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释弘印

病重无力如何成办往生(闻启初往生记)

释弘印 2021-04-27 333

病重无力如何成办往生(闻启初往生记)


闻启初。字子与,法名大晟。与黄承惠是同乡里的人,从小就时常生病,后来立志要出离生死的轮回。于是前往云栖山学习念佛法门。

当莲池大师圆寂时,憨山清公前来吊祭,闻启初对清公作礼禀白说:“愿剃发出家为师父的弟子。”

清公说:“佛性是不受四大的限制,毛发哪里能成为修行的执碍呢?更何况你双亲还在,所以尚不可以出家。”闻启初听完之后才不再要求剃度出家。

不久之后疾病发作,自己说:“我应当直往西方啊!疾病对我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等到病重之时,神志不清,不能自己提起正念,心中起大恐惧,于是急忙命家人请僧人来唱念佛号。

如此过了一天,神志依然昏乱,闻启初再次惊觉说:“各人生死不同,不是他人所能救拔的。”于是站起来盥沐穿衣,对着佛像焚香、燃臂供佛,并且至诚恳切哀苦忏悔,彻夜礼忏毫无懈怠。忏悔后回到座位时,神志转为安定,净土终于现前。于是剃发披上袈裟,向大众辞别而往生。

憨山清公听到这件事,因而赞叹地说:“勇哉!闻生,可说是志气刚烈的大丈夫啊!”(憨山大师《梦游集》)


智圆法师开示:

要想让自身具备到量的因,就要具备胜解、欲、精进,以自己火热、红通通的心,无比真实地愿求往生。如《往生传》中那些出家在家、士农工商、高低贵贱、智者愚者等人,他们的各种身份差别悬殊,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信切愿。当然,信愿也分很多等级,总的来说,都是下决心“我一定要去极乐世界”。如同男女的爱恋有真有假,如果是真心的,他可以很朴素,也从来不说什么甜言蜜语,但心里是真的爱你,这一点不会虚假。如果他心中另有所爱,只不过应付应付你,虽然可以说得漂亮、做些表面功夫,但根本没有真心的这种关系在缘起上已经完全虚假。我们以此对照净土法就不难清楚地了知:是不是有真信切愿,关键在于对西方净土的热爱程度如何,用佛法的语言说,是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胜解和愿;如果有信愿摄持,就必定会发起稳定的净业修作。

过去,天台山国清寺有个小和尚念佛境界很高,每次念佛,周围环境的风、雨等声音全是佛号声,但后来他却自杀了。先前不断地念,由于念心所发展猛烈、相续不断,这股连绵的力量使意识里出现的都是佛号;由于没有信愿,所以结局悲惨。又有人念佛时拼着一股劲,内在的信愿行却没有如理发展,有时是为了竞赛,或者在某个道场、某个法会里想要念出一种数量、声音来。他是受名利心驱使,或者以执著心、躁妄心去念,结果念出一些幻觉、魔境。这些也都是少有信愿摄持,导致方向出现偏差等诸多问题。又有人一生念佛,临终突然起嗔心、起邪见,马上退失信愿,别人以念佛提醒,他还特别心烦,不让别人助念等。或者稍微吃一点苦头时,发现内心根本不往阿弥陀佛靠拢。

另有个往生传记,讲明朝的闻启初居士念佛相当有水平,生病时还很坚定地说:“我应当直接往生净土,这点病算不了什么。”然而临终时业障现前,精神错乱,控制不住。但他信愿的力量很强,关键时刻直接到佛前燃臂忏悔,向佛哀求了一整夜。面对这场真正的考验,他生起强烈的忏悔心,才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往生。也就是说,在往生这条路上,自身的各种业障、烦恼、习气等会现前阻碍,我们切不可把往生看得太简单。如果真实的信愿没有在内心充实起来并再再串习到量,往生是没有保障的。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