思议的事有意乐,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那样,只是感到索然无味,一点也不会有欢喜、希求的心,这就是善根不足的表现。相反,如果一闻到相关的法义,甚至只是听到个别词句,心中立即生起很大的欢喜。一听到弥陀愿海的甚深广大,听到极乐世界的微妙庄严,内心当即处于敬信的状态,世间的杂念顿然消失,很长时间都沉浸在欢喜当中……这既是佛力加被的结果,也能表示他心中有很深的善根。

    现在要从反面看到,由于法门极其深广、不可思议,所以善根不足、业障太重的人是很难信受的。

    这里举了几种典型的业障表现:

    “骄”,指对于自己圆满的事,深生染著,以一种醉傲的心为体性。

    “慢”,指倚仗自己的功德,跟别人作对比时心态高举,自以为了不起。这里是指轻视净土法门,看不起念佛,认为这些都很低浅。心想:像我这样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怎么会修这种法呢?那太丢脸了!不符合我的身份。尤其现在一些知识分子,自以为很有智慧,一心想要凭自己的力量悟到高深、玄妙的义理,对于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事根本不屑一顾。其实,这只是傲慢心的一种表现,是他过分执著自我的一种反应。由于执著自我的心太强,自以为了不起,然后产生一种非常颠倒的作意,把原本极其甚深、广大的净土法门看得很低浅,认为只是一种权小、不殊胜的法。

    “弊”,指内心执持邪见的人,由于邪见的障蔽,导致他的心不调顺,不能接受这样甚深微妙的法。比如认为佛经上讲的黄金为地、七宝为池,水鸟树林皆宣妙法,宝池里的水能够随心满愿等等,只是一种寓言故事,是人们凭想像臆造出来的宗教神话而已,绝不是事实。或者认为这一切只是一种权巧的说法,实际根本不可能。比如认为罪业深重的凡夫,怎么可能凭临终时念几句佛号就消尽几十亿劫的生死重罪,然后生到那么殊胜的净土,即生解脱?只要念念佛号就能往生成佛,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像这样,心里有邪见的障蔽,就没办法信受。

    “懈怠”,指对于善恶品类应修应断的事非常懒惰,或者对于反方面的各种染污事非常积极,由此荒废了善法。结合本经来说,就是指在净土法上,对于听闻、思维、修习等的各种法行没有兴趣。听到佛经说应当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等时,没有踊跃求取的心。就连每天用二十分钟念佛都不愿意,或者只是有口无心地应付一下。但是,对于世间的各种琐事内心充满热情,每天都非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那些贪、嗔、痴引发的染法,以及能够让人深陷恶趣深渊的事当中,乐此不疲。比如对于赚钱、男女欲乐、五欲六尘、求名逐利等等,能够不惜一切代价,日日夜夜在这上面拼搏。这就表明他的心处在懈怠当中,在往生成佛的大事上,没有希求、渴慕、勇悍进取的心,对于念佛没有那种如饮甘露般的欢喜,也就是对于净土法门的修学非常懈怠消极。也因此,很难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


    以上世尊以正反两方面警示我们,也就是,“骄慢”是“谦敬”的违品,“懈怠”是“奉行”的违品。现在大家都应当以法作为明镜来反观自己:我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如果你心里真正具有谦敬、奉行的品质,就表明你确实跟这个法有很深的因缘。闻到此法门后自然踊跃欢喜,就表示宿世有无量的善根;之后能一直信受奉行,就可以预断你将来必定会往生。

    相反,如果你心里对净土法门有邪见,或者有骄慢心、懈怠心,或者无动于衷,没有欢喜踊跃、谦敬奉行等的内涵,那就必须尽快改正错误。要励力忏悔业障、广积资粮,努力地在这上面用功,才有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否则,就凭现在这种懈怠、骄慢、排拒等的心态,怎么可能往生呢?如果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对往生极乐世界也没有至诚恳切的愿,那就更不可能有念佛等的行,也不会殷重地把善根回向在这上面。这样,心里根本没有信愿,也很难在临终时忽然遇到很好的因缘而侥幸往生。

    可以这样观察,就像看到有烟,就能推知那里必定有火,所谓的“诚于中,形于外”,内心如果对佛有真诚的信心,必定有外在的表现。所以,通过表现出来的“谦敬闻奉行”,就能推知,这个人对于弥陀愿海的他力有很大的信心、欢喜心。进一步也能推知,他往昔必定值遇过无量诸佛,种植过无量善根。(当然,这里说的“他力”,主要是从以弥陀本愿作增上缘来说的,并不是不需要自力。上面讲的谦敬、闻奉行、励力希求等的善心,都是自力方面的事。)

    与此相反,对净土法门心怀骄慢、邪见、懈怠的人,也是因为没有宿世的善根因缘。不但自己不能信受,还妨碍别人。

    比如一类心怀骄慢的人,他们一向认为:我必须依凭自力来修道,依仗阿弥陀佛就不是好汉。所以他们非常排斥弥陀愿海这个他力法门。

    其实真正去观察,这只是我执过重,内心被骄慢覆碍得太深的表现,或者是往昔的一些邪见、业障所导致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全都要借助他力才能运转,单凭一个人的能力,就连基本的生存都有困难。比如,每天吃的粮食必须经过种植、培管、收获、收购、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的工序才能拿到自己手里,这就需要很多他力方面的助缘,不可能一个人去播种、培植等等。再比如打电话,这里面也绝对少不了他力的助缘。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事,样样都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办,而这些条件大部分都是他力的资助。

    如果在这些世间法方面,你一点都不排斥他力,却在这个最紧要、最重大的解脱成佛的事情上,拒绝弥陀悲愿的帮助,这只能说明你有业障、有成见,你的心被深重的我执、我慢障蔽住了,所以一直执持这种邪见,排拒佛力。想想看,对于世间人的力量都不排拒,竟然排斥佛的力量,这不是业障、烦恼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呢?

    再说懈怠,有些人心里夹杂着无知、怀疑、邪见,心被扭曲成一种狐疑不信、犹豫不决的状态,以这些烦恼障蔽的力量,信心的莲花就难以开启,欢喜心也无法涌现,内心的精进也无法发出,也就不能做到一心相续。

    这种人,包括心里有鄙恶见解的人,由于内心被各种杂乱的见解障蔽,使得他或者只相信现世浅近的法,或者也会行持一些共同的因果法类,但是没办法相信佛的不可思议力量。心里没有确定下来,行为上就不能坚定。这样,被各种反方面的力量牵引,内心就会徘徊不定,也就没办法一心坚定、勇往直前地向道精进。也因此,不能达到系念相续,从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像这些都是业障的相。

    我们知道,“信、欲、勤、安”是懈怠烦恼的正对治,这四者前前为因,后后为果。从净业修法上看,首先对于阿弥陀佛的悲愿、功德、智慧等等,整个从因到果的过程,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知。要清楚地认识到,阿弥陀佛具有最不可思议的力量,只要一心依仗他,就能让原本需要历经无数劫的修行,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办,并且能让这无比艰难的事变得十分轻松、顺利等等。也就是通过了解功德,生起胜解信。这样之后,自然能引生欢喜心,会倍感庆幸,这就有了希求、向往之心,也就是有对往生的欲乐。此后,就能引发孜孜不倦的修行,会发起一种勇悍心,从早到晚修持净业也没有任何疲厌,这就是精进。

    解决懈怠的关键,首先就是积资净障,在佛前广种善根;以这种修善法的力量,使得内心对于佛的不可思议境界逐渐生起信心、恭敬心;之后才能由信心的力量发起欲乐、精进、一心修行等后后的一系列功德。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修行都要以信心为先导。而净土法门,完全要依仗弥陀不可思议的果觉力量,作为自己因地修行的增上缘,所以尤其需要信心,之后才能随顺佛的经教来修行。

    以上显示了宿世没有在佛前修积过福慧资粮的人,会很难相信这个法,更难发起如量的修行。


    下面是总结成立:“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由于宿世在佛前修集资粮,今生善根已成熟,就有很大的好乐心,特别喜欢听闻这样甚深不可思议的净土教法。

    我们知道,外相正是内在心态的体现。所以,这种善根成熟的人,一闻到净土经教,当即踊跃欢喜、泪流满面,或者感到庆快平生。他能够深深地意识到,这就是释迦佛为自己特别传授的法门,也是阿弥陀佛往昔无量劫来积累无量资粮的结果。他会为此感到十分荣幸,就好像优昙花万年一开那样,他会觉得这实在是世间当中最稀有的因缘。他会不断地想:这么幸运的事居然让我遇到了!这时他的心情,比穷人在粪堆里捡到如意宝还要庆幸,比穷小子突然升做帝王还要欢喜,比买彩票中大奖还要雀跃。一想到阿弥陀佛,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心心念念就是忆佛、念佛、赞佛、供佛,一切相关的心态、行为都会自然流露。

    这就是因为他过去世曾经熏习过这样的经法,经过累世的修行,善根不断地集聚、增长,如今已经趋于成熟,所以自然有这样一种表相。就像播下种子后,经过雨露的滋润,它的势力已经达到必定萌发的地步,所以时节一到,立即破土而出,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它。

    同样,宿世的善根已经积聚到一定程度的人,今生一闻到净土法门,一看到那些词句,或者一接触那些法义时,立即就得到佛光的加持,心中的善根会无法遏制地苏醒,那种真诚的欢喜油然从心中涌现。要知道,当内心处在这样清净欢喜的状态中时,全身都受到了加持,所以外在也会同时出现明显的表现,有的人身上马上有一种过电的感觉,或者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总之绝对不是无动于衷。

    如果去研究这是什么原因,用各种科学仪器去测量,虽然也能测到他身体里的细胞不一样了(这还只是最外层的一点表现),但外在的机器怎么也测不到弥陀佛光的加被、摄持,更看不到他前世无量劫来积累善根的情况,这些全是缘起的自然表现。

    反面的情况是,遇到这个法的时候,听了就像没听一样,见了就跟没见一样。看到佛经上的文字毫无感觉,甚至念诵的时候都觉得很厌烦。宣讲净土法的时候,根本没多少兴趣,不想看、也不想听,更不想修,这就是没有善缘的表现。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 里引用佛经说:如果有人听到净土法门时,闻如不闻、见如不见,要知道这种人刚从三恶道出来,罪障还没有消尽,所以对于这样殊胜的法门没有信向之心。佛说这个人不能得到解脱。

    这就好像直接把如意宝放在你面前,你却觉得它就是个土块。再怎么说弥陀愿海甚深广大,佛力加持不可思议,你都生不起多大的信心。跟净土经法相比,有可能你对科学家的信心更大一些。因为你会真心觉得,科技确实能给人类带来很多便利、安乐,但是对弥陀愿海就没这份信心。

    这就能够直接看出一个人善根的深浅。如果只是对于现世这些耳闻目睹的法,这些迷乱境界里的事有信心,而对于超越凡夫妄识的境界完全无动于衷,根本没有信心,这就足以证明他善根浅薄、业障深重。释迦佛亲口在经上说,这种人刚刚从三恶道里出来,因为业障还没有消尽,心仍然被很深的罪业蒙蔽,所以对善法根本生不起信心。

    当一个人业障很重的时候,就会对于善法没有意乐,一点善心都提不起。比如,有些人在网上看一些不清净的信息,散乱了五六个小时之后,内心就变得非常麻木。这时候生一些同情心、信心、善心、恭敬心等等,都有相当大的困难。其实这就是业障重的表现。

    要知道,内心清净的时候,一见到或听到不可思议的功德时,自然会发起欢喜心、希求心。了解佛的功德事业时就会心生恭敬,并且会由衷地生起渴仰心等等,总之一切善心都会自然涌现。这就是因为业障比较薄,所以一触到善的因缘,内在的善根就会立即萌发,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一粒种子播下去后,没有什么障碍,那么雨水一浇灌,很快就会破土而出,之后自然能够茁壮成长。

    相反,如果心被业障蒙蔽,一直处在贪嗔痴等染污的状态当中,心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愚钝。最后只懂得追求声色名利,除了饮食男女之外,其他任何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去考虑。那时,就像处在幽暗当中一样,内心根本不能清楚地见到一切的事理因果,看不到这样一条殊胜的大道,所以,对于这种稀有奇特的事,发不起任何的希求、向往之心,佛说这样的人不能得到解脱。

    反过来说,如果有信心,真正能够相信佛语,就知道这是世界上最殊胜无比的事。那时候怎么会生不起欢喜心、向往心呢?怎么会放不下娑婆世界里的事,不能一心希求净土的妙果呢?真正有了信心,绝对是一心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万牛莫挽,就像离弦的箭一样。而且,对于阿弥陀佛,对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的欢喜心,对于这句佛号的欢喜心,对于极乐世界的欢喜心,绝对超过对这世上一切事物的喜爱。在修持净业上的热情,绝对会超过办世间琐事的热情。

    那时,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根本离不开净业的修行。每次念佛,受用净土妙法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是在享用最好的营养品。大家都执著自己的色身,认为每天都要给它补充营养,所以很相信那些名贵中药、高级补品,对医生、营养师们也很有信心。其实,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是最殊胜的灵丹妙药。只是因为你现在的信心还不够,才不去念念执持这个无上的如意宝。一旦有了到量的信心,一句“阿弥陀佛”确实是无上的灵丹妙药,是无上的如意宝珠,它绝对会发生无比的功能力用。也就是,只要你心中念念执持弥陀名号,念念修持净业,就能逐渐转变全部的根身器界。最终必定能把现在凡夫这个众苦根源的五蕴身,转成莲花化生,转为清虚之身、无极之寿。从这里,就能迅速出现无量的相好、智慧、神通、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等,最终决定以这个因缘成就不可思议的佛果。


    以下一段经文显示了净土法的体性和功德: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世尊在这里作了极重要的开示,指示了净土法的本体是不可思议的佛智慧,是只有佛才能明了,其余声闻、菩萨等仅凭自力都无从彻底了知。正是因为法的体性甚深不可思议的缘故,宿世没有深厚的善根,就很难信受、了解。这个法以信心为根本,所以释迦佛教导我们要以一心信仰来趣入。真正有善缘的人,会像听话的孩子相信仙人父亲意义极其深远的话那样,虽然当时他的智慧根本测不到那些谛实语所说的甚深涵义,但只要以坚固的信心信受这个教导,而且努力奉行,就一定能得极大的利益。与此相同,佛以如实照见净土法本体的智慧,来宣说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净土法极为殊胜、微妙。如果你能信受这段开示,就会深信整个净土法门都是甚深不可思议的,只有佛才能了知,也就知道它有超出通途法门的特殊之处,是一种极简易、极方便、极圆满的大法,它直接源于阿弥陀佛智慧海的力量。由此就发现,它远远超过一般的法门,就像坐飞机超过坐马车那样。就从这个根本点上,能发起对净土法门极深的信愿。


    净土法是以佛智慧为体


    通常在讲大乘经辨明体性的时候,都会说大乘经以实相为体。就像金子造的各种事物,比如金碗、金盆、金首饰、金佛像等等,都是以金子为体性,就是这些事相都是由金子的体而显现。同样地,一切事、一切相、一切用都是由实相本体而现。就像波都是由水而来、器都是由金而现,一切法都是以实相为体。那么结合在净土法门上来说,这个弥陀愿海的法是以什么为体呢?是以弥陀的智慧为体,因此甚深不可思议。也就是说,极乐净土的庄严就是由弥陀的智慧和悲愿不可思议的力用而流现。智慧是它的本源,因为一切事相就是从这个理体——弥陀的真如本心所现,所以事就是理,相就是性,一切功德庄严就是佛的法身智慧,因此一一都不可思议。为此,释迦佛和十方诸佛一致赞叹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蘧庵大师这样显示净土法门的妙体:“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这就是说,一切莲池、宝林等的依报庄严,都是由心的本源而直接变化显现;一切寿量、光明等的正报庄严,也全是由自性的力用自然显现。“心源”和“自性”是一个意思,这就说出了净土法以法身智慧为体。《往生论》中也是用一句话点明净土法门的理体:一切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都摄入一法句,即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莲池大师也说:“心即是土,则一念无为,而不妨池楼鸟树昭布森列,众生信乐,随愿往生。土即是心,则七宝庄严,而不妨全体空寂,不立一尘,实无众生生彼国者。则心境理事,互相融摄,而为教体也。”)

    这都是在指示净土法的妙体净土的庄严都是由佛智慧所现,庄严是事、是相用,真心是理、是妙体。既然是由理而显现事,那就不是理外的事;既然是由体起的妙用,那就不是体外的用,这样就知道体用一如、理事无碍、性相不二,不能认为是分开来的法。这里,认识法的本体,就是认到了根本、根源。以这个认识,你会开始明白净土庄严全部归入到理体中,就是一个不二的法,就是清净,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样把事归入理、把相归于性,就找到了净土法的本源或妙体,这就是从末找到了本,从流发现了源,也叫“一本万殊,万殊一本”,舒卷开来是无量庄严,收摄起来是不二智慧,这样你才知道《往生论》说的“一法句”“清净句”的意思。

    反过来从体起用、由性显相来说,那就有恒河沙数的妙相庄严、无尽无边的事业流现,这叫“一本万殊”,是从舒展上面说的。这样就可以从国土、从色身讲出无量的差别,比如弥陀住于寂光法性本体,应着机缘而显现下三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的一切妙相;或者从弥陀法性身应众生机感,流现无量的报身和化身显现。以往生者的心有无量差别,佛就顺应众生的心现出所知量来,所以就有四土、九品各种显现差别。无论是国土的五尘庄严,佛色身的光明、音声等庄严,都如量显现,自然而然。而这一切庄严相都是佛真如妙心所现,所以都以佛智慧为体。也就是说,离开法身智慧,并没有这些法的自体。

    再从缘起上说,极乐世界是由愿心而庄严,善导大师说:“四十八愿庄严起。”也就是法藏菩萨观察了百亿刹土中天人的善妙、国土的粗妙等情形,把其中的精妙都融合在一个佛土中,这样结成了严净刹土的大愿。到最终成满大愿而证成佛果时,真如妙心就自然随愿海现相、起用。就在智慧自现的这个刹土中,圆摄了百亿刹土的精妙,有无量度脱众生的殊胜方便。国土里,无论是光明、音声、甘露、妙宝、香风等,都是佛的智慧,都能普作无边的佛事。比如佛的色身恒放无量无边的妙光,遍照十方一切国土,能无障碍地作佛的事业,摄取一切念佛众生,光明一照到众生心上,就能息灭贪嗔痴、解脱业障;微风吹及菩提树,就演出无量无数的妙法音声,这些声音流布到无数国土,闻到声音的人都得到甚深法忍,住在不退转中。又比如凡是闻到妙香的人,尘劳垢习就自然不起;风触到身上,都得到灭尽定般的安乐。这样就知道,这些全是法身智慧的表征。只要六根遇到这些妙相,就能息灭尘垢,顿破无明,开发智慧,证得甚深法忍,增益无量善根。所以全部是在作普度众生成佛的佛事业,哪个不是智慧的体性呢?不是佛的智慧,哪个有学位的圣者,或者哪个分别心能起这样不可思议的大用呢?

    所以,这一切都是以真如妙心为体,真如妙心就是法身本性。“心”字有很多涵义,有物理的心、伦理的心、心理的心等,这些都只是妄心,这里说的是真心。一般说到“心”字,就认为是跟物相对的“心”,这个范畴里,有世间的唯物论、唯心论。佛法说到“万法唯心造”,这里要严加辨别,这是指真心随缘变造,说的是真如缘起。连阿赖耶缘起都还没到这个点上,它只说到妄识变现,都是世俗虚妄的事,只是当处、当点忽而现出来的假相,所以根本不是本性。既然由因缘限定了,它就落在有限、有量当中,就不可能周遍。而且既是因缘造作,它就不是本性;既是由因缘造作,就千差万别,因此不是不二法界;它只是忽而现的妄相,就不可能是不生不灭的本体。这样辨别了真妄,你才会明白真心是什么。它是成就一切事的根本,所以叫“理体”;它不是因缘造作的,本来就圆满现成,所以叫“本性”;它上面没有任何二,所以叫“一真”、叫“平等性”;它不是落在片段、分限的量上,所以叫“圆觉”;它没有什么变异,所以叫“如如”、“真如”;它是无念的灵知,所以叫“智慧”;它不会有丝毫破损,所以是金刚;在这上,一切法都交彻融摄,所以叫“法界”;万法都从这里流出,所以是万法之母、万法的根源;它上面没有任何边,不观待的缘故,说不出它是什么,所以是绝待的真心、是离绝戏论的法性。正因为什么都不是,所以什么都能现。就是它是万法的本体,而不是万法有自体,这样就归入不二,也就都能圆摄,也就知道差别中的平等义,也就能相信可以从这里流出一切身土、兴起无量的妙用。正是在这个心开显的程度上有差别,才有道果实证境界上的很大差别。只有佛彻证了法界,能够没有丝毫障碍地任运起用,这就到了如来藏全分显发的无上果地。对于它,一切有学位的声闻、缘觉、菩萨,都测不到它的深广度,也因此到了最深、最广、最玄妙、最不可思议的地步。

    阿弥陀佛就是彻证了这样的本体,而且在如来藏性中,本来具足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种性,所以起用时就随本愿的设定,现出报土、化土的无量妙相庄严。这个真如妙心遍一切法,圆裹十方三世,能遍入一切众生的心而起摄化作用,表征它的光明、音声等,都能遍入无量众生的心,作无边佛事。就像《观经》所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又说:“光明遍照十方,摄取念佛众生不舍。”这样就知道,这个真心妙体是无量恒沙功德性能的大宝藏,是最不可思议之处,它就是成办一切利他事业的根本,是出现净土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力的本源。因此,极乐国土中的一切都是弥陀法身智慧变化所作。

    总之,摄事归理,就可以把一切庄严归于弥陀法身智慧;从体显用,就可以说由法身妙体现出无量庄严。

    讲到这里,有人会这样想:极乐世界没有此方的教育组织、安全组织、运输组织,各种产业、机构等等,为什么能够无为而化,什么杂染的法都没有,什么烦恼恶性的现象都没有,连名字都听不到?为什么一生到那里就自然转成了念念不退转,全民都趣向菩提,而且一切都受用自然,什么都称心如意,一切都和谐圆融、变化自在?像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实际上,一切都来自如来藏彻底显发的妙用。如来藏有体、相、用三大。“体大”,指真如平等、绝待,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毕竟常恒。“相大”,指自性本具无量恒河沙数的功德或德相或性能。“用大”,是说没有分别功用,恒常、任运地利益无量众生,也就是弥陀的智慧遍在一切处、遍在整个极乐净土,应无量众生的机感,自然现出妙相,摄化众生不退、成佛,所以能无为而化。信愿念佛的众生都得到佛力注入其心,和弥陀智慧一相应上了,就已经变掉了他的心,然后就入了一个念念只向上的缘起链,这都是弥陀智慧和悲愿不可思议的力量所致。其他一往生就得到如佛般的相好、无量寿、金刚那罗延力、极大的神通、一刹那不起贪计我和我所的心、开发无量的辩才等等,这一切都是行者的信愿力和弥陀的智慧力合上了,就顿时得到了。这就是特殊的途径,所以是圆顿大法,是无上果地的威力直接赐给我们的。而且仗着佛的大福德力,一生到净土就什么都是受用自然,这都是法身的力用在随缘任运地运转、周遍地运转、无功用而运转,是最奇特不可思议的事。说到它的原因,就是真心本具不可思议的体大、相大、用大的缘故,就是弥陀累劫修集大愿大行、缘起力不可思议的缘故。也因此它成了一切世间最难信的法,一旦信了,就是不可思议的人,入了极其圆顿、方便、直捷、简易的大道。

    在娑婆世界,人们都是以分别心进行辨别、造作、取舍等,所以只能通过妄心,依靠共业所现的资源,生产出一些资具,成办暂时的世间事业,或者运转起这里的教育、治安、运水等系统,来求得暂时人民的康乐。这只是欲界人类一套有漏业的运转体系,能做到维持生存、不要太苦就算可以,连天界都比不上。这个系统只是迷乱力在起作用,所以也只是这样的运转,而且也只是一种错乱循环的系统,一直都是陷落在苦中。

    极乐世界的系统不是这样。国土的依报、正报任何方面,全是随着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悲愿的力量而自在运转。任何人的心都完全被佛的力量所转,众生心中的错乱力根本占不了上风,就好像铁屑一放入强大的磁场里就被磁化,任何东西处在高速运转的磨盘上,都被不自在地牵引,唯一只按唯一的方向运转,不可能有力量阻止这种运转。所以所有的往生者完全被佛的力量摄化,心心念念只是往成就无上菩提的道上不断上进,就只有不断还归法界这一个方向,这就把行苦系统全转成了不退转系统,把苦的缘起都转成了乐的缘起,把迷乱的缘起转成了觉悟的缘起。这一切都是由于佛的智慧力自在转他的缘故。所以《往生论》说:“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以佛无上的神力住持了极乐国土,摄引着国中一切人的心,念念行在菩提道上,虚妄分别渐渐消失而都决定成佛,这就是一乘大誓愿海普度众生成佛的无上事业相。因为阿弥陀佛不共愿海的力量,使极乐世界成了十方世界中超胜独妙的净土,使净土法门成了普度众生成佛的极其简易的特异方便。


    认识的障碍在哪里


    我们的错误是把阿弥陀佛理解成很多微尘积聚起来的身,又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心识体性。这是出大问题的地方,因为作这样理解,就自然会觉得净土法就是在说一种神话,是富有想象力的产物,这样就不可能生起真正的信心。我们凡夫的心都落在虚妄分别里,出现的只是迷梦般的错觉,在这个里面,就只有一些微尘和刹那的假相,处处出现的都是坚固执著变出的有障碍境界,不二的法界被割裂成一个个时空上分开来的法,而且全认为有它的体。这样用凡夫心错乱的状况去套阿弥陀佛的境界,就犯了大的错误。如果这里不是以真如妙心为体,那绝对解释不通。比如,为什么佛的心能无碍地遍在一切时处?微尘体性的身和刹那体性的心怎么能遍入呢?或者为什么能在同一时刻化现无数身,显现在法界无数临终者前接引他们往生?又为什么无数众生一时祈求,能全感全应、即呼即应而毫无错过呢?不是周遍的法界心,怎么可能这样?又为什么说色、声、香、味、音声、光明、甘露、莲花等全部是佛心、佛智慧呢?如果不是色心不二的真如妙心,这一切怎么能成立?怎么能说一切庄严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而且又怎么可能出现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十玄境界?如果佛是微尘、刹那性的法,那各种事物就是跟佛相对的事,都是在佛的身心之外,怎么能自在地运转这一切呢?怎么能住持极乐全土和每个众生的心呢?如果器界里的水、风、香、光等是佛心之外的事,怎么能一时知道一切圣众的心意,一时给他们显现如意受用?不知道这是佛的智慧所现,那肯定是幻想出来的神话,绝对没有事实。就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是法界的缘故,法界全摄一切法的缘故,才是一法具一切法,每一法都圆明具德,比如一音具足一切音,一物具足无量宝,一个狭小处含容十方刹海,一个名号、一个光明具足无量功德,全都是以真心为体才能成立。

    因为每一种妙相都是以真如妙心为体,既然都是不二的体性,所以完全融通无碍。也就是这根本不是各自孤立的法,只是在我们的错觉里认为每个法各有它的自体,彼此分离,那当然没办法融通,这是见解上的大错误。以净土妙相即是佛心的缘故,它就是佛,一一都有全体的大用。比如,宝池里的水能知道每个众生的心,他们喜欢什么,一时间能在无量众生的心前说出他们想听的法。无论你加多少人,哪怕把全法界的众生都放进去,它也一时知道每个人的心,而且一次性满足无数种意愿,一一都恰如其分,没有半点差错,这不是如意宝性的国土吗?什么是如意宝?就是佛心。有无数个众生入在池水里,一个水能应无数种意愿现出无数种水温、水深、急流、缓流等。有些没在脚边,有些没在膝盖,有些没到腰部,有些从空中灌下来,这样在一个里变出无量种差别,而不相妨碍,这哪里是心外的水池呢?如果是心外的实法,有它的自性,怎么能这样全感全应、一时显现无量呢?这全都是真心为体,表现成水池,这个水池就是佛。

    所以,整个极乐国土就是佛的智慧,正因为这是离尽了客尘的法界心,能无碍地遍入、遍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使大愿普度完全成了谛实不虚的事。净土法门全体是不可思议。

    如果你能真正认识到极乐世界是无漏心所现,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你就知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涵义,也会懂得为什么说“心土不二”,也会胜解极乐世界的确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才知道国土里的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就像《弥陀要解》所说:“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一旦了解到净土法的本体就是佛的智慧,就是佛果觉所现,你才知道为什么说有学位的圣者以自己的力量根本测不到净土法的底蕴,只有诸佛才能彻见,所以只有佛才能开示。因此要完全遵照佛的指导来趣入。

    这里偈颂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声闻或菩萨……欲行开导人”,这一颂讲有学道的圣者无法测知阿弥陀佛的智慧。“如来智慧海……唯佛独明了”一颂,是说阿弥陀佛的智慧海极其深广,只有佛才能明了。“假使一切人……尽寿犹不知”这六句,讲到一切人都不可思议。最后“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两句是总结佛的智慧海无有边际。


    以上的内容很重要,先把这些搞明白,再解释下面的经文,就很容易开解。下面就逐句讲解经文: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声闻、缘觉和有学位的菩萨,都不能以自力彻见到弥陀真如妙心的境界。就好比一个盲人想引导别人走路,只凭他自己,不可能明确指出道路的走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这是讲在佛之外,其他圣者以自力都不能开演净土教法。因此学人唯一应当以佛的言教为标准,一心听从世尊的教诲,决志往生。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六信中的信他,即:“释迦如来决定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以教为他)。”

    如来藏的教法中说,声闻、缘觉乃至十地菩萨,由于自身还没消尽客尘障垢,如来藏还没彻底显发,所以见不到如来藏的全体,也就无法凭自力彻知佛的智慧达到怎样的不可思议境界。也因此看不清弥陀愿海的作用力到底如何,修什么因能生到极乐净土,往生后又是怎样圆成佛道的,诸如此类都不是他们智慧能见到的,所以凭他自己的力量没办法测知净土法门深奥的秘密藏,也不可能以自力开演极乐国土的微妙庄严,这里的玄妙究竟到了哪种地步,弥陀本愿海到底有多大的不可思议作用,众生要具备什么因才能往生,往生后能成就怎样的功德等等。

    这一切只有佛的证量才见得到,因为这全是弥陀智慧和悲愿的力量所显现,这个无上果地流出的一切都太深、太秘密、太不可思议,没有证得同等的智慧根本没办法测知。登地菩萨观佛的功德时,也好像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测不到佛智慧的深广度、起用的灵妙度等。就像练内功,自己还没达到最高境界时,只是听别人讲讲,根本摸不到最终到底是什么境界。修行更是如此,没有圆满的证量,本性没有彻底开发时,就不会晓得如来藏到底有多少功能妙用,它成办事业的能力究竟达到什么地步,对佛地利他的灵妙度、宽广度、任运度等都是无法彻知的。又像只要还没登到泰山之顶,就无法见到那上面是什么风光,不可能现量明白什么是“一览众山小”。

    虽然实相中本来成佛,下至蚂蚁蚊虫的本性也跟佛同等,无有差异。但现在是就现相在说,根据心上客尘垢染的深浅、障蔽的轻重等,就会有受用、功德、力量、事业等各方面的差别。在这上,阿罗汉只是断尽了烦恼障和少分所知障,有学位菩萨也有障碍没有断尽,包括十地菩萨的功德、事业等也跟佛有差距。经论里讲,十地菩萨对于如来藏的了解,还像夜晚看色法那样模糊。所以,只要自己还没达到那个证量,如来藏还没彻底开显出来,就无从了达这个大宝藏到底能施展多大的妙用。就像一杯茶,别人再怎么说,只要自己还没品到,就不能真正了知它的味道。

    阿弥陀佛已经证到究竟果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全部是由佛最清净、没有丝毫垢染的真心任运流现,所以声闻、缘觉、菩萨都无法测到边际。不用说整个极乐国土,就连宝池里的一滴水、一朵花是怎样的庄严、有多少妙用,也是根本测不到底的。就像一个盲人看不到前面的道路那样,没证到佛的境界,没有开佛眼,就无法彻见佛智慧所现的国土的庄严、所成就的方便大用,也因此没办法以自力解释净土法门。

    像古代有些大论师,他们以通途的教理来解释净土,结果就出了偏差。按照常理,一个人必须证到很高的道位,才能生入功德殊胜的净土。所以在解释《观经》九品往生的时候,就把上品都判为大乘圣人所生,四到七地的菩萨才能生上上品,一到三地的菩萨生上中品等。善导大师力破这种说法,用确凿的教理证成了净土九品都是凡夫可以达到的。

    实际上,这就是因为净土法门只有佛才能彻知,其他菩萨等都测不到佛的境界。在本经后面,连弥勒菩萨也说:“现在能遇到佛,又听到了阿弥陀佛的教法,无不欢喜,心得开明(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更何况我们薄地凡夫呢!

    大家一定认识到,本师释迦佛在这里极力宣说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就是要让我们生胜解信。我们越是知道这个法门的不可思议,就越能认识到只有用信心来趣入。真正有了胜解信,即使缘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生一次恭敬心、欢喜心,合掌、赞叹、礼拜一次,所得的福德也超过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诸佛。因为能对这样不可思议的弥陀智慧和愿海的境界生起信心,就真正成了一个有善缘的人,这以后就必定能逐渐出生无量的功德利益。

    阿弥陀佛的本愿有一条说,我成佛时,要让十方诸佛都称叹我的名字。这也是因为能真实宣说净土妙法的只有佛。由十方佛来宣扬这个不可思议法门,就能使一切众生都得到成佛的利益。这是法界中极重大的事,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


    其次解释第二颂: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这一颂是彰显阿弥陀佛的智慧不可思议。怎么说的呢?如来的智慧海深广无涯底。所谓的“深”是就根本智而言,这是指法性的秘密;所谓的“广”是就差别智而言,指的是缘起的秘密。其实深、广是不二的,可以说深是体,广是相、用。就像大海一样,深得测不到底,阿弥陀佛已经彻底证穷了法界的本源,这样的话,以任何二乘的圣人看不到它的底,测不到智慧有多深遂,测不到这个妙体是怎样的空性、是怎样的光明,没证到的时候就看不到,不知道。“广”上面,看不到功德种类、数量的边际,不晓得这个妙有的量有多大。也就是阿弥陀佛智慧起用的时候,它会发起多么灵妙不可思议的事业、多么有效神速的事业,阿罗汉的智慧根本见不到它。或者说这样尽法界全体起用的时候,无论起用的方式、范围、所达到的效率、所起的后继效用如何,都没有能力测量到它的量。即使无量无数个阿罗汉坐在一起群策群力,来测量弥陀愿海全体起用时,这种无边的事业相到底如何,就连对这其中一个细节,也是经历一亿劫穷尽他们的智慧无法测知的。开无数年的会议商讨,对其中一个的作用、体性都没办法认识。比如说阿弥陀佛一个毛孔、色身相,这上面有多少相、有多少好,每一个好是什么样的体性、起什么妙用,在这里放的光,每一个光又如何,光中化多少菩萨、多少器情庄严相,所化的这些庄严又是如何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这里面一重又一重,重重无尽,怎么能算得清呢?因为它是无数维,完全超出了有限的量,也根本不是以思维、推理能测出、推出,也因此到这里一切所谓的比量、经验、语言、思维等都没有用处了,没有测知的能力。这个里面重重无尽,无量再乘无量,每一个都是法界为体,到这里根本就没法测了。

    所以就像大鹏金翅鸟,虽然它有很大的飞翔能力,如果它想飞到虚空的边际,用尽了它的一切力量,也只飞了有限的路程,要尽虚空的边际还遥遥无期,因为虚空没有边际。那么同样的,声闻、缘觉以他们的智力去测量阿弥陀佛的深广智慧海,他们有望洋兴叹之感。这太深、太广了,太超出思量了,是一个无边无际、无限无量、神妙不可测的事。就像孙悟空虽然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是他再怎么翻,也是在如来佛的手心里。他以为已经到了天边,看到几根柱子,这大概是天的边涯,有几个擎天柱,就在那儿歇下,之后在那根柱子上写了“老孙到此一游”,其实还是在如来的掌心里,没办法超出。这是说声闻、缘觉用他的智慧再怎么衡量,也只是他智慧的一个量,怎么也达不到佛智慧的边际量。就像以前说的,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想测一下佛音声传播的范围,他越过了无数个国土,到了极其遥远的一个国土里,而如来的梵音声相还是清晰地显在他的耳边,就跟在身边说一模一样(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附在资料后面,大家可以参考)。这就是因为这个音声的相、用,是以佛智慧为体,佛的智慧是周遍的,所以这个音声就没有边际,因为音声和流出的智慧是不二的(我们凡夫分别心是有分限的,所出的音声也就有分限,就是有它的大小、强弱、音量、传播范围等。佛是法界心,显现的音声当然没有分限的量)。那么以此会通的话,阿弥陀佛甚深的法身以及显现的万德庄严的大报身、所流现的千百亿化身、无量的功德庄严,实际上都是不二,都是以佛的智慧为本体。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妙相都不是声闻、缘觉所能测知的,只有证穷法界的诸佛才能够明了,也正是由此,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的国土不可思议。

    名号不可思议也是这个缘故,弥陀愿海以特别的方便力,把佛的无量万德庄严摄在一个名号里,然后提供给众生受用。这是极度的悲心,要救度下至蜎飞蠕动在内的一切众生,为此要提供一个极其便利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在世人看来实在太简单不过了,就是口里念佛的名字,但一般人都不知道这是极其甚深奇妙的,其实这个名号就是实德(真实的佛功德)。因为这个名号是由佛的本体所显现的,因此是跟佛的智慧不二的,也因此只要众生受用这个名号,就能源源不断地发生加持力用,而得以摄取佛功德为自功德。既然名号是佛智慧,所以由这个名号就能实现十念往生净土,也由这个名号,就能得到不退转,能够开发各种的功德,由这个名号能使菩萨瞬间就证到普广三昧、清净三昧、解脱三昧等等,这个极其不可思议。

    这样我们就知道,总而言之,就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智慧没有边际,因此愿海也没有边际;愿海没有边际的缘故,随愿海显现的妙用、力量、境界也全是没有边际的,能深信这一点,就会确信只要以信愿力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无不往生。法界的定律,是在缘起上没有丝毫差错的。这要看到佛的智慧纯真,没有虚妄,这上面绝对不可能有失误。如果心里还有妄动,还不能完全契合法界,那还会有做不到、实现不了,会事与愿违。但是如来是唯一真实,连一丝虚妄分别都没有,他就是法界,所以每一个愿都是真实成就的,能够周遍地应无量众生的心,毫无紊乱、延误地决定实现。都是以无二的方式来实现,哪里会有错?

    作为凡夫人,当然会因为错误的判断,或者能力不足,或者因为烦恼、失去正念等,原先答应的事会无法成办。但阿弥陀佛没有任何妄心和错乱,他愿海里答应的这一切,决定都如实地成办。他的体是法界,这是周遍一切处的,无碍入一切众生心,缘起合上了,就没有不成办的。正是由于这个妙体的力用,才有无量愿海的实现,不然也没理由这么发愿,即使这么发愿,也只是一种妄想。但实际上,这个法界理体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功德妙用,也因此就可以这样发愿。这一切不是虚愿,而是一定会实现的。一切事相上的实现都是基于理体上有这样的功能,一切净土因果、事相上的实现也是基于这个理体。如果本体上不具有这样的妙理,就绝不可能成就这样的事相。所以,我们从外往内、往密里面去追究的话,就会发现万法本源的理体,是它法尔随缘流出一切。所以任何一种事,推究它的道理,到最秘密处就归到了真如,就只是一个法尔道理。因为理体有随显相起用的能力,法藏菩萨当时住在真实慧当中,一向庄严妙土,正因为这个理体是周遍的、与众生同体不二的,因此能遍入众生的心,摄持众生的心。只要众生有信愿力,能主动地合上来,就能把他摄持到净土。而且以这样的妙体,就能应众生的心现出无量净土庄严,无论光明、甘露、宝树、莲池、无量宫等,都可以实现。

    这样就明白,因为佛的智慧无边,所以愿海就无边;因为愿海无边的缘故,所以以愿力恒时应着众生的心,出现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作用。这样的话,一定要知道净土,比如说一个光明、一滴水、一棵草、一个妙物、一个宝、一阵风、一朵花等,全都是由弥陀妙体现的,都是佛的化身。也因此呢,每一个上面没有任何虚妄分别,所以每一个都是智慧真实地在起用,绝不会有一点误差的。愿海是怎么设定的,就是按照那样起用的,所以这上面不会有任何的失误、衰减、不堪能。也因此《往生论》里说,值遇了阿弥陀佛绝不空过,众生与阿弥陀佛智慧一接触,被愿海一摄持,决定会快速地满足功德大宝海,就是这个道理啊。

    现在再把弥陀的智慧和悲愿归到一个名号上。现在要紧的是认识名号的体是佛智慧,万德洪名实际上就是佛的智慧,把它念在心里,就是跟佛的正觉相合,最终就会成佛。知道名号就是佛的智慧,念佛的时候就是佛的智慧在我心上帮我,这样会有什么做不到呢?由此你就会深深地相信:我这么念佛的话,弥陀愿海所说的那些利益,决定会在我身上实现。这样就有诚心、恭敬心念佛,就会如子忆母般地念念相续,这样有全分的信愿来相合,就是基于你对于佛智慧的真实信心。

    我们再会通《弥陀要解》,里面讲了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就是法界体,因为是以这个体来作弥陀身土,也是由这个体作弥陀名号。这样你就要知道,弥陀所现的色身、报土、化土,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相,以及摄入一个名号,这一切大大小小、无量无边全部都是以佛的法界心为体,也因此任何一个都不可思议,任何一个上你一触到的时候,决定会给予你真实之利。

    这样理解了名号以弥陀的法界心为体,没有任何虚妄的,就深深地相信:我念这句名号,决定会往生;我念这句名号,决定会得到愿海所说的利益。如果你还能理解佛的光明同样是以佛的法界心为体,你就知道你在地球上这里念佛的时候,一定得佛光加被。基于这个根本上的信心,你会全面地相信:在这个法门里能实现一切所谓的消业障、增福德、开智慧,转化自己的心情、命运,让自己的心安稳下来、清净下来,或者消灾免难、度过危机,或者增益身心、临终度过难关等等,你就会有诚信。这都是基于你对阿弥陀佛的了解,并不是认为他是一个有形相的、有局限的佛(是个刹那性、微尘性的身体),而是你真正明白了弥陀的法身,又知道这一切的色身都是由法身流出的妙用,净土这一切器情的万相,乃至于一个名号、一个心咒、一个佛像都是代表着佛,这样统一起来,你就能深深地信解这全是佛的智慧。

    在《要解》里说:这句名号也就是本师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上正觉的法,今以此无上果觉全体授于众生,这是诸佛所行境界,只有佛才能究竟了知。蕅益大师说: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只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这样的大菩萨、大祖师,才能彻底担荷得去。

    这个法门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不可思议。就像经中所说,从普贤菩萨一毛孔中,能够过无数亿世界;从净土的一个妙门里进去,能够出现无尽深广的境界。所以,就这一个弥陀名号,你受持它得到三昧的时候,能普见无量诸佛,能开发无量辩才。这也就是《文殊般若经》上,佛说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和念无量佛功德无二。阿难听闻的佛法还住在数量里,如果得到一行三昧,就对各种经教法门一一分全都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也不会穷尽,阿难多闻辩才的百千等倍都比不上他。或者在极乐世界里,同一棵菩提树,你的心越清净就显现它越微妙、深广;同一个同居土,随着众生的心越来越清净,境界就越来越深妙。在一个土里能见四土,这并不是有离开心存在的彼此分离的四个土。弥陀净土整个国土的组织,由外到内、到秘密,整个都不离弥陀的妙心,全是以佛智慧为体。这里面极其深妙,只有彻证了法界的诸佛才能知道弥陀智慧的深广度,这是因为完全没有了障碍、彻证了法界的时候,彼此光光相照,无不彻见的。除此之外,其他都不能如实见到。蕅益大师说:其他的世智辩聪、通儒禅客,用尽心思度量,越推越远,反而不如老实念佛人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也因此唐译说到:“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这样大家就要知道,这个法门叫做“不可思议佛智慧法门”,一切九法界众生凭自己的力量都没办法证知,只有诸佛世尊才能够明了彻知的,才能开示这个法。这里你才知道,释迦本师在宣说本经之前,表现出空前稀有的瑞相,光颜巍巍,容色显耀,超绝无量,佛是要以自己的证量来证实净土法门的真实不虚,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人能够证实。所以佛才会说,我在一顿饭工夫里住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劫,而且还要超过这个数量,而如来的身和根没有增减(唐译),这是因为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都得到自在(魏译)。这就是释迦本师在宣告自己彻证了法界,没有一刹那动摇,所以对一切万法全部都彻底照见,也因此现量彻见了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愿海成就、阿弥陀佛的国土庄严、万德洪名的功德、净土奇特的事理、因果等。只有这样彻见了之后,才能开示;由佛的开示我们才能有信解,才能遵循世尊的教导来和弥陀的智慧相应。如果没有彻底见到法门的真相,就没办法给它证实。所以《无量寿经》是无上的圣言量,你能够深信其中的一句,都是在自己生命历程中非常重大的事,这意味着你对不可思议的事生了信心,你已经入到了佛法中极为奇特的方便中了,也因此你应该感到庆幸,这比走一些通途的道要殊胜多了。一般的情况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到,只能信受下乘的法或者渐教的法,这样特异的法,说了也难相信,所以唐译《弥陀经》里说: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的法。现在能够信受这样奇特、深妙的法,确实是很好的根器,这个人的心胸很宽广,善根很深厚,竟然能够接受这样不可思议的智慧法门,能够修大法,也因此他是非常快速的。因为这种法,关键就是要有信愿,非常相信的话,以佛无上果觉的力量加下来,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而是一生就能成就。也因此善导大师在《般舟赞》里,详细地比较一般通途的修道和净土法门的修道,把净土法门判为是顿教一乘。它并不像《璎络经》等说的,经过多少阿僧祇劫才能达到不退,才能登地等等,根本不是这样的道,它奇妙到了凡夫以一到七天的念佛,就能生到那么胜妙的净土,一下子登到胜妙的净土,那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超凡入圣。也因此连普贤菩萨都号召华藏海众,共同归入极乐世界来实现普贤愿王。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基于阿弥陀佛有极大的方便力量,能够使行者迅速开发本性,由此就能实现一切普贤行愿。从这里才知道,连那些大菩萨们都那么希求往生,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好好想一想。

    所以,这个佛的深广智慧海,就是那些三乘还处在学地的圣人都无法了解,只有仰信佛的开示而已。释迦佛想让我们深信佛的智慧不可思议,下面说一个极大量的比喻。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个比喻,就会深深地仰仗阿弥陀佛的智慧,顶礼阿弥陀佛的智慧,全心皈依阿弥陀佛的智慧,以自己的心来和佛的智慧相合,这叫做“如子忆母”,必然得佛加持,最终显发你的光明智慧。我们开发如来藏最关键的是得到佛力的加被,如果真正地信仰了佛智慧,一心地与佛相合、配合,那么就能够迅速成道。尤其如果我们选择往生西方净土来解脱、成佛,道的根本就是阿弥陀佛,也因此对于阿弥陀佛生起大的信心和恭敬心,这是成就的根本因。如果信心和恭敬心越来越大,那得佛的加持就越来越大,成道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此后一切会变得十分简单。这并不是说我们像一只蚂蚁一样,不断地用小步伐来登高山,而是最大功能的直升飞机已经在面前,只要抬脚跨上它,瞬间就能飞到山顶,就像这样。

    所以,以下我们要很重视发起对阿弥陀佛智慧的信心。如果有这一点,有这样一个根本,其他净土道上的各种法行、各种功德都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只要得了根本就不愁枝末。一切枝末,就是指基于这个根本的信心而出现无量支分的功德。基于这样一个信心,而一心和阿弥陀佛相合,这样子来修持,就从今生一直到临终往生以及往生后成佛之间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不断出现极广大的功德。这一切初、中、后的开发,都是基于你的信心,因此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如果这个信心的源头被封住了,没办法开启,那这一切的功德都难以产生。即使佛有周遍的大悲,入在众生心中,也由于自己没有信心,心整个关闭起来,不向佛开启,佛力的加持就进不来。所以善导大师也说,佛的光明遍摄念佛人,就是摄受对阿弥陀佛有信心而诚心和佛相应的人。

    在对佛生信心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只是一个品德较好的人或者有慈悲的人,这就很浅薄了。要知道一切净土的庄严事相,它的甚深背景是什么。净土中的一切都是从佛的本心流出的,如果知道佛的本心是如何的周遍、灵妙、无碍等,就会生起非常深的信仰,会有坚信。一定要透到这个底上,就会有这个坚定的信仰。由此,任何其他的说法都没办法动摇你的信心,这样就成就了金刚信心。以这个金刚信心的趋使,会发起猛利的欲乐、至心的希求,以这个力量使你的心念念至诚,非常欢喜、欣求。这是有一种全分的信心,不是片面的、有间断的或者会动摇的。这样的话,就有力量摄持自己的心,完全地纳入到念佛成佛的妙道里。这以后,根本的事情就只是一心跟阿弥陀佛相应了,最终自己的心跟佛的心无别,最终就是成就了佛果位。

    这样也能特别地激发你的菩提心。了解了真正的阿弥陀佛是法界本心,而且这也就和自己的自性佛没有两样,因此就发心要做到跟佛一样;而且又知道佛力能加被自己快速成证,也因此就会按《普贤行愿品》来祈愿;而且对于阿弥陀佛从因到果的一切功德,就都成为自己成佛的标准,这个发愿又结合在阿弥陀佛上,希求证得跟本师阿弥陀佛一样的果位。这样一来,就会对《无量寿经》里的字字句句都全心地信受,一心一意地发心随学阿弥陀佛,凡是有关阿弥陀佛的智慧、悲愿、方便等,全都特别想看、想学,一切都成了直接发起信心、恭敬心、希求心等的根本因。这才知道这是净土第一经。对修净土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引起信愿。这样就全心地常随佛学,就是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就是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功德、事业、慈悲、智慧的集中体现,也因此就一心归入弥陀愿海。

    现在一定要开出非常深的信解,这是道的根源,这是修净土的根基。这个根基一旦打得深,就一切都能建立起来,菩提树的花果就会非常繁茂地生长出来。就从这里,由于你的信愿在增强,佛的加持就能无碍地进入,你跟佛之间就越来越没障碍了。而且这样念念弥陀在我心中,最后就证到和阿弥陀佛无别,最终回归到佛的母体,回归到法界。所以这确实是念佛成佛的法门。能这样信受下来,你在心归净土、心归弥陀上就不会有别的想法,已经万法归一了。临终的时候没有别的念头,就是一心和佛相合,得佛愿力接引,往生净土。往生之后,以自己很好的信心,也能很快佛一说法或者摩顶就开悟。没开悟的人能很快开悟,已开悟的人能很快成佛,这都是基于自己的心里没有任何障碍,能完全跟阿弥陀佛相应相合,果地的力量充分地加进来时,就能让你迅速成佛。

    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地方。用了两次讲了这么多,总的只是在讲一句话——净土法门的法体就是不可思议的佛智慧。


    附:

    经上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年金刚手菩萨讲如来语业清净的时候,目犍连尊者想观察如来说法的声音到底能传多远。想了之后当即在座位上隐没不现,以神通力到了须弥山顶,佛的声音还是非常清楚地在耳边响起。然后他又到了须弥山的西边,又经过四大部洲,一直往游到娑婆世界的边际,如来音声的量仍然没有变小。这时世尊知道了这件事,就用神力加持他。目犍连在佛的威神加持下,一直往西方越过了九十九恒河沙数的世界,到了一个名叫光明幢的世界,那个国土里有光明王如来正在说法教化众生。目犍连在那里听释迦佛说法的音声就像只有十肘距离,仍然十分清晰。

    光明王佛知道目犍连的意图,就告诉他:“以后,你不要再想测量佛音声的量,因为佛的清净音声无法测量。即使以你的神通力,再往西方不断地飞行,纵然经过恒河沙数劫,也终究没办法知道释迦牟尼佛音声轮的分量边际,以佛的音声轮本来没有分量边际的缘故。”

    目犍连尊者听后,顶礼佛足说:“世尊!我现在忏悔,我想测量释迦牟尼佛的无量音声清净轮,实在是罪业深重。”

    然后他问光明王佛,这里离娑婆世界有多远。佛告诉他,已经过了九十九恒河沙数世界。

    他说:“我已经到了这么远的地方,我的身体非常疲惫,现在没办法回娑婆国土了。”

    佛对他说:“你别认为是以自己的神通力来到这里,你这次能到这么远的国土,完全是你的本师——释迦佛神力加持的结果。你现在想回娑婆世界,就应当向你的本师虔诚敬礼。要知道,以你自己的神通力,经历一劫也回不去,很可能还没到娑婆世界,你就已经入涅槃了。目犍连!你现在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吗?”

    目犍连说:“现在我心识迷昧,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佛说:“现在你相信了吧,以你自己的神通力,纵然经过一劫,终究无法回到娑婆世界。”

    之后目犍连问释迦牟尼佛现在到底在哪个方向,佛告诉他在东方。于是目犍连尊者向东方五体投地,恭敬地礼拜释迦佛,并以偈颂说:“二足圣尊摄受我,人天供养大威德,无边智具无边音,我今欲还于本土。”

    这时,以释迦佛的威力加被,娑婆世界在场的大众都听到了目犍连号哭的声音。当时阿难问佛为什么有号哭之声。佛说:这是目犍连越过了九十九恒河沙数的剎土,到了西方光明幢世界的光明王佛那里,现在他想回来,所以出声号哭。当时在场的大众都想见到光明幢世界,想要瞻睹光明王如来,而且想见到那里的菩萨众和目犍连尊者,就合掌恭敬,请求世尊加持。

    释迦佛受了劝请,当时从眉间放出名为“一切处通达”的大光明。光明连续普照九十九恒河沙数剎土,广大照耀了光明幢世界。大众都见到了光明幢世界,瞻睹了光明王佛和那里的菩萨众,而且见到了目犍连五体投地向释迦佛作礼,发声号哭。

    这时释迦佛对目犍连说:“你现在随着我光明的照耀,就能回到本土了。”

    这样目犍连,依着佛的大光明轮,一刹那顷就回到了娑婆世界。然后顶礼佛足,右绕七圈,再五体投地,对佛说:“世尊!我今悔罪,我今悔罪!我想测量佛的无量音声清净妙轮,实在是罪业深重。虽然到了极遥远的世界,听佛的声音还跟在这里听一样,没有差别。”

    佛告诉他:“就像你说的,佛的音声如虚空般极为广大,没有分量边际,所以无法测量。”


    有人问:以上说到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佛智慧法门,那么它究竟达到了哪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呢?以下佛就用一个极大量的比喻,来让我们明白佛智慧的深度和广度。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这两颂是这样假设一种情况,来说明佛智慧的量:假使一切人都证了菩提,用他们的清净智慧,共同在亿万劫中思维阿弥陀佛的智慧法门,并且穷尽智慧力极度地讲说,一直到涅槃为止,都还不知道佛智慧的量度,因为佛的智慧没有边际,如是离尽了客尘障碍,到达了最极清净的地位。

    这是通过五种相来表达佛智法门不可思议:一、“假使一切人”,指人数极多;二、“具足皆得道”,指证德极殊胜;三、“净慧知本空”,指认识极深;四、“亿劫思佛智”,指思维的时劫极长远;五、“穷力极讲说”,指极度地宣讲。虽然这样,穷尽寿量,也仍然不了知佛智的少分。最后两句是总结赞叹佛智慧如海。“海”,表无边际。佛智慧横遍十方,所以是“无边”;竖穷三际,因此说“无际”。佛智慧无边际,因此大悲无边际,遍入众生心,无不救度。“如是致清净”,是赞叹已经证到了离垢妙极法身,穷彻了法性的底源,因此一切人都难以测知,所以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


    下面我们再仔细地讲解经文:

    这里的“一切人”,是指法界一切众生。这要想到法界中有多少世界,世界里有多少众生,小小地球上就有几十亿人,加起来无量无边。“具足皆得道”,就是他们全部都证了菩提。(常常说的“悟道”“得道”“成道”,这些“道”字都不是指能够得果的因地的修行,而是指万法的本体或本源。所谓悟了“道”,就是指见了本性,见了万法的本源。我们现在说的“宇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其实就是指时空所摄的有为法的现象。而问到这些现象从何而来,就是在探究万法的本源。发心要证到这个本源,叫“求道”。比如参禅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已生后表示有为法,是本体随缘变出来的现相,而参到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是指见了万法的本性或本源,这叫悟了道。就像佛在腊八的清晨见明星而彻悟,就是证得了本体,叫做“得道”。)

    像这样,这一切得道的圣者,以无漏的清净智慧,亲证了万法本空或本无自性,这叫“净慧知本空”。(就是说,一切法不是在本性外别有它的自体存在。我们凡夫都处在愚蒙当中,万法显现了,就认为在显现的那里有它的自体存在,这样就认为在自己心外有各种各样内外法的实体可得,这样的心都是虚妄的分别,不是无漏的清净慧。得道的圣人见了本性,就晓得一切都是它,并不是在这个本性外有这个法那个法的自体,这样就知道凡是分别心所知所见的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或自体存在,这就叫“净慧知本空”。)

    “亿劫思佛智”,就是这些“净慧知本空”的圣者们,不是看虚妄的假相,而是能了知甚深的真如,但是他们经过了亿万劫思维佛的智慧,也测不到少分。就是在无数劫里(汉译),穷尽自己的辩才,滔滔不绝地演说这个佛智不思议法门,比如佛的大威德力、西方净土的十玄境界、法门的奇特因果等等,即使这无数圣者穷尽了他们的寿量,还是不知道佛智慧的量。

    这就看出,这个佛智慧不可思议法门远远超出了这无数圣者了知的量。这才知道净土法门有无比深广的境界,它的后台就是阿弥陀佛最不可思议的智慧。只要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会对这个法门产生极大的信心,会对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生起真正的欲求。而且知道了这个背景,就会用最大的诚心来和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应,会彻底地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的智慧,这就到了归依的根本点上。这是因为自己深知没有比佛的智慧更深广、微妙的了,自己已经胜解了佛的智慧证到了极处,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从这里会发生坚定的信念。

    只要自己一心跟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合,佛一定做最恰当、最直接的加持。然后自己完全能定下心来,没有任何怀疑、顾虑,会全心全意地走这条依靠佛智慧加被的极为奇特不可思议的妙道。(这里的“妙”就是到了法门极妙的地方,就是指一心和佛的智慧相应。一旦领到了佛恩,就迅速成证,没有更直接、简要的了。所以《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有了这样的对佛智慧的信心和恭敬,就会开始全心地交付,就是时时会发自内心极恳切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有至心信乐的内涵,然后信愿行就顺理成章地生起,就是会主动至心信乐地念佛,来和佛智慧相合,会一心想求得佛智慧的摄受。

    而且想到这每一念阿弥陀佛,都是和最不可思议的佛智慧在接触、在联合,这有多么殊胜!想到这每念一声佛都不可思议,就会有极其踊跃、欢喜的心。这就是由高度的胜解发起了猛利的欲乐,然后就会至诚地念佛,所以信愿行就是在这个根本上发起来的。

    这个法门的根源一旦打开,这样的话,像《西方发愿文》里的那些发愿就自然会在你心里出现。比如一心恳切地求阿弥陀佛摄受,求阿弥陀佛证知我、哀愍我、加被我,求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能到阿弥陀佛的宝严国土,能得到阿弥陀佛的灌顶,得到佛光明的照触,佛来摸顶,让自己顿时就空掉烦恼、破掉无明、开悟本性。然后又是祈愿临终的时候怎么得佛放光接引,怎么生到佛国,花一开就见佛闻法,证到无生法忍等等,一切都归到跟阿弥陀佛智慧的相应上。

    这样就算你心里在真正地祈愿,而不再是有口无心。这以后你的心就完全转掉了,再也不像以前的心态,叫你来修,还有很多的不甘心,总觉得这是很低、很浅的法,“我怎么甘心就学这个?我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搞个好一点的!”总之就是不肯修,心里怕吃亏。但真的起了信心,那就成了完全相反的心态,就怕自己错过了这次机会,所以会不断地在佛前祈求摄受,生怕做不到阿弥陀佛的弟子,生不到佛国净土,这样才真正有了祈祷的内涵。这都来源于你对这个佛智慧不思议法门有了真实的了解,之后就认识了它的殊胜,也就非常肯修这个法,念念都非常想得到这不可思议的利益,这样一切心态都会转变。

    这也不怪大家。很多人以前对于弥陀法门极其深广的背景,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只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是自己想出来的一套看法,这种看法跟真实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因为自身的业障,会出现很多排斥、藐视、疏远等的奇怪心理。总的就是心里有无知、邪解、疑惑三个大障碍,就把你的心给封闭住了,怎么也生不起信心,怎么也起不来猛利的欲乐,一点积极性也没有,根本不往这上靠,就像野兽面前放青草那样,瞧都不瞧,非得要别人强迫,才勉强念一点。在很多人心里,这是百分之百的副课,他想:“我不是来听这个的,你要讲嘛我就忍一下。”或者“你上面讲什么跟我无关”,他自己埋头看别的书。或者想:“那是给其他老太太讲的,这是有必要、有密意的,不是跟我讲的。”像这样,你再怎么推,他都稳如泰山、纹丝不动,真是很有“定解”啊!凡是了义的,全当成不了义。净土上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在说不了义的。这就是一种曲解,可以看出他没有真实的信愿,这种状况完全是无知,还自以为得意。

    讲到这里,我想起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到的六种信心——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所以信心的内涵非常深。具足了六信,那就是完全的信心,这就是成就净土的大根本。这个信心一起来,净土的门就直接打开了,跟佛智慧直接相应的妙道就进入了。又想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判定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前者像眼睛,后者像脚,说到慧行是前导,行行是正修,就像目足并运。这个判定是很殊胜,直接命中靶心,就是要由拣择的智慧来开发信愿。虽然要完全具足六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这并非不可能,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些信心都完全能够开出来,只要在净土经教上长期努力,就一定会充分地打开。而且可以十分断定地说,只要有一定的慧根,然后一字一句按规矩学好《无量寿经》,这就是引生净土信愿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真正学得相应,就会在信愿上得到很大长进。这也是我们凡夫一生修学当中极重要的一个进步,对于成就自己往生,可以说做了最直接的帮助。《无量寿经》号称净土第一经,有佛语圣言量的直接加持,你会从这里得到真实的信心。凡是从头到尾认真学下来的人,一定会在信愿上得到非常大的开发,上等的会极大地打开净土的大门,由此就变得非常有希望了,感觉离净土非常近了,马上就要去佛国了。真正信愿起来了,你会感觉这件事已经非常近了,好像比去哪里都近。但是信愿没起来的话,那就感觉是太遥远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远和近都在于自己的心。就是感觉自己的心已经跟佛很亲了,已经有了很深的信心,佛在心里的位置很重,那就非常近了。只要一举念就可以到净土,净土就在眼前,连一步距离也没有。


    下面再深入解释最后两句:

    “佛慧无边际”,好比我们坐船到了太平洋的中央,往四周看,那是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际,再往下看,大海非常幽深,看不到底在哪里,这比喻阿弥陀佛的智慧没有边际。这个智慧是指法界心,绝待离相,遍一切处。彻证时,没有什么时空的割裂,十方三世都在法界心当中,圆融无二。阿弥陀佛的智慧横遍了十方一切处,这叫做“无边”;竖穷了三世一切时,这称为“无际”。所以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这样以佛智慧无障碍遍照十方三世的缘故,佛的大悲心就没有边际;以佛的智慧和大悲没有边际的缘故,就又遍入在一切至心念佛者的心里,以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摄持和转化他的心。因此就有从阿弥陀佛的智慧法身显现色身,色身又恒时放无量光明,普照到无数世界,无所障碍。这一切光明都在摄持念佛众生,直接把他们从生死中拔济出来。这是来自佛力的救度,怎么能看成跟通途法门一样呢?众生只要至诚地念佛,就已经被佛力摄持,念到这一生结束,就被直接摄持到净土。所以是即生就解脱的,根本不是什么别时意趣,不要搞错了!像这样遍入无量时空,自在的极广大的事业海,整个就是佛的智慧在起用,一切都是从弥陀法身智慧的本体,以大愿力顺应着无量众生的善缘,极其任运自在地作佛的事业。这是妙到了极点,不必要动一个念头,就做到了普度无量众生。这个佛智慧的本体是最深、最不可测了,力用是最广大、最灵妙了。“海”,只是用我们这个世界能看到的最广阔的水域,来作一个相似的比方,其实哪里能比到佛智慧的境界。海只是有限的几万里,而佛的智慧周遍十方三世,无论用什么心识、神通、高功能仪器都丝毫测不到它,这根本不是心识的行境。海只是有限的几千米深,佛智慧的起用完全超出了心识的行境,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没有任何边际可得的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下至一个音声、一个毛孔都完全超出了分限的量,无论多少菩萨合在一起,都丝毫测不到它的边,就像善财童子经过普贤菩萨的一个毛孔那样。而且大海只起到一些有限的养育水族、负载航行等的作用,弥陀智慧海起到的是给法界无量众生作现前、究竟的真实利益,是给予无量无边的开发智慧、得到相好、得到三昧、发起神通、成就普贤愿海等的真实利益。所以只是权且用“海”作个比方,因为佛智慧的本体和力用超出了边际,哪里有对等的事呢?所以这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如是致清净”,这是指阿弥陀佛证到了最清净的离垢涅槃。“致”是到达的意思,指彻证了无上果位。“清净”可以就离垢和自性两分来解释,离垢指最细的所知障都消尽了,就好像没有一点云翳的晴空,云消尽了,青天彻露了,这就证了离垢妙极法身,也就是到了自性清净的本地。

    这样就要晓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事业相就是从这毫无障碍的妙到极点的法身智慧所流出。这是一个全体,就像狮子搏虎是用全力,搏兔也是用全力,作为起用方的阿弥陀佛,彻底圆满地起用的时候,法界是怎样的体性,就是以那个体性起用的。体和用是一如,一一都是最灵、最妙,极其不可思议,都来自无上果地的力用,都应当至心地顶礼、赞叹,就像赞叹十二光佛那样。

    再扩展到一切相用,就能完全确定,净土法门的神妙全体是本师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神力所致。由于这是离垢最极清净,离绝了一切戏论妄动,所以神妙到了极点,没有比这更灵、更妙、更自在、更奏效的力用了。就是说,以这个离垢妙极法身,就出现利他的方便力到了最不可思议的境地,它的神妙成了完全不可测度。

    所以在讲到五种不可思议时,以佛力最不可思议。而且这个力量没有任何障碍:没有无明,就没有任何错过;不是别别他体,就没有任何间隔。所以没有比这更可信赖的事了,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救度力量。从这个离垢清净的佛智慧上,就能彻底地信入这个奇特法的各种功效。

    在这样总的明白了“清净”的涵义后,再展开来体会:极乐世界器、情两种清净所摄的无量无边清净相,都是由阿弥陀佛的离垢妙极法身所流现。以这个道理,就可以一以贯之地把一切西方净土的清净功德都安立为如意宝性,因为这一切相用的本体是弥陀离垢极清净的妙极法身的缘故。它的力用没有任何障蔽,所以能普应每一个众生的心,而现出相应的所知量,就是能顺着无量众生的意愿,最自在地赐予所欲。所以,这是名副其实的无上的如意宝性。

    这里有广、略两种说法,其实略就是广,广就是略。略是统一起来说,就只是一个佛智慧,没有两个东西,这就是从差别中悟到无差别。广就是分开来说,就是指这唯一的佛智慧应着无量众生的善缘,任运地显现无量的幻变、无数的清净庄严。因此,《弥陀经》说:“都是阿弥陀佛神力变化所作。”因为这是从离垢佛心起用的缘故,任何一个都是如意宝性,以随缘变化的缘故,具有无边的差别庄严,这就是从无差别中解得了差别义。

    再圆融起来,要会入“广略不二”,看出这里是“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差别中有平等,平等中有差别”,或者“全体起用,全用显体,全理成事,全事显理”,一切都本来不二。因此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寿量光明,皆是法身。”每一个庄严都是以佛智慧为体,从离垢清净的法身流出,所以都是如意宝性。林、鸟、池水、莲花、宝树、光明、甘露、音乐等,每一个都在作佛的事业,都能一时随无量众生的心来赐给他所欲,所以每一个都是如意宝性,原因就是“如是致于最极清净”的缘故,所以没有丝毫妄动,也就能在同体当中任运地随感随应,这是到了利他最究竟的境地。

    这里也只是权且拿世间的如意宝表示一下,其实不是有物质形体的如意宝,也不是只赐给衣服、饮食等的生活用品,也不是只能暂时赐给一点现世利益,对于心上和来世的利益就无能为力了。世间的如意宝只是一种宝物,它不是周遍一切时处、具有无量恒沙功德的法界体,相差得太远了,所以完全是两回事。阿弥陀佛的智慧如意宝,那才是无上的不可思议的如意宝,无论有多少人往生,无论是多少种品类的人,都能全数应着他们的心,赐给他们真实利益。无论是对色、声、香、味、触、法等的哪一点,见、闻、接触、缘念到了,都能毫无空过地赐予利益。无论以什么善缘来感,都决定有如量地回应。这唯一是“如是致清净”的缘故,如来藏性彻底显发的缘故,因此就能起这样如意满足的妙用。这是当之无愧的“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从弥陀智慧流出的净土二十九种庄严都是清净的。所以《往生论》中说到,一切国土庄严的总相就是“清净”这两个字,后来把二十九种庄严全部摄在一法句当中。就是指一切庄严海摄入了一个“法”字,一切一切都是妙法。又说:“一法句者,谓清净句。”这指出“法”的内涵唯一是“清净”。继续说:“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是说“清净”的内涵如何呢?就是指一切相和用的本体是离垢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因此从中流出的一切相用,无不清净,无不是妙法,无不圆明具德,因此说净土法海以离垢清净的佛智慧为体。这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所以其中的任何一法无量无数万万千千倍超过了三界的圆满。

    要这样辨明、确认娑婆和净土的染净差别:娑婆生死界只是无明惑业力变出的苦性、染污的法,就像厕所里的粪全体是臭秽那样,没有针尖许的乐可得,所以要彻底地厌离;极乐清净界唯一是佛智慧大愿力变出的乐性、清净的法,这是大乐如意宝洲,没有针尖许的生死苦恼,所以一心地希求向往。这样对比认识,就会产生欣厌,就开始有净土愿的内涵。

    我们检讨自己,过去发不起欣求往生的心,就是因为对于弥陀愿海奇特大事因缘,对于佛智慧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于往生西方不可思议的利益,很多都是心里一片空白,处在非常无知的状态,还浑然不觉。眼光是那么狭隘、片面,甚至在心里把这样的奇特大法贬得连世间法还不如。被这样不正的心态障住了,哪里有至心渴仰的心?根本比不上希求看一场电影的心,更没有世间求名、求利的心那样强,这都是无知造成的。不破除这个障碍,就走不上净土的大道。相反,认识上一起来,信愿就自然会生起。就是要真正地认定净土法的体性和作用。一旦知道它的后台是无上的佛智慧,信愿就会迅速提升。

    比如,一个商人知道某项投资能够获得一万倍效益,而且非常容易完成,他绝对选定这项投资。同样,你知道修弥陀法门有这么殊胜的功德,是这样方便简易,就会一心希求,不会用世间的蝇头小利来换这个成佛大义。我们讲过昙鸾大师的传记,他在听到菩提流支开示西方无量寿法门后,就敏锐地感觉到这跟道家长生术有天壤之别,就像一块瓦砾跟稀世珍宝相比一样。他非常果决,马上就放弃了道家修法,一心修阿弥陀佛法门,结果即生就获得了大成就。

    所以,关键要有识别真假和优劣的眼光。能对弥陀的智慧和大愿产生信心,就算信到了最深、最妙、最具实义的地方。这种信心一旦起来了,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求这个无上的大义,这里会出现非常强大的信念的力量。这个识得大义的心已经被启发出来了,不可能停在那里无动于衷,而是会像佛的教导那样,即使要穿过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火海,即使身体要被烧毁亿万次,也一定要去听闻阿弥陀佛的法门(就是指这部《无量寿经》)。这样子就是真正求净土法的心出来了。

    这种非常深的认识一旦开出,成佛之路就十分简要地变成了一心和佛智慧相应。为了对佛生信心和恭敬心,就把听闻《无量寿经》看成是生命中极其重大的事。因为自己已经选定了一心和弥陀相应来成佛的道路,而和佛的相应程度就在自己的信心和恭敬,《无量寿经》又是能最直接、有效地开启对阿弥陀佛的信敬心的大法,所以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听闻这个法超过了无数个肉身的意义。由这条途径,对于弥陀本师生起的每一念信心、恭敬和连带而起的皈依、欢喜、希求等,都有非常深遂的意义。一旦听闻信受了这部经,终究会在菩提道上得到不退。法的缘起非常特别,这里面的字字句句一入到心里,就特别能加持自己的心,特别能引动内在的信愿、欢喜心等。

    如果听到《无量寿经》,对这样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心里竟然无动于衷,那是很不合理的。应当感到无比地庆幸,这是无量劫来难以遇到的机缘,这么不可思议的法门终于遇到了。无量劫当中解决不了的生死问题,现在凭着一生努力就能解决。因此就放弃光凭自力来解决的道,而选择一心跟佛力配合,来即生跳出生死。

    这个方向真的定下来了,就会安下来,一心一意地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深心”,指的是对佛很深的信心发出来了。这个信心是净土道的根源。从这里会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会出现恒时不断的欢喜信乐,每天都会像吃蜜糖一样投入到弥陀法门中。在这里面无论做什么,都有真正的欲乐,都是最喜欢做的。这样的话,就真的成了人中最幸福的人,会一天比一天欢喜,会越来越充满希望,自己也知道快了,越来越靠近生净土了,很快就要离苦得乐了。这样一直沉浸在欢喜中,到了临终预知时至,成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一刹那间就脱谢了长劫以来极为沉重的五蕴担子,从此就永远安乐了,这是这么殊胜的事!

    我们要像这样来启发内在真实的信愿,这是最重要的。这个信愿的力量一起来,自然会把握住你的心,念念不断地往这条往生大道上前进。这样有了内在最强大的动力,那无论修什么净土法业,都会自然主动地趣入,这个净土的大道会由此充分地展开,就是因为内在的主动力已经开出来了。怎么生起这个主动力?一个根本的因就是对不可思议的佛智慧生了信心。信心一旦开出来了,就势不可挡,一定会涌出源源不断的力量。这也就是“但得本,不愁末”,“本”就是信心,“末”就是一切法行功德,得了根本,净业的法行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所以能不能得根本是最关键了,这又要源于听闻《无量寿经》。

    总之,净土法海的本体就是没有任何垢染、系缚的佛智慧,一切净土庄严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都归入“清净”两个字当中。清净就是因为流现一切事相的理体——阿弥陀佛的智慧已经完全离垢、力用妙到极点的缘故。

    像这样深入认识了弥陀法门是极为奇特、圆满、广大、甚深的法门之后,佛在下文就因势利导,劝导我们发起勇猛寻求这个大法的心,因为从这里就能快速实现解脱和成佛,得到生命历程中最大的利益,是比其他任何事都重大无数倍的事,因此为求到这个法,即使牺牲无数生命也值得。我们要听从佛的教导,不惜一切来寻求弥陀大法,尽自己一切的心来学好《无量寿经》。


    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

    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


    这一颂是举三种难,来策发行者精勤求取大义。意思是说:修法的所依——暇满人身极为难得,佛世也很难值遇,人有信心和智慧更加难得,这三种难得现在都已经得到,因此若闻到了佛法,尤其是这部《无量寿经》,就应当精进求取往生成佛的大义。下面具体来解释:

    第一难“寿命甚难得”,就是暇满难得(这里“寿命”指有修法自在的暇满人身)。“暇”,就是有修法的闲暇;“满”,是指修法的内外因缘都圆满具足。“难得”,指暇满人身宝像昙花一现那样难得。在这个所依身上出现的各种修法因缘,每一个都不是无因而现,都是由过去世修积众多善根、福德而来。

    得了人身就像已经到了机场的候机室,只要自己主动地踏上飞机,就能在短时间内飞到千里之外。意思是暇满人身有极大的意义,用它来好好修法,就能在一生中成办一切善趣的安乐以及解脱、成佛的大义。

    归到净土法门上来说,所谓的人身义大,就是指利用这个人身很容易就能往生净土,而一往生就决定不退成佛,这样就摄取到了一切最真实的利益。

    为什么得到人身就容易往生呢?这要看到,在集聚信愿行三资粮上,人身有很大的便利和能力。比如,我们的眼、耳、心、口、身这五个方面,只要懂得善巧地运用它,就能积累很多净业资粮。比如人间有很多净土经论,像“净土五经一论”,《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圆中钞》《净土十要》等,我们完全可以用眼睛来阅读,用耳朵来听闻,用口读诵、讲说,用身体恭敬礼拜,用心来思维、修习等等。得了人身,六根又没有残缺,就有了修道很好的助缘,时时都可以用它来修学净土法,从而积累深厚、广大的净业资粮。能运用好这一期人身,昼夜精进地修净土法行,信愿行上就会有很大长进,往生的品位也会逐渐增高。要做到一生就取得金台,上品往生而登地,也不算是难事。只要我们晓得珍惜这极其难得的珍宝人身,尽量用它来修学正法,就一定能发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一定能修出猛利、真切的信愿,一定能走上这条往生净土、不退成佛的大道。

    净土法门的体虽然极其不可思议,但是得了人身,又具有信根的话,就完全可以趣入到它的修学中。这个法门的修学重点就是用自己的信心来和佛的智慧相应,由此会出现极大的润发善根、开发智慧等的效果。能在你心里开出无量无数的善心,就像一个大宝藏被充分打开那样,会从自心中源源不断地出现各种功德珍宝。也就是虽然净土法的所诠义不可思议,但只要自己以诚敬心,一句一句地学好净土经教,以佛谛实语的加持,就能生起种种善心和明辨的智慧。比如会不断地生起信心、欢喜心、恭敬心、精进心、厌离心、专一心、至诚心、恳切心,会对众生生悲悯心,发起无上菩提心,能使人欢喜无量,得大安心,又能发起一心随学本师弥陀的心、极广大的普贤行愿心等等。而且能让我们认识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对甚深实相或法身智慧产生信解,所以这叫做“一门即是普门”。

    这个人身宝是我们在无量劫中积聚无量善根才得到的,而我们依靠它一生就能解脱旷劫生死,生到极其殊胜的净土,所以要倍加珍惜,利用这个人身来精勤地修持净业。

    “佛世亦难值”,这是第二难。佛出现在世上,是众生深厚的福德、善根所感,所以遇到佛的时代非常难。我们可以对比黑暗劫和光明劫的时间,来体会这一点(有佛出世的劫叫做“明劫”,没有佛出世的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尊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个暗劫;之后的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之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这以后又有五百个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之后又出现七百个暗劫;随后的具喜劫中有六万尊佛出世,之后就到了我们所处的贤劫。由此看出,暗劫数量很多,所以极其漫长,明劫却很少,非常短暂。所以生在佛出世的时代十分难得。

    只有佛出现于世,才能宣说解脱、成佛的教法,众生才有离苦得乐的希望。如果没有佛宣说教法,那就“万古如长夜”,世上的人都处在愚痴黑暗当中,非常可怜,就是辗转地从暗入暗,由苦入苦,陷在里面出不来。众生单凭自身的力量没办法了知最甚深的秘密,他已经被很重的烦恼客尘障蔽住了,看不到真相。所以,在佛没出世前的长劫中,整个世间都陷入一片黑暗。三有世间是无明、愚痴的体性,众生心识妄动的力量非常强,被这股力量障蔽,就难以出现见诸法实相的智慧光明。这样一来,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中。整个众生界,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就像黄河水汹涌着往下奔流那样,被一股难以回转的惑业势力驱使着,不断地往生死和恶趣中沉溺。这是很可悲的事!

    只有到某个时候,众生已经痛苦到极处,才可能回心转意,懂得要学好,由此就会断恶行善。等到众生的善根积累得相当深厚,共业的状况已经转好,才有福份接受佛法。这时佛才应运降诞人间,来度世上的人出苦海。这一切都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因此本经前面,佛殷切地教导我们,如来出世就像昙花一现那样难值难遇。

    所以我们要有深远的眼光,要认识到生在佛世的重大。如果我们没遇到佛出世,那就没有丝毫的修法机会,完全被惑业的力量所席卷,沉陷在暗无天日的境地中。我们能认识这极其漫长、惨重的悲剧,就知道目前的处境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不把握好这次机会,万一后世生在没有佛出世的时代,那就太可怜了!一定会长劫深陷在生死和恶趣中。

    反省自身的状况,这一世虽然得了人身,又遇到佛出世,闻到佛法,但是不晓得珍重,过一天算一天,不能振作精神、奋发修行,这是我们最大的衰败!本来是一尊大好的自性天真佛,现在却沦落到这种境地!因此要“知耻近乎勇”,要这样来策励自己:以后再不能因循苟且,今生一定要讨个决断!今生就要出轮回、生净土。

    “人有信慧难”,虽然得到了人身,也值遇了佛世,但要生起信心和智慧就非常难得。我们有信心信受佛法,又有智慧辨别正道和邪道、暂时和究竟、苦和乐、大和小、顿和渐等的差别,这相当难得。因为比较来看,多数人对佛法连一刹那信心也生不起来,连一点清净智慧都无法产生。这样对比就知道,自己在前世修过深厚的资粮,在佛前种过殊胜的善根,才有缘听到这么殊胜的法,而且有信心、有智慧。尤其是闻到净土经教,触到了宿世种的善根,很快就生起猛利的信心和智慧。这就看出自己跟净土法有缘,所以要把握好这一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回顾学习《无量寿经》的一段历程,就会发现自己对阿弥陀佛的智慧悲愿、对西方净土的功德庄严,在不断地发起信心和智慧。这件事想想就很奇妙,因为我们没见过西方净土,更没见过佛的智慧境界,但我们的心会不断被启开,经常是心里忽然间就敞开了,仿佛能信解到很深远的地方。我想这是佛力加被,是佛赐给我们法眼,使得我们对于这个不思议法门方方面面都能生起坚信和辨别的智慧,而这恰恰是证入胜义谛的根本因。

    这里所谓的“难”,就要知道在无明心识里产生这样的信心和智慧,是极其稀有的,亿万个念头里难得有一两个,所谓“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祇,佛说难信诚难信,亿万人中一二知”,“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也不能”。之前我们反复按佛的经教讲过,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的法,如果过去世没在佛前种过深厚善根,连生一念信心和智慧都不可能。因为全是无上的佛智慧的行境,完全超出世间,善根不深厚的话,哪里能接受呢?

    也正因为如此,对这样的法稍微做一点听闻等的法行,就有极大的功德。就像《金刚经》所说,对般若法的一个偈颂信解受持,就超过了用恒河沙数生命布施的功德。同样,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恭敬心,下至一合掌、一礼拜,就超过了恒河沙数珍宝布施的功德。原因就是对于不可思议之处生了信心,也就成了无有限量不可思议的善根。按因果的量来衡量,果上的相状这么大、这么深,种的因就一定非常深、非常大,所以过去一定在诸佛前种过无量善根。也因此,佛在本经后文中说:“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所以我们要想到,自己身上已经出现万劫难遇的机缘,现在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具足了各种修法的因缘,这在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自己又对净土法有信心和智慧,这又是千万个信佛的人里面难得有一两个,所以要百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万事俱备的时候,要精进地求取这个法门的大义,就是取得往生的成就。现在一切条件都有了,等于已经入了宝山,只要主动地去取,就时时能取到珍宝。如果这时不去取宝,散乱在五欲上,那就太愚痴了。因为只有短暂的几十年或几年可以用,如果没用好,这段时光错过去了,还是空手而返,这样的话,以累劫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程度,但在这上没把握好,又堕下去了,那就十分可惜。就像几十天努力地攀登,就快到顶峰了,这时候加一把力就能上去,但是却出魔障,又堕落下来,导致前功尽弃。

    所以每个人都要想,现在是旷劫难遇的机会,这次把握好了,就能往生净土,所以要誓死决战一回,这一世就要往生,不再拖到来生。就是要有这种背水一战的心,唯此是求。这样铁定了心,一心往净土去,就真的会往生。

    为了实现这个大义,一想到今生有这次极难得的机会,就觉得绝对不能错过,其他一切都可以抛弃,世间的财富、权利等都可以放下,但这个往生净土的利益一定要拿到,因为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所以要勇猛精进地来求这个法。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

    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


    这是佛殷切教导我们,如果闻到这个净土法,心里天天都记得这么来修而不忘记,在见到这个不可思议佛智慧法门的意义时,肃然起敬,连带地一见到这个经法就生尊重心(其实就是尊重佛智慧),然后就得了大庆幸,佛说那就是我的亲友,所以你们要在这个大法上发心来寻求。

    “得大庆幸”,就是在漫长的时劫里,一直在生死中漂流,现在终于遇到弥陀愿海的慈航,只要再努力往前游几步,一上这条船就脱险了,然后就会安安稳稳、一帆风顺地到达彼岸,所以觉得遇到这个法实在是庆幸。

    佛说你有这样的心,就是我真正的知心善友,因为和我的心相通、相应。我来世上说法的目的,就是让你即生超出苦海,为此宣说了弥陀本愿海,来惠予你真实之利。而我的这些教导你都能恭敬信受,而且时时记在心里,并且遵照奉行,这样就和我的心亲近,就是我真正的亲友。

    佛是彻底照见了净土法的事实真相,以慈悲心给我们指示道路,让我们得到这个利益。但这没办法拿给你看,只有相信佛的言教才能趣入。而我们能信受佛的话,恭敬地按佛的教导实行,那就是体贴佛的心,自己的心和佛的心就没有距离,所以是“善亲友”。就像孝顺的孩子,时时会记得按父亲的教导去做,而不敢忘记、违背,同样,真佛弟子会无比殷重地按世尊的教导如实地修行,走这条往生之路。

    “是故当发意”,就是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要开始发心来修。“发心”就是发往生来净土成佛的心,也就是要发净土的菩提心。因为自己本来就有如来智慧,只是被妄想、执著障蔽了,而一往生净土,得佛力加被,就能迅速开发,然后就有力量救度众生,所以要发这个往生净土、成佛度众生的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不这样发起大心,就还会沉溺在苦海当中,或者沉溺在只求自己解脱的小乘作意里面,这都是障蔽了自己,所以一定要发无上道心。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

    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这样发了无上心之后,就要把求这个法看得比生命重大无数倍,因此,即使要穿过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才能闻到弥陀愿海的大法,也要毫不畏难地勇猛求取,因为闻到了这个法,就“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所以用牺牲亿万次生命来换取它,也是值得的。从前用这个身体只是造无数无意义的业和烦恼,曾经得过的无数次身都这样唐捐了,并没有摄取到真实的利益。而今生得了这个人身,就要用它来完成往生成佛的大义,也因此,就是用亿万次生命,来换取净土法一字一句的听闻也值得。如果有这样的心,就是真正生了信心,对于净土大教一字一句都会生尊重心、恭敬顶戴心,字字句句都视为如意宝,能惠予自己真实的利益。也因此,对这个法有百倍珍惜的心,跟过去的心态绝对不一样。

    心转过来了,就不像过去那么麻木,这时就会有感动,或者欢喜庆幸,或者悲感流泪,这时会诚心诚意祈求阿弥陀佛,这一生一定求生佛的净土,其他都可以放下,唯独跟佛不能断掉联系,这是救我出生死的慈航。如果得不到佛的救度,沦落到生死里怎么办呢?这时候再看这个法,字字句句都在宣说西方法门,对它就有了真正的好乐心、欢喜心。有了这样的真实欲乐,精进就随之而来,不带丝毫勉强。真正欲乐起来了,听净土经、学净土教、念阿弥陀佛等等,凡是净土的法行都会真心地欢喜、恭敬。有这个内涵,就“诚于中,形于外”,你每拜一拜、每念一声佛都有很深的信敬皈依。这样对阿弥陀佛、对西方净土、对莲池海会菩萨众,就生了真实的信心,因为这一切都是以实相为体,都是从弥陀妙心流现出来的,因而无比甚深、广大、微妙,法门的修持又极其简易、方便、直捷。这样生了信心后,坚持修一辈子就没有任何问题,修一亿辈子也可以,乃至成佛之间都可以修这个法。整个修行的路就一次性决定好了,乃至尽未来际,心里都不会改变。

    要知道,这是一个转凡成圣、点铁成金的妙法,它的关键就在于对佛语生信,由此激发出的善根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乃至虚空界尽之间都不会穷尽,最后会完全跟阿弥陀佛合体。

    一般人认为学净土就是念几句佛,好像没什么。其实他不知道,真正恭恭敬敬地用心去学,就知道这里面字字句句都不可思议。过去听到说七宝、铃树、宝池、光明、百味饮食、灵鸟说法等等,认为这稀松平常,没什么深妙的。但心里的善根起来后,就觉得净土法每一句都是安乐的因,极乐净土一一庄严都极其不可思议。而且冥冥之中,弥陀光明的加被确实能够激发你内在的善根。这根本不是世间的方式,也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不是吃什么补品、修什么养生术,就是你的心跟佛的心一相应,就出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请多少个科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在你身上怎么做观察,也写不出半句实验报告。怎么能检测弥陀愿海有多少个元素?怎么能预断我的心跟阿弥陀佛相应能产生多少功德?看看细胞怎么样,全身的细胞、水分子在结构上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通通不管用,因为弥陀愿海的力用实际不可思议。众生心和佛心一接通之后,就源源不断地涌现欢喜和种种善根、智慧,这都是真实不虚的事,十二光佛有无量威神力用故,众生心本具无量性功德法故。

    所以,净土法门建立在信心上,关键要对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悲愿生信,对不可思议境界生信,就凭着这种真实的信心来跟佛相应。之后,就能出现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不是通过寻思分别、世智辩聪或者别的方式来得到,就是要以信心直接跟佛相应,不必找别的什么窍门,那样反而迂远了。过去台山婆子有句话叫“蓦直去”,就是教人直心直行。落在净土上,就是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为根本,之后一心跟阿弥陀佛相应。

    为了让心中生起这个信心,前方便就是听闻净土大教。闻到净土经教,它的加持入了心之后,就能直接激发出内在的信心。释迦佛就以文字作为载体,我们听了佛的教导,熏习了佛语,直接就跟佛的心相应,佛的力量就加到自己身上。一再说了净土法门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要知道,这是佛以智慧彻底照见了,来传达给我们听的。佛的定慧究畅无极,毫无障碍,没有一念从法界移动,这样遍照了一切万法的真相后,把净土法门的前因后果如实宣说出来,成为净土第一经,作为根本法轮,给后世无量众生作依怙。没有佛来宣说,我们怎么知道净土的来龙去脉和事理因果呢?不知道这些,又怎么能对净土法门生信呢?怎么晓得它真实不虚呢?这一切都要依据圣言量才能了解、才能生信,凭凡夫自己的思维,是丝毫见不到的。

    这里就看谁有信心,有信心的人得救,有信心的人往生,有信心的人成佛,有信心的人得无量功德。所以,这是唯信能入的法门。没有信心,就开启不了愿和行,往后的无量果报都无从产生。看到这个因果关系,你就晓得目前因地最重要的,就是以殷重心来信受《无量寿经》,把经上的字字句句都受持在心里。这个法一旦入到心里,就有很强的闻熏的力量,由此就种下无量的净土善根。这不是简单的结缘,而是心里有了深厚的内涵,这就比简单听听、若无其事的情况,超胜百千万倍了,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样的话,每一次念佛、拜佛、听讲等法行,都会全心地投入,由衷地发出。

    所谓“道有本末,法有始终”,一定要知道根本在哪里,就像要知道泉源在哪里那样,一旦开出了泉源,得了根本,后面的事就不愁了。为了得到净土法的大根本,哪怕要越过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也要穿过去听闻《无量寿经》。因为只要我们闻到弥陀愿海大法,佛语的加持一入到心里,激发出了信心,就一定走上这条光明大道。信心坚固的话,现生就已经不退了,因为对于这件大事彻底信解了,毫无动摇。在任何顺逆境缘下,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这是永远没法破坏的金刚信心。以这个信心,就决定往西方净土进趣,就决定在净土断一切障、证一切德,成大菩提,然后尽未来际救度无量生死有情。

    所以,普贤愿王以导归极乐作为圆满成就的方便。这就是由对阿弥陀佛生信,而往生到西方净土,这样就会合了无数因缘,使无量百千万劫才能完成的佛道,一生就圆满完成。这是因为一旦借助佛的智慧和愿海的神力,无数因缘就已经积聚,这时会百千万亿倍地加快成道速度。如果因缘一直很难积聚,中间遇到各种退缘,就会延误时间,但是当各种因缘都汇聚时,就会出现飞跃,非常快速地完成。

    这就像因为科学的迅猛发展,过去要很多年才办到的事,现在一分钟内就能完成,原因就是因缘已经具备了。同样地,阿弥陀佛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中修集资粮,成就了殊胜的西方净土,这是无量殊胜因缘的大汇聚,是法界中的奇迹,借助这个强力增上缘,就能极快速、稳当地完成佛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次机会,往生到佛的净土,然后迅速成满普贤行愿,救度无边众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