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释弘印

兼修他法还能属一向专念专修吗?

释弘印 2021-04-15 218

对于这个涵义,《无量寿经起信论》里讲得非常清楚。论中说:“行者既然发了菩提心,就应当修菩萨行。那么,在世间和出世间里,所做的一切善法,下至一毫许极微小的善根,上至无边的功德,都要以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世界,这样也叫做‘一向专念’。并不是说,只有舍弃了念佛之外的一切善法,才叫做‘专念’。因为佛性遍一切处,如果有所弃舍,就不能叫做“念佛”的缘故。”

所以,佛法上的事一定要圆通,不能死板,也就是不能绝对地执著一种方式,不要理解死了,这样就不符合弥陀的本心了。

其实,万善都能同归净土,只要用深心、至诚心,把功德回向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决定都会摄受。阿弥陀佛最通人情,他最知道世间的事,不可能不摄受。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比如,你是一名医生,今天来了一个病人,但你却说,“念阿弥陀佛一定能解决病苦”,结果你就不给他看病了,这样也不行。该给人看病还是要看的,不能违背你的责任。

在这个世间当中,有些人有因缘、福报隐居深山,他能够从早到晚单提一句名号。这种方式非常好,能够一心深入。但这一类人毕竟是少数。世间上有无数种行业,这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情况各种各样,因缘千差万别。就每个人自身来看,也有无量的因缘,他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所以,不能固执在一点上。

在这里,彭二林居士说,发了菩提心就要修菩萨行,就会有千门万类的事要做。但只要理解到,一切都是你性海里的事,就没有可舍弃处。因为,佛性遍一切处,就遍在你的一切行为当中,语默动静、举手投足,无一不是。所以,如果非要把这个舍弃,把那个隔断,这样也不对,也不成为念佛。

所以,你要广义地理解。这种论述非常契合现在人的机缘。你看今天的人,一亿个人里,也很难找到一、两个人,能够整天什么也不做,从早上一直念佛念到晚。相比于过去,现在的人事情更加繁多,很难把这些都摒除干净,整天只是念佛。但只要能够深信切愿,一心求生净土,事情来了就做,事情过去了,就念阿弥陀佛,也不会障碍往生。

其实,世间的事本来不障碍佛法,就连你兼行世间的善法,比如上敬下和、尽忠孝仁义等等,对于这些,只要你回向净土,也叫做“一向专念”。更何况是一切出世间方面的修行?像是诵经、礼拜、坐禅、观心等等,只要你以至诚心回向极乐,全都叫做“一向专念”。

对于这件事,蕅益大师在《梵室偶谈》里说:“参禅的人想要往生西方,也不必舍弃参禅,改为念佛。只要具足信愿,那么,你所行持的参禅就是净土行。”

有的人天生就是参禅的根机,对这个非常有意乐。那你就好好参禅,只要你心里有信愿,已经决定:我这一生结束后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然后把参禅的功德都回向往生极乐。这样一来,虽然你平时念佛不多,但阿弥陀佛也同样会摄受你,你也一样能够往生。

而且,蕅益大师曾经闭关结坛,持往生咒,求生净土。他写了一些偈颂表明自己的誓愿。偈颂说:“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臂香三柱,结一七净坛,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以此功德力,求决生安养。”

从这里完全能够看到大师的行持和他的志愿。意思就是,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现在燃三柱臂香,结一个七的净坛,专门持往生咒,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我以七天持咒的功德,祈求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从这里就足以证明,只要具足往生的根本——信愿,参禅、持咒等等都是净土行。

另外,《圆中钞》的作者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法,他平生修行的重点都在修忏法上。但他临终的时候,也是预知时至,手写“妙法莲华经”五个字,并且再三高唱经题,这样寂然往生的。所以,修忏、持经等也都是净土行。

通过以上的讲述就知道,发菩提心,持佛名号,即使兼修其他法,也可以叫做“一向专念”,也都能往生。

——摘自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