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欢喜佛子

佛经和三位祖师大德告诉你必须持名念佛的理由

欢喜佛子 2023-11-10 217
目 录
  • 1、要依可靠的教证、理证来抉择佛经的密意
  • 2、佛陀金口再再宣说
    • (1)第十八大愿
    • (2)十一个大愿讲闻名获益
    • (3)《观经》最后流通佛名
  • 3、祖师大德的讲法
    • (1)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之教证
      • A1、逗机故
      • A2、不思议故
    • (2)《印光法师文钞》之教证
    • (3)善导大师讲舍观持名的八条理由
      • A1、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 A2、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 A3、与教相违故
      • A4、不顺佛语故
      • A5、系念不相续故
      • A6、心不相续念报佛恩故
      • A7、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 A8、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 佛经和祖师大德告诉你必须持名念佛的理由


    念西法师开示


    特别强调持名的理由


    1、要依可靠的教证、理证来抉择佛经的密意

     

    为什么祖师大德这么强调念佛的人最好是持名?因为于此末法,这个法门有极深的利益,下面就作一点介绍。

    当然有解释说,佛号能摄持一切的功德;或是以天台圆教等最高的见解去解释,这一句佛号本来就是空假中,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一声佛号就是十法界,具足一切。但净土宗还有自己不共的解释,到底为什么如此强调持名念佛?修其它的观像、观想等念佛法门也可以啊,为什么非要持名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你弄懂了,就会彻底信受这句佛号。而我们接下来,也不是仅仅专门按后来的人,或者祖师大德自己的见解去抉择,而是举出经典的可靠说法来证明。祖师大德要提倡某一种理论,也必须有所根据的——除非已经成佛了,佛陀就可以直接这么说,以他的证量来讲,以他不可思议的神通来讲——但后面的祖师不一样,祖师们毕竟不直接现圣者的相,而是示现的凡夫身,那他肯定要有依据,不能全凭自力解经来开显佛陀的密意。

    往往这些大德,他本地都是不可思议的,像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本身就了知佛陀的密意,但是大师也不能他自己说,“我以为,我觉得应该这样子”,大师也不会的,他也必须根据佛经来抉择。

    所以,我们后学者,更不能凭空抉择佛经的密意,而是要有可靠的教证、理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学法的人乃至说法的人,必须具备的一个准则。

     

    2、佛陀金口再再宣说

     (1)第十八大愿


    我们看佛经怎么讲的。马上将要学到的《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第十八大愿,可以称之为四十八愿当中的核心、四十八愿当中最主要的一个愿;这一大愿就是十念一念往生,十念一念称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第十八愿的十念一念,这个“十念”有不同的讲法,但楷定古今的善导大师就是直接解释为十声阿弥陀佛名号,这个我们接下来会详细来辨析。


    (2)十一个大愿讲闻名获益


    还有四十八愿里面,从第三十四大愿开始,后面有十一个大愿都讲闻名获益,其实也是给我们解释了从古到今祖师大德提倡持名念佛的原因所在。

    然后《无量寿经》中的三辈往生都讲发菩提心、一向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三辈都是这么强调。可见你要往生,就要念佛号、持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可以说是念佛法门最根本的修法、最容易相应的、最容易往生的。佛陀之所以要我们都念阿弥陀佛名号,肯定有密意的,这是佛经的教证,可以让我们了知持名的重要性。


    (3)《观经》最后流通佛名


    再比如说《观经》,《观经》里面十六观介绍完了,最后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说要持阿弥陀佛名号,让阿难尊者去流通,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观经》主要是讲十六观,按天台宗所说,十六观都是定善,而善导大师则说前面十三观是定善,后面三观三福九品(孝养父母、读诵大乘等)是散善,合起来就是定、散二门,在所有的定散二门介绍完了,最后,也就是最后快要圆满了,一般佛经都有个“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之类的结束文,而《观经》最后结文,佛陀最后讲的几句话是什么呢?按道理,十六观介绍了,佛陀应该最后咐嘱总结一下,应该是这样子的——这是常理,一般经典都会这样子的,佛陀详细介绍十六观后应该再重复一下:“你们要好好受持我广讲的十六观法门。”但《观经》非常奇怪,广讲了这十六观二门之后,最后佛陀咐嘱了哪几句话呢?

    这里把《观经》原文念一下:“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花”,念佛的人就是人中的分陀利花、人中人、最殊胜的人,佛陀这样赞叹。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意义不明显,所以我们看看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注解。

    善导大师说这个地方表明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按道理,十六观都可以算念佛啊,为什么善导大师这里解释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呢?因为紧接着上面的经文,佛陀最后几句咐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这下面几句话是一路下来的,都是佛的原话。“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佛告阿难”四个字,是佛又重复叫了一下阿难的名字,其实是要提醒我们注意谛听。“好持是语”,“持”,就是受持或保持的意思,“是语”,就是前面的“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花”。

    然后佛陀又说:“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很明显,最后很有意思的,归结到阿弥陀佛名号上去了,这是《观经》中佛陀最后讲的一句话——“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持是语者”,就是受持阿弥陀佛名号——我们最常见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所以善导大师马上就解释:“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虽然佛陀讲了定门的十三观,散门的三福九品,但是望佛本愿——想必佛陀的真实本意,是在让众生一向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

    这是极为令人震憾的!任何修学念佛法门的人,看到佛陀最后的咐嘱,应该是非常的感动,是不是脑袋突然惊醒了似的,直到此时此刻,才真正地意识到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不可思议!到了最后才知道,佛陀的本愿、佛陀的大悲心,也就是佛陀真正掏心掏肺的话是什么呢?要大家去受持、去忆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经文明白昭示的,也是阿弥陀佛化身善导大师他老人家对《观经》最可靠的解释。

    可见受持这句佛号,是佛陀的本愿,是佛陀对我们的末后吩咐,并不是后来的祖师单独提倡出来的。特别是修学净土法门,持佛号就是径中径又径,是佛陀最后要咐嘱的,再三叮咛的,也就是希望众生永远不要忘记,一定要铭记在心里,就是要念阿弥陀佛名号。受持这句佛号,是佛陀最迫切地希望我们去修行的一条路,我们应该依教奉行,不要辜负佛陀这番大悲心的嘱托!

     

    3、祖师大德的讲法

    (1)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之教证

     

    然后我们来看祖师大德的讲法。

    首先莲池大师的观点——《弥陀疏钞》里面讲为什么要持佛名号的两个理由。《弥陀疏钞》是这么讲的:“何不念佛功德智慧、相好光明,而但念名号?”这个是前面的设问。下面回答:“不知持名,于末法中最逗机故,不思议故。”


    A1、逗机故


    第一,“逗机故”——与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最相合的缘故。《疏钞》引用《文殊般若经》:“《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因为大多数众生的根基特别迟钝,一般的十六观啊,这些念佛功德、念佛相好光明之类的法修不来,所以的话,“但令念声相续”——阿弥陀佛名号谁都能念,只要念佛的声音相续,临终的时候十念一念就能往生,这个很容易,可见念佛名号是最逗机的。这是第一个。


    A2、不思议故


    第二,“不思议故”——“如前所明一行三昧,则不但逗乎钝机,神用不测故。”“一行三昧”出自《文殊般若经》:“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直接缘实相来修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最方便、最快捷入一行三昧的修法是什么呢?

    《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够了;甚至般舟三昧——九十天站着一句佛号这样念的话,这也并非绝难做到。所以这个法门不仅相合钝机者,而是能应利钝各类根机者,连一行三昧都能证得,上根者不是更应该修这个大法吗?可见它的神奇功用难以测度,只有佛陀才能了知。

    也就是说,一行三昧本来只有大根基的人才能修的,而现量所见,从古到今就有很多普通的人,通过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而获得殊胜的境界,更别说那些本来根器很高的人了。

    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等往生传之类的书就可以知道,不管是什么样根机的人,只要真心信受这个法门并老实地用功修行,那绝对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因为这个法门虽然简单,但是妙用不可思议,凡情难以测度。“一行三昧”是举其高,同时也例推其他所有的利益,多得说不尽,这个我们后面专门学习四十八愿中闻名获益的十一个大愿,就能详细了知。

     

    (2)《印光法师文钞》之教证

     

    第三个理由,持名易故。是《印光法师文钞》里面说的,“末世众生,业重障深,依《观经》修观,尚难成就。是以莲宗诸祖,多皆专主持名。以持名易故,相续即生。”为什么祖师大德都主张持名呢?因为持名特别容易啊,这是第三个理由——“持名易故”。

    修一行三昧或者像《阿弥陀经》里七天一直精进乃至克期取证,身家性命靠倒在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上,最后有可能亲见阿弥陀佛,或者得到念佛三昧,事一心,理一心,证得登地圣者的果位,马上回到娑婆世界来度化众生,这个法门就是如此不可思议!法门最殊胜、最高妙,而且竟然什么样的人都能修,不管是老太婆还是三岁小孩都能念,但是依这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出轮回、了生死、究竟成佛。

    这个法门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阿弥陀佛谁都能念,太简单了,不存在不会修的可能性,谁都能修,也应该修;但是它的利益不是凡夫可以测度的,或者像蕅益大师说的,唯是佛陀果地方知啊。

     

    (3)善导大师讲舍观持名的八条理由

     

    第四个,下面实际上有八条理由,主要是根据善导大师的观点作宣说。善导大师有专修、杂修的辨析,其中说:“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为什么不修观,而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呢?回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因为末法众生的业障特别重,所观境——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又非常微细,心却很粗大,妄想念念不停奔驰,心很杂乱的缘故,观想不容易修成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你如果能够称名,临终的时候佛号相续就可以往生。然后大师再具体列举理由。


    A1、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先看第一个理由,“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你如果杂修就不容易相应,很难往生,“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所以要专修净业、专称名号,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由种种杂缘所扰乱了心,正念就失去了。这是第一个理由,杂修心就容易乱,正念不容易念念相续。


    A2、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第二个,“与佛本愿不相应故”。四十八愿里面有十一个大愿着重给我们讲了闻名获益,听到名号之后,当然接着你就要念佛的名号,这是跟佛陀的本愿相合的,你如果不去称名当然“与佛本愿不相应”。


    A3、与教相违故


    第三个,“与教相违故”。许多佛经、论典里面都告诉我们要去持佛名号,有大量的教证,就不一一列举了。


    A4、不顺佛语故


    第四个,“不顺佛语故”。我们现在持名念佛就是随顺佛语,所以《观经》十六观讲完,最后佛陀付嘱阿难尊者流通的不是十六观,而是阿弥陀佛名号,所以持名就是随顺佛语,也可以说与教是相顺的。前面第三个理由也可以说包含了《观经》的最后付嘱——流通阿弥陀佛名号。


    A5、系念不相续故


    下面第五个,“系念不相续故”。你如果不专称名号,而是杂修的话,或者你修一下这个法门,又再修其他法门,这样你系念不相续,念头容易间断,往生就难了。


    A6、心不相续念报佛恩故


    第六,“心不相续念报佛恩故”。念佛决定成佛,这是最究竟的报佛恩德的方法。这是一个理由。


    A7、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第七,“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就是如果修其他各种法门,那么心就经常与名利相应,这样要得往生就难了。


    A8、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第八,“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你杂修就会有种种的杂缘,这样不但障碍自己,乃至于会障碍别人往生,这叫“自障障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