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中君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38 依报妙——合释能受所受:约无根五尘明受用

云中君 2023-06-11 362
目 录
  • 戊二、合释能受所受
    • 已一、约五根五尘明受用
      • 庚一、正明
        • 辛一、 合科义
        • 辛二、释经文
          • 壬一、 释常作天乐等
          • 壬二、 释曼陀罗华等
          • 壬三、 释即以食时等
            • 癸一、明神足难思
            • 癸二、明事事无碍
            • 癸三、明法门甚深
          • 壬四、 释饭食经行
      • 庚二 结示

  • 0.png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038 依报妙——合释能受所受:约无根五尘明受用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蕅益大师  撰著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道安老法师  讲述




    戊二、合释能受所受

    文分二:初约五根五尘明受用,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

     

    已一、约五根五尘明受用

    文分二:初正明,二结示。


    庚一、正明

     

    【经】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这一段经文是继宝池之后,进一步介绍极乐世界空中和地面的庄严,以及众生的生活状况。极乐世界常有天乐鸣空,随各人意愿听到自己喜爱的音乐。地面和道路铺的是黄金,不象我们这里用的是水泥和沥青。一天二十四小时,“雨天曼陀罗华”。“曼陀罗”是梵语,译成中文是适意,华从天上落下,美好适悦人意。

    极乐世界的众生个个神通广大,“清旦”即早晨,旦是象形字,日在水平线上,即天刚亮时,便用“衣祴”,指盛华用的器具,装了这些天华,出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即回本国用餐。餐后经行金地,经行就是我们说的绕佛,徜徉自适,身心无有滞碍放逸。由此一斑,可见极乐世界人民的生活是何等逍遥自在。


    △疏中分二。初合科义。二释经文。

    辛一、 合科义


    [解] 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

     

    这是合科意。极乐世界的众生,以眼耳鼻舌身清净五根,受用色声香味触胜妙五尘。“常作天乐”,音乐是声尘。“黄金为地”,地是色尘。“雨天曼陀罗华”,华有颜色,是色尘;华还有香气,是香尘,故为色香二尘。“即以食时”之食,有甜酸等味,即味尘。“盛众妙华”是用衣祴盛装天上落下之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供佛要散华,手皆要接触华;“经行”是在地上走,脚要接触地,故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

    乐是声尘,耳根所对。地是色尘,眼根所对。华是色香二尘,眼根、鼻根所对。食是味尘,舌根所对。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身根所对。众生之五根对五尘,显而易知,故科题曰五根五尘明受用。


    二、释经文

    分四。初释常作天乐等。二释曼陀罗华等。三释即以食时等。四释饭食经行。


    壬一、 释常作天乐等


    [解] 常作者,即六时也。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

     

    由此往下,解释经文。这一段文解释常作天乐等。“常作者,即六时也。”常作天乐,是昼夜六时不间断,不象我们世间之乐时作时止。极乐世界之乐称为天乐,有二义:一是天人所奏之乐,以供养阿弥陀佛及极乐海会圣众;一是天然之乐,非由人为演奏。经云:“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其音声之美,非天人琴弦管笛之乐所能比拟。《无量寿经》云:“世间帝王,有千百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辗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极乐世界的大地,体质是黄金,不象我们这里的地是泥土沙石。极乐世界的地界,有种种七宝庄严。《无量寿经》上描述:“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砕碟、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六时代表一昼夜。极乐世界将一昼夜分成六时,昼三时,即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即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中国古时候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欧美人分得更细,一昼夜分二十四等分,其时间单位比我们的时辰还要小,故称小时。我们中国的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相当于极乐世界的一时分。具体说,早晨六时到十时为初日分,上午十时到下午一时为中日分,下午二时到六时为后日分;下午六时到晚上十时为初夜分,晚上十时到清晨二时为中夜分,清晨二时到六时为后夜分。

    “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然而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各有光明。依报即极乐世界的环境,如上面讲的宝树、宝网、宝池、宝阁、宝莲等等,万物皆有光明。正报即阿弥陀佛身有光明,众生身也有光明。因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不必借助日月。娑婆世界之日月,为我们人间所必需。前面介绍过,日月在须弥山半山腰,天上仅照四王天,照不到须弥山顶的切利天。切利天王的善法堂有如意宝珠放光,故不需日月。夜摩天及其上之天则更不必用了,天人身体皆有光,宫殿也有光,无需日月照明。

    既然极乐世界不用日月,那怎么分昼夜,还有昼夜六时呢?“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姑且顺从娑婆世界的情况,类比假说昼夜分六时罢了。经上讲莲华开放为白天,莲华合拢为夜晚。但这也是姑且说之。实际上极乐世界没有时间观念,通序中讲时无实法嘛,不同娑婆世界众生因妄想分别而有时间的概念。


    壬二、 释曼陀罗华等


    [解] 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衣祴,是盛华器。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

     

    这是解释曼陀罗华等。曼陀罗华是天花之名,花的颜色和香气非常殊胜,适悦人意,故名适意华。曼陀罗华的颜色洁白无比,故又名白华。

    衣祴是盛华器,用来装华的器具。有人讲衣祴即出家人所搭四四方方之衣。如印度人穿的衣,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不象我们穿海青、大掛、小掛等。极乐世界四季如春,冷暖自如,人民穿的是天衣。他可能即把此衣之下摆提起兜盛天华,故称衣祴。

    “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众即多,说明不止曼陀罗华一种,而是有很多种华。“应如妙经四华”,极乐世界应当有象《妙法莲华经》上讲的四种华,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即适意华、大适意华,是白色的。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即柔软华、大柔软华,是红色的。佛教里的名字皆是表法的,这四种华“表四因位”。因即因地,菩萨是因地,佛是果地。四因位是住、行、向、地四种位次,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真因菩萨之位。

    “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极乐世界的人民,每天早晨用天人散的这四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前面讲这四种华是表住行句地共四十个位次的菩萨,他们皆是破了无明的法身大士,乃成佛之真因人,佛是果人。去供佛即念念趋向无上妙觉之极果,故盛华供佛表真因会趋极果。经云:“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他方表极乐世界以外的佛刹,极乐世界的人不仅供养国内的本尊阿弥陀佛,还到国外他方世界去供养十万亿佛。十万亿表供养的佛数量之多,不是供一尊十尊佛,而是供养普及周遍十方虚空法界的所有一切诸佛,

    一尊佛都不漏,表显果德遍一切处也。

    这种事情,我们在娑婆世界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我们现在供养一尊佛都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已入灭,弥勒佛尚未出世,我们只能供养佛的形象,以表我们对佛的恭敬。西方极乐世界人供养的是真佛真事,而且能圆供一切诸佛,圆见佛的三身,所以他成佛快啊!

    “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这几句乃蕅益大师对经文之体悟所得。本经别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正宗分又云:“其土众生……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两段经文一对照,即明了世尊讲供养十万亿佛,是特别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因我们这个世界距西方世界十万亿佛土,你往生极乐世界后,每天能供养十万亿佛,便可每天回此世界来,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供养当来下生弥勒佛,报佛恩嘛。此皆可办到,并非难事。

    既然你有这个本事,每天回娑婆供佛,当然你也就可以每天回来看看你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现在如何,得度之机缘是否成熟。你有智慧神通观察,有善巧方便度他们。所以劝你不要留恋这个世界放不下,到了极乐世界,你才真正有能力照顾娑婆世界的家亲眷属。如果你不往生西方,虽在同一个世界,一轮回便不识,无法照顾了。所以一定要去!

    “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西方世界的人为何有此本事,早上吃早饭前即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乃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之加持。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中,第九神足无碍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此即保证生极乐世界的人皆有神足通。即使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烦恼未断,自性本具之神通尚未显现,由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便有不可思议之能力,再远的地方都能到,何止十万亿佛土啊!


    壬三、 释即以食时等

    又三。初明神足难思。二明事事无碍。三明法门甚深。


    癸一、明神足难思


    [解] 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

     

    由此往下,解释即以食时等。这一段文说明神足难思。前面讲了,极乐世界的众生,每天清晨盛华出去供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到用早餐的时候便回来了。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供养了他方十万亿佛。西方人行动之快,表明他们的神足不可思议。

    神足通亦名如意通,乃六通之一,有三种能力。一能到。身能飞行,如鸟无碍。轻举远到,移远令近,不往而到。此没彼出,彼没此出。无论多远,一刹那之间即能到达。一念能至十方世界。二转变。小能变大,大能变小,一能变多,多能变一。此即分身术。三圣如意。化现无方,应变莫测,不可思议。这第三种能力,唯圣人方有。

    娑婆世界的凡人,哪有这个本事?我们到近处靠步行,去远方要乘车。在地球上旅行现在最快的是飞机,到别的星球用太空飞船。目前太空飞船所能到的星球超不出太阳系,还不能周游一个小世界。一个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按黄念祖老居士讲,大概是一个银河系。他是科学家,讲的比较可信。

    极乐世界人供养十万亿佛,要到十万亿个大千世界,那他是否离开极乐世界了呢?没有,“不离彼土,常遍十方”,此即神足力。其本尊未动,还在极乐本土。他是在定中,分化十万亿个身体,到十万亿个佛刹,十万亿尊佛前都有他一个身体在礼拜供养。这个境界,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你们看《西游记》,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把猴毛一吹,可变许多小猴子,觉得很了不起。孙悟空那点本事和极乐世界的人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足以为道。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比孙悟空的本领要大得太多了,有千百亿化身。所以到十万亿佛土,变十万亿众生去供养诸佛,一点都不费劲。

    “不假逾时回还也”,逾即超过,不超过用早餐的时间,便回极乐世界了。你说快不快?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三供养诸佛愿云:“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可见极乐人民之所以有遍供诸佛之神足力,全赖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大家要注意,经上只讲了神足一种神通,这也是略言。其实除神足通外,极乐世界的人民还有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和他心通,这些都是仰仗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


    癸二、明事事无碍


    [解] 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这是说明事事无碍。前面就事解释,因神足得以不离彼土常遍十方,这一段文从理显其所以然。我们在介绍神足通时,提到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如意通,这就说明神足非作意通,乃法尔如是。文中举了极乐的“一声”,声即声尘,代表五尘;“一尘”,指微小的空间,如微尘等;“一刹那”,指最短的时间,一念有九十刹那;“乃至跨步弹指”,即一举一动。总而言之,即随拈一法之意。

    极乐净土,随拈一法,皆是心性具造,故体即心性。心性本无分别,无分际,故能摄尽十方无尽三宝。反之亦然,十方无尽三宝,体亦即心性,亦无分别,亦无分际,亦能摄尽极乐无尽三宝。一法如此,法法皆然,因体是一个。故得跨步弹指等,“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因贯彻无碍,故能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供佛还国,不逾食时。如同玄义明宗中讲的:“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此即不可思议之事事无碍法界。


    癸三、明法门甚深


    [解] 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


    这是说明法门甚深。“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就理性而言,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并无隔碍。而事实上因娑婆世界五浊深重,众生造作恶业为障,即我们常说的业障重,便与极乐世界有了隔碍。所以隔碍完全是由自已的业障造成的。

    念佛是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证得念佛三昧,便能见到极乐世界,没有隔碍了。极乐世界就在当下,并非离开娑婆世界,另有个极乐世界。虽然这是从理性讲的,但我们每个人都能证到。证到念佛三昧,即如同生到极乐世界。如果你没有证得念佛三昧,便不隔而隔了。

    “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皆是修念佛三昧的,自功德深,又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有各种神通,前面讲每天皆可回娑婆世界供养释迦弥勒,助佛教化众生。即使不来娑婆,其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智通,娑婆世界的事情他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同娑婆世界隔而不隔。极乐世界不仅与娑婆世界不隔,前面讲与十方世界悉贯彻无碍。

    所以隔而不隔,不隔而隔,全在自己的业障。且不论娑婆与极乐是两个世界,即使在同一个世界,十方佛刹,除了极乐世界外,四土也是不隔而隔,隔而不隔。业障重的凡夫,与四土的圣人是不隔而隔的;而圣人与人间则是隔而不隔。玄义力用中讲的悟达国师遇迦诺迦尊者治愈人面疮一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全在自己啊!


    壬四、 释饭食经行

     

    [解]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这是解释饭食经行。极乐世界的人民,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回来,便用早餐。“念食食至,不假安排。”你想饮食,饮食即来,受的是天然之食,前面讲天衣天食,无需人安排操心。我们这里人要去买菜,回来要洗,再烧,才能吃上饭。极乐世界的人动念一想,饭菜即自动现前,皆是七宝钵器盛的百味饮食。

    实际上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根本不需饮食。我们娑婆世界的色界天人便无五欲了,他们以禅悦为食。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的程度远远超过色界天人,哪里还要吃饭呢?但带业往生的凡夫,无始劫来有吃饭的习气,虽然到了极乐世界,这个习气尚未断尽,有时还会有吃饭的念头。念头一动,受用自然随之而来。

    “食毕钵去,不劳举拭。”吃完了筷匙钵器自然化去,不用洗碗擦桌子,不象我们这里的人吃完饭还得收拾许久。极乐世界的人,无尘缘障道之苦。

    “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早餐后便在金地上经行。天华缤纷,天乐鸣空,此皆胜缘助道。然对此娱乐之境,心无贪著,优游自在,一心行道,自然而然地升进修行。我们在娑婆世界作意用功都上不去啊!

    诸位同修,极乐世界之殊胜不可说不可说,娑婆世界之障难也是不可说不可说。两个都是不可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成佛作祖,一个是六道轮回。古话说听话要听音,希望大家听后要用功,依教奉行。行了你自己才能得利益,如果不行,光停留在口头上,那是说食数宝,一点用处也没有,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不能怨佛菩萨不慈悲,只怪自己没有照着他们说的去做。


    庚二 结示


    【经】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牟尼佛再次告诉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句经文在《阿弥陀经》中出现了四次,文字虽同,内容含义不同。这里讲的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是总结五根对五尘的受用,天乐天华,神足往返,饭食经行……皆是阿弥陀佛因地修的大愿大行功德之所庄严。

     

    【说明:根据达默法师《弥陀要解便蒙钞》添加了细科判。】


    阅读
    分享