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064 流通分:净土法门的特性与共性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甲三 流通分
【解】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这是说明科意。流通即流传三世,通达十方,也就是辗转地传播。本师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诸法实相,乃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绝对真理,非仅为一时一处之众生而说。因此佛法一定要流通,犹如长江之水奔腾不息,流转四方,灌溉农田,万物皆须靠水滋养方能生机勃勃。佛法能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法水一定要流通,畅达无碍,让尽可能多的众生能闻而得益。
流通非常重要,故佛说的每一部经皆有流通这一分,佛亲自付嘱菩萨或声闻弟子等,广为流通所说之经。
我们四众弟子,皆有责任流通佛法,流通佛法功德无量。
在正释经解初,讲到分科的重要时,曾提到有些人将《阿弥陀经》的三分分判不当。现就流通分而言,有以“佛说此经已”之后判为流通,有以六方佛之后判为流通,皆未合经旨。蕅益大师独具慧眼,妙得佛意,将六方佛一段经文判入流通分。恐人有异议,故先于科意中加以说明。
“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
信愿持名这个法门,从竖讲,由浅及深,如有四土三辈九品,由事持达理持,也有信解行证之次第,与一切法门修证全同,这就是圆收。
从横说,横出三界,带业往生,生即不退,一生成佛,则其他法门全无,唯此经独擅。
如劝愿一科中说的极乐同居俱是俱非,虽生一土,即横生四土等种种胜异,与一切法门大不相同,这就是圆超。圆收圆超这一句,我们在别序中曾解释过。
有人不明了圆收圆超的道理,所以对这句阿弥陀佛圣号没有信心。他念佛念了好多年,没有一点感应,念到后来生病了,想想还是学密宗好,有上师灌顶加持,神通感应来得快,且有个人可依靠。他不知道念阿弥陀佛就是修密宗,阿弥陀佛天天在他身旁灌顶加持。
这里说得很清楚,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圆收即圆满地包括一切法门,一个不漏,前面说“无余无欠”,不仅密宗,本师释迦说的所有一切法门悉皆收在其中。
你们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有的人知道,就是皈依无量光、无量寿。实际上这句名号是个咒,南无阿弥陀佛是成佛的无上心咒。密宗持咒,你念阿弥陀佛,是修最高级的密宗。
禅宗则更不必说了,“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念阿弥陀佛是修无上深妙禅啊!还有哪个能再高过他的?念阿弥陀佛,一生即能成佛。你修禅宗,玄义力用中讲,参禅开悟只是认得路,之后须修多生多劫,且生生不退,成佛方有期,非一生即可成的,持名念佛与参禅之功效,“不可同日语矣”。
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这句话重要啊!你能牢牢记住,时时提醒自己,自然就死心塌地老实念佛,不会再见异思迁了。
“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
这部《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的,参与弥陀一会的,有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为首的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有以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为首的诸大菩萨,这么多大智慧的人都没有请问,也没有讲话。
为什么呢?他们尚未究竟明了极乐世界的境界。
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于彻底悲心,无问自说。
既然如此,谁能担负提倡广泛流通这一部经的重任呢?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这部经除佛之外,无人能流通。其他的经典有大菩萨发愿流通,有声闻缘觉流通,也有天龙八部流通。唯独这部《阿弥陀经》,无人敢承担此流通使命,因为这一部经讲的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西方世界的种种庄严,念佛往生净土的不可思议功德,其事理唯有诸佛方能明了。因为成了佛,才能究竟穷尽世出世间一切法之事理真相。除佛之外,即使是等觉菩萨,都不能彻底明了。不明了怎能流通呢?所以只有诸佛才能肩负起流通这一部经的重责大任。
这就是蕅益大师解释为何将六方佛一段文判入流通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